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4日上午,在刚刚启用的粤港澳大湾区研究院新址举行的“深圳文化主轴带建设研讨会”提出,深圳应加快国际文化艺术品拍卖中心建设。
由国务院参事王京生担任顾问,由粤港澳大湾区研究院牵头的课题组,今年3月推出了《罗湖区打造国际艺术品交易中心的调研报告》,建议尽快在罗湖区建设国际艺术品交易中心,并提出了五方面的政策建议,受到广泛关注。研讨会上,市委宣传部、市文化广电旅游体育局、罗湖区政府、南方财经全媒体集团有关领导及民生银行、上海银行、前海母基金、北京大学、南方科技大学、中国拍卖行业协会、至正艺术博物馆等专家学者,结合《深圳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综合改革试点实施方案(2020-2025年)》精神纷纷建言献策。大家认为,深圳要打造适用国际通用规则的文化艺术品拍卖中心,必须突出国际化、专业化、法治化、资本化、数字化。
至正文博集团董事长吴福庆在研讨会上介绍了“艺术品+金融”的“至正模式”。至正文博集团旗下至正国际拍卖公司,经过近十年的精心研究探索,于2017年敲响了艺术品与金融接轨“第一槌”,打破了200多年来的传统拍卖历史,从征集、鉴定、评估、拍卖,建立了一整套直接、高效、透明、安全的商业新模式,让艺术品拍卖后在银行抵押贷款成为现实。2018年至今,至正举办了6场拍卖会,500多件艺术品成交额达8.92亿元。今年10月25日至正推出了艺术品“普惠金融理财”拍卖新模式,让普通老百姓尤其是年轻人都能参与其中,竞买人在六年内享受艺术品落槌价每年6%的理财收益,得到了保险公司和基金公司的大力支持与合作,成为一个安全、可控、可持续发展的艺术品交易新模式。
王京生在会上表示,在深圳首创的“文化+”发展模式中,“文化+金融”是文化产业发展的高端形式。“至正模式”的可贵之处在于敢闯敢试,体现了深圳精神的精髓,值得肯定。“文化+”模式是文化产业由弱到强、积健为雄的根本路径,深圳作为先行示范区,要继续大力打造文化产业升级版,尤其是要在“文化+金融”方面,探索一套可在全国推广复制的成功经验。
编辑 汪新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