跨越2年,9场展览!一场引领坪山全域公共艺术之旅

深圳特区报记者 肖雄鹏
2021-11-30 20:45
摘要

随着论坛的结束,“九层塔”系列展览落下帷幕。

11月20、27至28日,“九层塔:空间与视觉的魔术”系列展览(简称“九层塔”)第九个项目“论坛与回顾”之“九层塔在深圳——珠三角的艺术、建筑与设计生态”、“艺术家+建筑师专场”、“跨界媒体专场”、“机构+策展人专场”四场论坛在坪山美术馆举行。随着论坛的结束,“九层塔”系列展览落下帷幕。

匠心独运

打造跨界视觉盛宴

论坛活动中,艺术、建筑、媒体、机构及策展界嘉宾围绕“艺术与建筑之间的丰富连接”,“不同类型的艺术媒体在展览现场的工作理念与合作方法”,“项目所指涉的机构立场、展览形式与合作方法”等话题展开精彩对谈。

▲“陈列与重现”李青个展现场

▲“面具与浮影” 谢南星个展

坪山美术馆馆长刘晓都在“论坛与回顾”中发言,他表示,“九层塔”倡导的跨界方式,创造了一个艺术、建筑和设计的连接点,三个专业间有益协作,又保留了各自的专长和优势。在策展和运营的过程中,通过反复调整,最终产生出很特别的概念和想法,使展览得以闪亮呈现。期待更多人关注展览,在探讨、对话中产生更多可能性。

在策展人崔灿灿看来,“深圳是一个艺术、设计、建筑的跨界之都。通过一年多的实践,九个展览将九层塔变成一个具有意义和象征性的词汇,这是我们今天所做文化工作的一部分。我们希望能赋予九层塔形状、价值和特别的意义,也希望通过九层塔开启艺术、设计、建筑的跨界模式。”

“‘九层塔’是一次现象级的展览,是一个文化的世界。不仅仅是在深圳有很大的影响力,甚至在整个中国的文化和艺术界包括设计、建筑等各个领域里做到‘一石激起千层浪’。”嘉宾严明丹说。

“坪山美术馆在很短的时间里就建立了影响力和知名度”,嘉宾钟刚表示,这是因为它在文化的现场、城市的现场中工作。它没有将美术馆当成一个殿堂,而是看作一个论坛,通过日常不断的讨论、积累,最终推动文化的土壤更加松动,从而注入新鲜活力。

广受瞩目

系列展览实力“圈粉”

▲“形式的狂想”刘韡个展

“九层塔”系列展览于2020年由策展人崔灿灿和坪山美术馆馆长、建筑师刘晓都共同发起,历时14个月,调动了艺术、建筑与平面设计为主的近百位不同领域的工作者共同参与;汇集9位/组艺术家的作品作为展览基础素材;邀请9位建筑师、9位平面设计师,分别组成9个临时团队;呈现了一个多种形式语言共存的跨界综合展示空间,给予观众前所未有的视觉丰富性和无限想象力。

“九层塔”系列高频率输出9场展览,受到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和热烈好评。累计参观人数逾15.6万人次,单日最高观众量超1000人次,先后接待了广州美术学院、香港中文大学(深圳)、哈尔滨工业大学(深圳)建筑学院、深圳大学、岭南师范大学、华侨城华南集团公司、设计互联等机构和团体的参观交流。在展出的过程中,为满足不同群体的观展需求,坪山美术馆还借助全景VR技术,通过交互式全景漫游场景展示、双语观展、作品解析、影像观看等,真实还原“九层塔”落成部分的每一处细节。超50000位观众在线上近距离接触现场的视觉、空间与作品,全面深度地体验展览的精彩看点。

继续前行

书写精彩“文化答卷”

近年来,坪山区在文化发展上,建成坪山文化聚落等深圳文化新地标,构筑完整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进行一系列文化体制改革创新,打造丰富多彩的文化品牌活动,充分展现文化繁荣兴盛的坪山实践。

开馆以来,坪山美术馆秉持“办一个专业化、品质化、国际化、‘正而酷’的美术馆”的理念,通过展陈开馆大展“未知城市”——中国当代建筑装置影像展、跨年当代艺术大展“共时”、影像坪山·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主题图片展、 “九层塔:空间与视觉的魔术”等29场高品质的文化大展;不断拓展、创新面向大众的公共教育服务,成为日益活跃的社会美育场域,为坪山这片创新创业热土凝聚起独特的文化气质。

坪山区第二次党代会提出,要坚持以文铸城、以文润城,切实把文化软实力转化为发展硬支撑。坪山美术馆在其中承担着重要的作用。今后,坪山将进一步发挥全域公共艺术引领作用,用更多艺术形式和实践激发大家对艺术的思考,力争为市民群众带来新鲜、多元的文化享受和体验,为全面绽放“创新坪山、未来之城”独特文化魅力的目标添砖加瓦。

编辑 昌慧  审核 麦苗茵

(作者:深圳特区报记者 肖雄鹏)
免责声明
未经许可或明确书面授权,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摘编、修改、链接读特客户端内容
推荐阅读

读特热榜

IN视频

鹏友圈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