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26日,深圳经济特区迎来45周岁生日。8月26日,《奇迹》剧组登上央视电视剧频道《剧说很好看》栏目,畅谈自己眼中的深圳“印象”,并带领广大观众走进这段难忘的创作历程。
以精品短剧创新呈现深圳四十五载波澜壮阔
“在我的脑海里,深圳就是一个每天都有奇迹发生的地方,它一直在往前冲。我每隔一段来到这个城市,每一次都会有深刻的印象,每一次都会觉得这个城市发展得太快了。”《奇迹》总导演沈严说。他表示,希望能够为45年来奋斗在深圳,以及关心深圳的全国人民,拍出一部创新之作,用精品短剧来表达时代的赞叹和对奋斗者的敬意。
沈严与该剧文学总监、编剧梁振华都长期深耕长剧,分别拥有《我的前半生》《风吹半夏》等极具国民知名度的电视剧代表作。然而,作为一部拥有全新的文艺表现形态的作品,《奇迹》的创作对于他们来说也是一次“摸着石头过河”的体验与挑战。梁振华说:“缔造《奇迹》的过程,也需要有很强的信念力量。我们也在不断地体味短剧作为一种新兴的艺术品类的表达方式,用我们的热情去克服困难。”
将千千万万的普通深圳人作为描摹对象
作为一部从诞生便拥有深厚创新基因的深圳文艺作品,精品短剧《奇迹》的创新创作也与这座城的发展脉络有着精神的契合。节目中,深圳大学教授陶一桃作为嘉宾亮相,她表示,“深圳经济特区45年来所走的历程,是观念的胜利,观念不能直接改变社会,但是观念能够改变人,而人就能改变社会。”
因而,在剧中,观众们将能在《城的琴》作品中,看到以“三天一层楼”刻画“深圳速度”的国贸大厦的普通建设者的故事,也能在《红树流年》作品中看到深圳在城市发展进程中,对经济建设和生态环境的关系的思考与实践。
在《奇迹》的镜头中,有来自关中的汉子在深圳夜市开起大排档,用一碗名叫“红尘三千里”的粉面,唤醒来自五湖四海的深圳人的家乡胃,也有穿梭在华强北密密麻麻档口间的外卖代送大姐,还有在上世纪90年代深圳夜校里年轻人之间的情感故事。当普通人成为了《奇迹》的主角,深圳这座城市的温暖与包容也跃然于镜头之中。
呈现深圳新时代发展成就
此番精品短剧《奇迹》选取的故事,亦有许多对准了新时代深圳在各领域取得的新成就、新做法。节目中,剧集《咏春》的单元导演刘一志来到现场。“我是在春晚上看到这个舞剧(选段)的,我当时对这些年轻的演员感到挺敬佩的,他们很棒!”如何将这些年轻演员的精气神体现出来?他设计了一段闪回,并用《咏春》主演常宏基在剧中的一句话,来回应“为什么选择深圳”的时代之问,那便是“我想有一次机会做主角”。
“感谢深圳对年轻人的信任和包容,让我们在最美好的年华燃起最纯粹的火苗。”节目中,乐聚(深圳)机器人技术有限公司创始人冷晓琨作为《AI时代》剧集的人物原型亮相,并深情向深圳告白。剧中,雷佳音与王骁携手演绎了一段深圳人工智能领域的奇迹故事。梁振华表示,“这样的故事在剧集中有很多,这也折射了在深圳这个城市、在这个时代之中国,只要用心,一切奇迹都会成真。”
编辑 杨渝嘉 审读 白珊珊 二审 王雯 三审 甘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