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医疗救护专业首期培训班在深举办,培养“空中生命通道”人才

读特记者 罗莉琼 通讯员 刘畅
2020-10-26 19:12
摘要

航空救护试点的落地,对于服务粤港澳大湾区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空中生命通道”的建立意义重大

26日,全国医疗救护专业首期培训班在中山大学附属第七医院举行,旨在培养“空中生命通道”人才。

专家表示,全球每年各类意外伤害事故致死人数达350多万人,半数死于事故发生后的一小时内,其中8%死于救护车到达之前。近几年,国家相继发布了《国务院办公厅关于促进通用航空发展的指导意见》等文件,鼓励加强航空医疗救护的转运能力建设。2019年,《航空医疗救护联合试点工作实施方案》出台,包括中山七院在内的全国71家医疗单位作为试点机构开展试点工作。深圳作为人口超2000万人的城市,航空救护试点的落地,对于服务粤港澳大湾区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空中生命通道”的建立意义重大。

中山七院自建院伊始,就高度重视航空医疗救护工作的开展。2018年5月,高标准建设直升机停机坪;2018年12月至今,先后派出五批次人员学习,近20人获得国家航空医疗救护资质。中山七院已成为国家首家落地的航空医疗急救试点医院,并成功地两次执行危重患者院际空中转运。

目前,中山七院航空医疗救援工作已常态化值班,为节假日突发交通意外救援发挥了重要作用。

此次专业培训得到了中国医学救援协会、深圳市卫健委、市急救中心、市医学会重症医学分会等单位的大力支持。中国医学救援协会李宗浩会长,深圳市卫生健康委二级巡视员孙美华等参加了开班仪式。

见习编辑 王子烨

(作者:读特记者 罗莉琼 通讯员 刘畅)
免责声明
未经许可或明确书面授权,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摘编、修改、链接读特客户端内容
推荐阅读

读特热榜

IN视频

鹏友圈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