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医药产业是广州最有培育基础和条件、最有潜力的战略性新兴产业之一。面对疫情的大考,广州交出了怎样的答卷?29日, “广州高质量发展”新闻发布会上,广州市科技局党组成员、副局长孙翔透露,当前,广州已有4项科研成果和技术纳入国家诊疗方案,接下来,将积极筹建粤港澳大湾区首个生物安全高等研究院,进一步提升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对能力。
会议上,孙翔介绍了广州生物医药产业抗击新冠疫情的成效。孙翔表示,磷酸氯喹、血必净注射液、连花清瘟胶囊、氢氧混合吸入气等4项科研成果和技术纳入国家诊疗方案;达安基因研发的新冠核酸快速检测试剂盒30分钟左右可完成检测,是目前国内唯一获批的8通量以上的快速检测产品,日产量可达100万人份;万孚生物研制的抗体检测试剂盒是全国首批进入应急审批通道并获证的2个抗体检测试剂之一,累计生产超6500万人份;金域医学累计检测超过2200万例,单机构累计检测量全球第一。
成绩与荣誉的背后彰显的是广州科技人与时间赛跑的责任担当。孙翔表示,为进一步支持生物医药产业发展,广州将搭建重大创新平台,构筑“科学发现”先发优势。包括建设生物岛实验室、中科院广州生物医药与健康研究院、呼吸疾病国家重点实验室等重大创新平台,加强前沿基础研究。“目前,粤港澳大湾区首个生物安全高等研究院正在积极筹建中。”
当前,广州生物医药产业已被纳入首批国家级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近日更被纳入了全国“百城百园”行动实施主体名单。全市现有生物医药企业3800多家,位居全国第三,其中国家高新技术企业约1000家、上市企业52家,陈李济等中华老字号药企12家,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6件,中药独家生产品种80多个。广州生物医药产业近几年保持年均10%左右的增速,2022年产业规模有机会望超过1800亿元,在推动全市产业转型升级、实现“老城市新活力”中的作用日益凸显。
编辑 程思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