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心不改砥砺奋进 先行示范续写华章
——写在深圳经济特区建立45周年之际
时间的刻度,丈量着奋进者的足迹。
8月26日,深圳经济特区迎来45周岁生日。这座深深烙刻着改革开放基因、在改革开放浪潮中崛起壮大的城市,正站在一个承前启后的历史节点,亦是一个迈向新征程的新起点。
深圳在哪里?
她雄踞珠江口东岸,在北回归线以南的这片热土上,坐标锁定于东经113°46′至114°37′,北纬22°27′至22°52′之间。她的怀抱向辽阔的南海及太平洋敞开。海天相接处,风起潮涌,气象万千。
深圳是什么?
她最清晰最准确的身份标识,是经济特区,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是粤港澳大湾区中心城市与核心引擎之一。这三重荣光与重任,不是三重身份的简单叠加,而是历史逻辑、国家战略与时代使命在南海之滨激荡出的磅礴交响。
深圳,何以为深圳?
答案,在奔腾的时间里。1980至2025年,四十五载风云激荡。深圳书写了一部以“闯”为笔、以“创”为墨,于荆棘中踏出通衢的壮丽史诗。从蛇口开山炮响彻云霄,到前海石畔潮涌不息;从“三来一补”的产业初啼,到“20+8”产业集群傲立潮头;从“时间就是金钱,效率就是生命”的振聋发聩,到“敢闯敢试、开放包容、务实尚法、追求卓越”的新时代深圳精神熔铸。深圳,如同一颗被时代巨手精心雕琢的明珠,其光芒不仅映照着自身从边陲小镇到现代化国际大都市的蝶变之路,更以举世瞩目的发展成就,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磅礴伟力镌刻最鲜活的时代注脚。
大湾区的壮阔蓝图在此交汇,先行示范的崇高使命在此升华。深圳,正以更加昂扬的姿态,向着更高远的目标,进击!
(一)
大鹏一日同风起,扶摇直上九万里。
深圳,又称鹏城。《庄子·逍遥游》对大鹏有一个瑰丽想象——“鹏之背,不知其几千里也;怒而飞,其翼若垂天之云。”这仿佛一个预言——南海之滨的深圳,乘着改革开放的东风,振奋羽翅,直上云霄。
忆往昔,兴办经济特区,是党和国家为推进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进行的伟大创举。1980年8月26日,全国人大常委会会议通过《广东省经济特区条例》。从彼时起,深圳的发展就开启了倍速模式。
回眸深圳经济特区45年的发展历程,无数故事和口号,都已凝结为关于改革开放创新的时代记忆。“时间就是金钱,效率就是生命”“空谈误国,实干兴邦”“敢为天下先”……这些振聋发聩的口号是当年改革突破的重要理念支撑,在今天看来也依然有着别样的现实意义。
在这里,率先实行聘用制、建立社会保障体系、探索工程招标;在这里,敲响了土地拍卖的“第一槌”、诞生了全国第一家外商独资企业、创办了第一家股份制企业;在这里,分配制度改革、住房商品化等迈出第一步……“试验田”生机勃发,产出了一个又一个“全国第一”,持续为全国提供可复制的改革经验。
东风万里润鹏城,思想之旗领航向。
进入新时代,时代洪流、国家宏愿、历史选择,共同指向了深圳。每逢重大时刻、每到关键节点,习近平总书记都从战略和全局高度为深圳领航定位、指明方向。深圳人记忆犹新,深深感念——
2012年,习近平总书记首次离京考察即来到深圳,在此发出“坚定不移推进改革开放,奋力推进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取得新进展、实现新突破、迈上新台阶”的动员令。
2018年,习近平总书记在深圳再次强调:“改革开放40周年之际再来这里,就是要向世界宣示中国改革不停顿、开放不止步,中国一定会有让世界刮目相看的新的更大奇迹。”
2020年,在出席深圳经济特区建立40周年庆祝大会时,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经济特区不仅要继续办下去,而且要办得更好、办得水平更高”,对新时代经济特区建设作出重大战略部署,要求深圳建设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创建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城市范例,提高贯彻落实新发展理念能力和水平,形成全面深化改革、全面扩大开放新格局,推进粤港澳大湾区建设,丰富“一国两制”事业发展新实践,率先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
山高水长,东风浩荡。习近平总书记对深圳的亲切关怀厚重如山,对深圳发展的厚爱支持重若千钧。深圳人心潮澎湃、豪情满怀,倍增敢于担当的勇气、奋发图强的志气、再创新局的锐气。
(二)
从不同的角度打量,作为计划单列市、副省级城市的深圳,有着不同的标签和名片,呈现出迷人的样子。
这是一座美丽的滨海城市、港口城市、口岸城市。依海洋而兴,自东南崛起。深圳拥有2030平方公里海域规划面积、260.7公里海岸线。碧海浩渺,浪花卷起千堆雪。自然天成的山海资源,让摩登都市从山水卷轴中徐徐展开。深圳港2024年集装箱吞吐量同比增长11.7%,稳居全球第四。2024年深圳出入境人员达2.4亿人次,同比增长45.6%。深圳全力打造具有全球影响力的海洋中心城市,深耕海洋经济,2024年海洋经济总产值5409亿元、占GDP比重14.7%、增长5.8%。
