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科院深圳理工大学过渡校区:碧水绕芳园,清波映秋色

深圳新闻网
2020-11-05 18:44
摘要

2018年,深圳市人民政府与中国科学院签署协议,共建中科院深圳理工大学

步道平整洁净,树木青翠繁茂,复古的路灯独具风情,黑白两色的建筑渲染出简约的艺术格调。

在步道旁,繁花盛开的木质观景台沿石阶铺设至河岸,河流微波荡漾,连接着秋日色彩清新的天空。

看到这样的描述

你的脑海中浮现出的地点是哪里?

公园、景区还是度假别墅?

其实

这里是中科院深圳理工大学的过渡校区

本期《发现光明最美治水景观》

光明君带大家来到

中科院深圳理工大学过渡校区

在光明区环境水务有限公司巡河员

郭永久、张俊伟的带领下

共赏这颗美丽的“河滨明珠”

河道巡查员:张俊伟(左图)、郭永久(右图)

未来:茅洲河畔的“教育明珠”

2018年,深圳市人民政府与中国科学院签署协议,共建中科院深圳理工大学。今年以来,中科院深圳理工大学的筹建工作如火如荼推进。

今年

该大学将启动首批研究生的招生工作

光明滨海明珠工业园9.5万平方米建筑

作为中科院深圳理工大学过渡校区

预计年底投入使用

“这里以前是滨海明珠工业园,园内建筑老旧,厂房产生的污水直排茅洲河,周边水体受到了污染,扑鼻的臭味让附近居民苦不堪言。”张俊伟介绍说。

经过雨污分流、正本清源、碧道建设等一系列工程,改变了过去污水直排现象,有效提升了茅洲河水环境质量和两岸景观。

据张俊伟介绍,中科院深圳理工大学过渡校区总用地约64000平米,总建筑面积95000平米,主要包含公共教学楼和宿舍共9栋建筑。

中科院深圳理工大学过渡校区夜景。

经过精心规划设计,校园建设有沿河林荫道、户外讲堂、滨水大台阶和亲水平台,将河道生态与校园环境相融合,形成了开放性滨水校园,是茅洲河沿岸一处亮眼的景观节点。

如今的中科院深圳理工大学过渡校区

是茅洲河畔的一颗美丽明珠

待学校正式投用后

学生们在学习的同时

还能享受临河美景与滨水乐趣

而学生的入驻

也将为茅洲河增添青春活力与书香韵味

此外,中科院深圳理工大学的落地,将吸引和集聚一流高科技人才和创新资源,对提升光明科学城集中度和显示度具有重要意义。

据悉,中科院深圳理工大学将设置生命健康、计算机科学与控制工程、材料科学与工程、生物医学工程、药学、工程生物学等六大学院,以及生物医学工程、脑科学、人工智能与机器人、生物医药、合成生物学、先进电子封装材料等六大研究院。预计到2025年,形成涵盖理、工、医、管等门类的学科体系。

蝶变:昔日工业园今成滨水景观带

坐在滨水大台阶的木凳上,享受着秋日特有的温柔阳光,微凉的风从身边吹过,带着草木芬芳的湿润气息扑鼻而来,眼前是波光粼粼的水面,耳边呢喃着温柔水声与树叶的“沙沙”声,不觉沉浸在美景之中。

郭永久表示,过去附近居民从中科院深圳理工大学过渡校区河段旁经过都掩鼻而走,避而远之。现在,很多游客都来此游玩打卡。

“以前这里杂草丛生,垃圾遍布,如今这里的美景让人心旷神怡,大家也自觉保护环境,不再乱扔垃圾。”郭永久说,看到如今水清岸绿,景美民乐的景象,他和同事们都感到自豪,也希望大家继续行动起来,共同守护这份美景。

“沙洲半藜草,白鹭飞双双”,如今的中科院深圳理工大学过渡校区已是水鸟成群,植被繁茂的滨河休闲景观带。

“希望孩子好好学习,以后考上中科院深圳理工大学,在家门口上学,感受光明区的河湖美景。”市民王先生说。

光明区正以碧道建设为契机

以治水、治产、治城融合为核心

发挥光明得天独厚的生态本底优势

全面提升滨水生态环境质量

助力建设世界一流科学城和深圳北部中心

当前,沿茅洲河两岸有十几个工业园区都在进行提升,通过产业功能提升、产业功能置换、产业功能植入,打造水城融合的产业系统。

编辑 关越

免责声明
未经许可或明确书面授权,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摘编、修改、链接读特客户端内容
推荐阅读

读特热榜

IN视频

鹏友圈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