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22日至23日,“坪遇丰收 山水种梦”坪山首届玉米新农荟暨第二十四届广东种业博览会(深圳分会场)迎来公众开放日,一场融合农业、文化与都市生活的田园盛宴在坪山精彩上演。


此次活动由坪山区“百千万工程”指挥部办公室主办,深圳市农产品质量安全检验检测中心试验示范基地、坪山区工业和信息化局和龙田街道办共同承办。围绕“种、苗、花、果、枝”五大主题,活动将农田转化为都市人群亲近自然、感知科技、乐享消费的特色空间,探索了农文旅深度融合、县域特色产业扶持、城乡高质量发展的新路径。
美食为媒,舌尖帮扶促共赢
走进基地,鲜食玉米品鉴区人气火爆,来自全国的甜玉米、糯玉米、水果玉米等150个品种琳琅满目,玉米汁、爆米花等摊位前排起长龙。在“百千万工程”推动城乡产业协同发展的背景下,活动以“美食”为媒介,搭建起产销对接与消费帮扶的新桥梁。

记者看到,“圳品”企业的优质产品、对口帮扶地区的特色农产品、高科技农作物集中亮相——中龙的腊味礼盒订单不断,又见咖啡工作室的手冲咖啡香气四溢,还有赣南脐橙、富硒大米、田东和德保的山楂果脯、黑木耳、松茸等特色产品。从田间到餐桌的直观体验,不仅拉近了市民与农产品的距离,也有效推动了消费帮扶和本土品牌成长。
创意农趣,种苗点亮新生活
立足“百千万工程”促进农文旅融合的发展方向,活动以创意农事体验推动农业从生产功能向休闲教育功能拓展。在农耕文化体验区,孩子们在开放式创作桌上忙碌着,剥玉米粒、用玉米谷粒、苞叶、玉米须等材料进行DIY拼贴创作。“这是城市生活中难得的自然教育课。”一位参加活动的家长感慨。

此外,活动现场每日发放200株基地培育的辣椒、番茄幼苗(累计400株)供游客登记认领,并为每位认领者配备《盆栽蔬菜种植指南》,让田园梦想在市民的日常生活中延续。
科技赋能,触摸农业新未来
记者了解到,活动还通过智慧农业场景打造触摸未来的“田间课堂”。育苗温室、水肥一体化系统、植保无人机等先进设备让游客大开眼界,VR眼镜模拟操作玉米遗传转化实验更是吸引了众多体验者。无处不在的科技感,打破了人们对农业“面朝黄土背朝天”的传统认知。

品鉴区设置的“沃土探索角”同样受欢迎。农技人员通过土壤标本、肥料实物展示与趣味问答,系统讲解玉米、叶菜等作物种植中的科学用肥、合理用药、绿色防治等知识,传播科学种植理念,为丰收培育沃土。
打卡游园,田园变身艺术空间
依托“百千万工程”对美丽乡村建设的部署,此次活动通过景观营造将农田转化为高品质的文化艺术空间。盛放的向日葵花海成为热门的“天然影棚”,艺术感十足的门头、创意标识构建出兼具观赏性与打卡属性的高颜值场景,吸引众多都市青年前来拍照分享。原本封闭的科研园区变身都市休憩地,充分挖掘了基本农田惠民、娱民的公共资源价值,让市民在体验中重构人与土地的情感连接,完成一场关于“诗意栖居”的集体表达。

未来,坪山区将持续深化“农文旅+”融合发展模式,打造常态化特色农事活动与文旅IP,推动都市农业向品牌化、体验化、价值化升级,为深圳“百千万工程”提供可复制、可持续的城乡融合新范式。
(受访单位供图)
编辑 黄力雯 审读 伊诺 二审 许家宜 三审 袁斯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