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剁手”也别忘了买理财 “年末效应”渐发威!
读特记者 邹媛
2017-12-12 17:38

12日是一年一度的“双十二”购物节,大家在“剁手”的同时,也别忘记看看银行理财。进入12月,银行理财产品开始出现“量价齐升”。据统计,11月银行理财产品共发行13820款,环比上涨30.21%,同比上涨31%;平均预期收益率为4.68%,环比增加了0.05%,收益率刷新年内高点。随着年底的临近,多位分析师认为,不管从资金投放量还是资金利率成本来看,12月份的资金都会非常紧缺,收益率将持续上行。

大批破5%产品重回视野

近期,经常购买银行理财产品的市民会发现,收益率超5%的产品迅速多了起来。“一周前刚买完理财,现在收益率又涨了。”市民罗先生郁闷的告诉记者,近一个月以来,他发现银行理财收益开始逐步上调,趁着资金空挡他便买了一款年化收益率为4.8%的理财产品,近几天却连续接到几个理财经理发微信告诉他,银行刚刚推出了收益率5%左右的理财产品。

 

记者走访也发现,多家银行开始上调理财产品收益率,部分推出高收益的“新客”理财来吸引新资金进入。其中,浦发银行深圳分行推出了多款收益率破5%的理财产品。针对新客户,该行推出收益率5.30%、5.25%的同享盈增利理财计划;此外,同系列的资产净值同享盈增利之悦享计划123天收益也达到了5.2%。

与此同时,交通银行也推出了收益率达到5.0%,期限为41天、90天,起投金额为5万、10万元理财产品;招商银行的“增利系列”,10万元起购,42天收益率也调至4.85%,110天收益率为4.9%。

除了股份制银行,国有大行也推出了多款高收益产品。其中,中国银行多款理财产品不仅面向“新客”,甚至还盯住了“双十二”、“双旦”这样的节庆。其中新客理财为5万起投,期限为172天、91天收益率分别为5.1%以及5.0%;另外一款92天的“双十二”专属产品,12月13日起息的中低风险理财收益率也达到5.0%。

收益率创年内新高

事实上,随着年末资金紧张,银行理财产品翘尾的现象在11月便开始出现。融360监测数据显示,11月银行理财的平均预期年化收益率为4.68%,较10月份上升了0.05个百分点,收益年末翘尾现象提前出现;上周,12月1日-12月7日银行理财产品平均预期年化收益率为4.76%,再创今年新高。

值得注意的是,近期银行发行的短期理财产品占比很高。11月份发行的理财产品中, 3个月以内(含3个月)产品的发行量为4930款,占比达36%,12个月以上理财产品发行量350款,占比仅为4.43%。业内人士分析认为,目前短期产品短期内发行量不会很快减少,尤其临近年末,银行为了解决短期的流动性问题,往往更倾向于发售短期理财产品。

“不管从资金投放量还是资金利率成本来看,12月的资金都会非常紧缺。”融360理财分析师李万斌认为,从历史数据来看,每到年末市场流动性都会紧张起来,一方面银行面临MPA考核,另一方面居民和企业提现需求增加,随着市场利率上升和银行考核需求,理财产品也会有所上升,今年也不会例外。

李万斌表示,再从个人的角度来说,年底个人支出也比较多,资金流动性需要比较高。且明年情况未知,考虑到存在央行加息、利率上行的可能,明年银行理财产品收益可能更高。“建议市民可以购买一些期限较短的理财产品,以便于及时获得收益,并为明年留下充足的流动性”。

【读特新闻+】

资管新规或颠覆银行理财 但短期内影响有限

根据资管新规征求意见稿要求,金融机构应对资产管理产品实行净值化管理,可以预见银行理财未来的产品形态将发生很大变化。目前封闭式银行理财占到全部理财产品的99%以上,未来将会有更多开放式的银行理财产品,预期收益类产品都将消失,净值型理财产品将成为银行的主要产品。

长期以来,封闭型的、有预期收益率的银行理财产品占据着主流位置,净值型理财产品的总体发行比例并不高,发行银行也主要是国有银行和股份制银行。更为重要的是,由于净值型理财产品的整体收益要低于封闭式理财,而且投资人在购买时没法有收益的预期,所以对于市民投资者来说,净值型产品接受度很低。

从收益表现形式来看,现在市民投资者在购买银行理财产品时,都会综合考虑产品期限及收益率,在心里形成一个大致的预期。但未来,银行只能给出一个产品的净值,且存续期间的净值往往会产生较大的波动,需要投资者时刻关注净值的变化,在合适的时机赎回理财产品。

而最容易被忽视,却最为重要的是刚性兑付会被打破。目前绝大部分的产品即使为非保本银行理财产品,但事实上仍然为隐性的刚性兑付产品,投资者购买银行理财,更多是将其作为一种利息较高的银行存款替代品。

“新规落地后,消费者应该改变之前认为银行理财必刚兑的观念。”融360理财分析师李万斌表示,未来市民在选购银行理财产品时,要严格区分保本型银行理财产品和非保本型银行理财产品,后者不存在刚性兑付,亏损风险大大提高;对于非保本型银行理财产品,应关注其资产投向及相应的风险等级,根据自身的风险承受能力选择合适风险等级的产品。

“资管新规目前只是征求意见稿,可能会存在很多的变数。”李万斌认为,即使真正按意见稿落地,也给出了一年半的过渡期,投资人不必过度紧张,可持续观察银行的动向以及新产品类型的运行情况,再做决定。另外,之前购买的银行理财产品,即使还未到期,也不会收到影响。

见习编辑 周梦璇

(作者:读特记者 邹媛)
免责声明
未经许可或明确书面授权,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摘编、修改、链接读特客户端内容
推荐阅读
读特热榜
IN视频
鹏友圈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