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实中侦查破案 银幕上本色演绎——揭秘深圳首部扫黑除恶微电影《解套》
读特记者 张燕
2020-11-05 08:28
收录于专题:扫黑除恶进行时

今年是扫黑除恶专项斗争的收官决胜之年。自2018年以来,深圳公安始终咬定三年为期目标不放松,利剑出鞘荡黑恶,英勇鏖战最前方,疫情下“逆行”,风雨中抓捕,扫出了朗朗乾坤、铿锵正气,努力让人民群众的获得感成色更足、幸福感更可持续、安全感更有保障。当前正是扫黑除恶专项斗争收官决胜的关键时期,读特特别策划推出《将扫黑除恶进行到底·照片背后的故事》专栏, 将一段段扫黑除恶精彩故事分享给读者,敬请垂注。

以特大网络“套路贷”案件为蓝本

在扫黑除恶专项斗争收官之年,一部由深圳公安精心出品的扫黑除恶微电影——《解套》,陆续在各大网络平台、影院播出,让广大民众了解“套路贷”这种新型黑恶犯罪的作案手段,防止被套路,引起广泛关注。

“《解套》是深圳首部扫黑除恶微电影,它的最大亮点是由真实案件改编、人民警察饰演。” 11月4日,《解套》制片人陶丹妮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该微电影取材于一宗特大网络“套路贷”案件,是深圳公安三年“鏖战黑夜、坚守光明”的缩影,是全体扫黑除恶民警心血和汗水的结晶。

微电影中“套路贷”案件侦办民警遇到的数吨案件资料。

记者了解到,该“套路贷”案件属于新型涉黑涉恶犯罪。经过立案侦查,警方发现该伙犯罪集团利用分别在北京、武汉、深圳等多地设立的多个公司,通过小额网络放贷APP诱惑借款人贷款,使用虚假广告引流,虚构“服务费”等名目实施“套路贷”,恶意垒高借款人债务,并通过暴力催收,诈骗借款人钱财。2019年11月11日,在公安部统一指挥下,专案组在多地开展联合收网行动,一举摧毁该特大网络“套路贷”团伙。目前,该案还在进一步侦办当中。

每一个镜头都是办案常态

《解套》另一大特色,是片中所有角色均由民警本色出演。为了让更多人了解“套路贷”,片中的民警演员们一边侦办案件,一边挤出时间拍摄微电影。

“微电影中有这么一幕场景,案件侦办到了很晚,我抱着一个箱子走进来,大家都以为装着宵夜,其实全部都是眼药水。”潘俊昌,微电影中大队长“黄大”的扮演者。因为需要不断筛选视频资料,每个人的眼睛都顶不住彻夜不眠的疲惫。在潘俊昌看来,这一幕就是深圳公安侦查案件的现实常态,夜以继日的坚持,就是为了迎接胜利的曙光。而有机会能向群众展现警察的办案日常,他也感到非常荣幸。

从海量的数据中抽丝剥茧,弄清犯罪团伙网络和作案手法,常常需要耗费潘俊昌和同事们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好多线索如同大海捞针,好多材料又得花上大量时间细细整理。熬夜是最正常不过的事情。很多个深夜,潘俊昌和同事们根据线索头脑风暴结束后,一边端着外卖吃着“迟到的晚餐”,一边熬着通红的眼睛狠狠地说:这帮嫌疑人,用斯文的手段,干最龌龊的事,得干掉他们!

微电影中,还有一幕寻找受害人的戏也真实再现了扫黑民警的办案常态。民警刘东涛饰演一名赌瘾很重的社会人员,就在警察打电话联系受害者时,他正在麻将桌上大杀四方,挂掉了攻坚队打来的电话。当警察找上门时,他还以为是催收贷款的人,慌不择路地逃窜。“在寻找案件受害者的时候,我们也经常会上演追逐战,或者是直接被挂掉电话。”刘东涛说。套路贷案件的办案难点,有时不仅来自犯罪嫌疑人,联系受害人也是一项庞大的工作,几吨的案件资料,上百个G的视频,对扫黑除恶攻坚队而言就是常态。

一肩挑的美女制片人

微电影顺利推出的背后还有着许多人的努力,一肩挑的制片人陶丹妮就是其中之一。

微电影开拍前,陶丹妮带领主创团队深入基层单位采访,亲身体验一线办案环境,请来专业编剧老师参与剧本创作,针对“套路贷”新型犯罪的案件特点,细致分析人物特点。“微电影虽然短小,但拍摄过程与院线电影一样,麻雀虽小五脏俱全。”

“从选角到开始拍摄,再到宣传首映,说是连轴转也不为过。”陶丹妮笑着说,“我也客串了一个角色,可以说是和大家‘同甘共苦’了。”《解套》拍摄制作过程共耗时45天。每天,参演民警们早上5点化妆,6点开工,一直忙到凌晨12点或者深夜。

8月28日,微电影《解套》正式首映。首映礼的现场,各大媒体、网络大V争相报道,当天,微电影的点播量不断攀升,让更多人了解了“套路贷”、了解了扫黑除恶。

在陶丹妮眼中,深圳公安扫黑除恶攻坚队是一群不畏黑恶势力,勇于与不法分子斗争的先锋,《解套》只是撷取了他们奋战的一个片段,还有很多精彩故事等待挖掘与书写。

编辑 高原

(作者:读特记者 张燕)
免责声明
未经许可或明确书面授权,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摘编、修改、链接读特客户端内容
推荐阅读
读特热榜
IN视频
鹏友圈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