这是一座工业城市。始终坚持工业立市,制造业当家。稳步推进新型工业化,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不断开辟新领域新赛道,把工业支柱建得更高更壮,持续向全球产业链价值链高端迈进,奋力打造全球领先的重要的先进制造业中心。
这是一座创新之城。创新,已融入深圳这座城市的血脉基因、流淌于城市肌理,是这座城市“软实力”中的“硬核”。创新创业创造活力奔涌,科技和产业创新硕果累累,这片创新沃土令人深深着迷。
这是设计之都、图书馆之城、全球全民阅读典范城市,文化强国建设高峰论坛和文博会“双子星”相映生辉,不断涵养城市的科学精神、人文精神、艺术精神。
这是一座青春之城,不论资历论能力,愿意且能够给想干事的年轻人敢干事、能干事的机会与舞台,不遗余力打造青年友好型城市、人才友好型城市。年轻人的大量集聚,给深圳带来了源源不断的想象力与创造力。
一“城”又一“城”,是一张张闪亮的城市名片。这些名片浸透着新时代奋斗者的心血和汗水。
从更大的层面来看,深圳最清晰最准确的标识,也是最靓丽的城市名片主要有三个:经济特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粤港澳大湾区中心城市和核心引擎之一。
建设新时代经济特区,是习近平总书记和党中央赋予我们的新时代历史使命;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是习近平总书记和党中央在党的十八大之后对深圳寄予的殷切期望;建设粤港澳大湾区,是习近平总书记亲自谋划、亲自部署、亲自推动的重大国家战略。
粤港澳大湾区与经济特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紧密相关、密不可分,深圳作为经济特区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作为粤港澳大湾区中心城市和核心引擎之一,责任重大。
这“三张名片”,是深圳当前和今后相当长时期最光荣的使命任务。这“三大建设”的最终目的和结果,落脚点不仅是让深圳自身发展得更好,更是为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作出更大贡献。
党中央擘画的宏图,必以奋斗作答,唯有实干成就。深圳坚决扛起历史责任,奋力将“三大建设”的宏伟蓝图不折不扣落实到位,续写无愧于时代、无愧于人民、无愧于历史的新时代“春天的故事”。
(三)
新时代新征程,深圳改革开放创新发展实现大跨越,城市综合竞争力、辐射带动力、国际影响力实现大跃升,在顶压前行、高位求进中实现大突破,各项事业全面发展、全面进步。
全面深化改革,深圳一往无前。
2020年,深圳开启了综合改革试点。5年来,深圳相继推出了人工智能产业促进条例、智能网联汽车管理条例、数据条例、细胞和基因产业促进条例、个人破产条例、低空经济产业促进条例等一批具有全国首创性、引领性的经济特区法规,为完善我国法治体系提供了重要的制度资源。深圳综合改革试点累计48条创新举措和典型经验全国推广。此外,前海深港现代服务业合作区率先开展跨境金融、法律事务、专业服务等制度型开放试点,河套深港科技创新合作区探索“一区两制”科研管理体制,通过规则衔接、机制对接,推动生产要素在全球范围内高效配置。
全面扩大开放,深圳阔步前行。
深圳的开放始终与时代同频。2024年,深圳外贸进出口总额突破4.5万亿元,全球市场“含深度”持续提升。更值得关注的是开放能级的跃升:深圳国际会展中心成为全球最大会展综合体,吸引全球13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展商。深圳的开放不仅是物理空间的拓展,更是规则、标准、管理的全面升级。截至目前,深圳已与59个国家的95座城市建立友城关系,覆盖全球的“鹏友圈”越织越密,各领域互利共赢合作新成果越来越多。
全面开拓创新,深圳锐意进取。
深圳是创新的产物,也在创新中不断创造着奇迹。进入新时代,深圳以猛锐之姿,把整个城市作为新质生产力和创新的策源地、孵化器,加快打造具有全球重要影响力的产业科技创新中心,全方位深层次建设创新之城,国家高新技术企业突破2.5万家,密度居全国城市第一,“第一动力”澎湃激荡。华为的5G技术、比亚迪的新能源汽车、大疆的无人机、腾讯的数字经济……这些深圳标杆企业,不仅占据全球产业链的高端位置,更成为中国经济转型升级的“发动机”。
高质量发展高地“海拔”不断抬升。
深圳坚持把新发展理念贯穿发展全过程各领域,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不断优化完善“基础研究+技术攻关+成果产业化+科技金融+人才支撑”全过程创新生态链;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鹏城实验室建设取得新进展,光明科学城、西丽湖国际科教城、河套深港科技创新合作区等建设提速,正在成为基础研究的主力军、重大科技突破的策源地。
