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愁》绝响!著名诗人余光中去世,享年90岁

海外网、凤凰新闻
2017-12-14 13:06
摘要

据台媒东森新闻报道,诗人余光中在高雄医院过世,享寿90。

据台媒12月14日消息,台湾文学家、著名诗人余光中在高雄医院过世,享寿90。代表作《乡愁》、《白玉苦瓜》等。原先只以为是天气多变、气温偏低,到医院检查后决定住院静养,没想到疑似有些小中风,肺部感染、转进加护病房;旅居在外的女儿们也从国外赶回,谢绝采访,结果1天之隔,这位作品多选入课本、文坛的“璀璨五彩笔”就过世,亲人与文坛好友都十分伤痛。

今年10月,余光中庆祝90大寿,当日他以欧阳修的绝句“再至汝阴”抒发心情,“黄栗留鸣桑椹美,紫樱桃熟麦风凉。朱轮昔愧无遗爱,白首重来似故乡”。这是他最后一次公开露面。

余光中是知名文学家、诗人、散文家。他祖籍福建永春,1949年随父母迁香港,次年赴台。余光中从事文学创作超过半个世纪,驰誉海内外,一首《乡愁》在全球华人世界引发强烈共鸣。

今天,让我们跟着这位老人再重温一遍《乡愁》:

乡愁

作者:余光中



          小时候,

乡愁是一枚小小的邮票,

我在这头,

母亲在那头。


长大后,

乡愁是一张窄窄的船票,

我在这头,

新娘在那头。


后来啊,

乡愁是一方矮矮的坟墓,

我在外头,

母亲在里头。


而现在,

乡愁是一湾浅浅的海峡,

我在这头,

大陆在那头。

《乡愁四韵》是余光中另一篇代表作:

乡愁四韵

作者:余光中


给我一瓢长江水啊长江水

那酒一样的长江水

那醉酒的滋味是乡愁的滋味

给我一瓢长江水啊长江水


给我一掌海棠红啊海棠红

那血一样的海棠红

那沸血的烧痛是乡愁的烧痛

给我一掌海棠红啊海棠红


给我一片雪花白啊雪花白

那信一样的雪花白

那家信的等待是乡愁的等待

给我一片雪花白啊雪花白


给我一朵腊梅香啊腊梅香

那母亲一样的腊梅香

那母亲的芬芳是乡土的芬芳

给我一朵腊梅香啊腊梅香

【读特新闻+】

余光中《独白》深圳,曾说还想再为深圳写首诗

“月光还是少年的月光

九州一色还是李白的霜”


这是余光中诗歌《独白》中的两句。这首诗,是余光中在上世纪七十年代从香港落马洲眺望深圳时创作的。深圳,不仅在余光中的诗歌中,他自己更于2007年和2010年两度来到深圳,参与深圳的文化活动。深圳特区报记者也曾多次采访余光中,他还说过,要再为深圳写一首诗。

以下是深圳特区报记者2010年采访余光中的报道节选:


2010年8月25日晚, 满头白发的著名台湾诗人余光中现身大型诗乐晚会《深圳梦典》的舞台,用诗歌将这个属于鹏城而立之年的夜晚变得意义深长不同凡响。这是余光中先生第二次来深圳,他第一次来深圳是在2007年。 在此期间,余光中谈到了对深圳这个城市的印象,以及30多年前从落马洲眺望深圳所创作的诗歌《独白》的创作背景。

余光中:那时候我正在香港中文大学教书。大陆文革的余波未平,当时深圳这只大鹏还没有起飞。而我自己怀乡之情郁郁垒垒,望着深圳河的对岸,心里有很多感慨,就写成了一首诗。

《独白》这个题目有两层含义,其一是说自言自语,自说自话,其二是说有时候处于孤立的状态,面对众人的围剿,我以独自一人之“白”,来对抗四周之“黑”,就好像屈原那样,有点“世人皆醉我独醒”的意味。

说到深圳,我这是第二次来。第一次是2007年第八届深圳读书月邀请我来演讲,那次我去深圳书城买了好几本书。我觉得深圳对文化非常重视,为了提升文化,请了不同背景的人来演讲,给市民讲述一些不同的观点,非常好。隔开多年,现在再看深圳,可以说是沧桑巨变。深圳是个全新的都市,有许多别具一格的建筑,整座城市洋溢着蓬勃的朝气。我很喜欢这座城市。我想我有机会,会再为深圳写一首诗。


“最不喜欢有人问我,你还在写作吗?”


余光中一直保持蓬勃的创作力,笔耕不辍。2015年12月,87岁高龄的余光中再出新著,深圳特区报驻台记者陈智军在台北对他进行了采访。采访中,他说:“我最不喜欢有人问我,你还在写作吗?就算网络正在篡平面出版的位,我的作品仍经常出现在报刊上。这漫不经心的问题,我听来就像是在问‘你还在呼吸吗?’”


“乡愁”是围绕余光中的标签性话题。面对记者的提问,余光中淡淡地说:“1950年来台湾,1992年才首次应邀回大陆。40多年过去,大陆不会为我而不变,等我回去的。故乡变了,乡愁是解不了的,文化的乡愁更是永远解不了。”

对于文化传承,余光中说,两岸的教科书里都有文言文和白话文。文言文小时候不读的话,到中年以后读就没有什么感觉了。“从小就背点唐诗、宋词等古文,对大家都有好处,将来写文章时不知不觉就会流露出来。课本里全是白话的话,根基就不够,古文一定要有相当的比例。”

余光中简介

        余光中祖籍福建永春,母乡江苏常州,1928年年10月21日生于南京,抗战时期在重庆读中学。先在南京大学与厦门大学就读,后在台湾大学外文系毕业,1959年获爱奥华大学文艺硕士。曾任台北师大、政大外文系教授,1974年至1985年在香港中文大学中文系任教。1985年后定居高雄,在中山大学任教,去年荣休。

       余光中早年为台湾新诗流派中蓝星诗社的成员,著有新诗、散文、评论、翻译、编辑等凡五十余种,多篇作品选入两岸三地的大学、中学教科书。过世前定居于高雄。

       余光中擅诗、散文、评论、翻译,自称为其“四度空间”,出版专书逾60种。诗作如《乡愁》、《乡愁四韵》,散文如《听听那冷雨》、《我的四个假想敌》等,广泛收录大陆及台港语文课本。

余光中自1992年起,常回大陆讲学,曾获颁20多所大学客座教授,并任北京大学与澳门大学驻校诗人、作家。

       他一生所获荣誉无数,包括香港中文大学、台湾政治大学、中山大学、澳门大学荣誉博士等。

编辑 桂桐

免责声明
未经许可或明确书面授权,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摘编、修改、链接读特客户端内容

读特热榜

IN视频

鹏友圈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