大力推进新型工业化,加快培育新质生产力,全力建设全球领先的重要的先进制造业中心。深圳围绕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滚动完善“20+8”产业集群。在新能源汽车领域,集聚众多新能源和数字能源企业,一座新一代世界一流汽车城正在加速成型;积极打造人工智能先锋城市,加快推进人工智能全时全域应用;作为全球低空产业链集聚度最高的城市,向“低空经济第一城”全速竞飞……深圳坚持高质量发展步履铿锵。
建设法治城市示范成效显著。
法治是最大的善治,是深圳走向国际化、现代化创新型城市的助推器。深圳加快营造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一流营商环境,获评全国首批法治政府建设示范市,18项经验成果获中央依法治国办肯定,深圳行政复议体制改革、破产制度突破创新等11项法治改革成果被国家相关部委面向全国推广;出台低空经济产业促进条例等19部具有全国首创意义的地方性法规,前海自贸区制度创新指数连续三年排名全国第一,深圳国际仲裁院(SCIA)仲裁规则入选全球最受欢迎仲裁规则。
创建城市文明典范再上新阶。
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缺一不可,深圳始终坚持两手抓、两手硬。连续七次荣膺全国文明城市称号;文博会和文化强国建设高峰论坛“双子星”相映生辉,不断提升城市文化影响力;主动担负起新的文化使命,打造出深圳原创舞剧《咏春》、现象级AI舞剧《深AI你》等一系列强势出圈的文艺精品,有力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双创”发展;深圳文博会、深圳设计周、深圳读书月等“文化名片”精彩纷呈。全面提升公民道德素养,培育起一座崇德向善的精神家园。在这座爱心之城、志愿者之城,注册志愿者数量已超400万人,关爱行动温暖航行22年。
用心用情用力树立民生幸福标杆。
悠悠万事,民生为大。深圳始终把民生福祉作为发展的根本目的,扎实推进“民生七优”。推动教育事业超常规发展,健康深圳建设成果显著,通过“@深圳-民意速办”一体化平台不断解决市民群众急难愁盼,社会保障和救助水平逐步提高,民生保障网越织越密、越织越牢,使人民群众的获得感成色更足、幸福感更可持续、安全感更有保障。对深圳而言,所谓标杆,不是满足于“底线民生”保障,而是不断提升“品质民生”的成色。
可持续发展先锋一马当先。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深圳用一系列扎实行动奋力率先打造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美丽中国典范。率先建立完整的生态系统生产总值(GEP)核算制度体系,把碳达峰、碳中和纳入生态文明建设整体布局;获批国家可持续发展议程创新示范区,获评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市,全球首个“国际红树林中心”落户,获“生物多样性魅力城市”称号……在生态空间营造中,深圳构建“山海连城”的城市格局。在全国率先将近50%的市域面积划入基本生态控制线。在这个“千园之城”,“推窗见绿、出门入园”成为市民生活常态。
踵事增华,踔厉奋发。
推动新时代经济特区工作开创新局面,靠的是习近平总书记、党中央坚强领导,靠的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科学指引。有习近平总书记举旗定向、掌舵领航,深圳必将创造更多让世界刮目相看的新的更大奇迹!
(四)
2020年秋,习近平总书记站在莲花山顶俯瞰深圳全貌,深情说道:“到新中国成立100年时,我们将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那时的深圳又将是另外一番景象。”
殷殷寄语,意蕴深远,饱含的期待感人至深。
面向“十五五”、面向2035年、2049年乃至下一个30年、45年,我们要奋力把新时代经济特区办得更好、办得水平更高,进一步建设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建设好粤港澳大湾区中心城市和核心引擎之一。
2025年6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深入推进深圳综合改革试点深化改革创新扩大开放的意见》,为深圳“再推出一批改革措施、落地一批创新试验、深化一批开放举措”。这是深圳改革开放进程中具有标志性、里程碑意义的大事,必将为深圳高质量发展、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注入强大动能。深圳要坚定扛起综合改革试点主体责任,在更高起点、更高层次、更高目标上深化改革、扩大开放,推动全面创新,争当一马当先的领跑者、一往无前的排头兵,向全国全球展现一个始终充满朝气、永远拼搏奋进的深圳。
要特别能改革。
改革进入攻坚期,难啃的“硬骨头”很多,危险的激流险滩不少,排头兵深圳如何高擎新时代改革开放旗帜,继续展现先行之志、示范之责?胆子更大一点、步子更快一点,继续当好全面深化改革的探路先锋。锚定深圳在大湾区建设、先行示范区建设、综合改革试点中的使命和责任,从全局出发,落实改革任务、拿出改革项目,推进改革走深走实。于重点领域谋求突破,在教育、科技、金融、数据、贸易、治理等多领域,不断掘进、持续突破,拿出一批具有显示度和影响力的制度成果,提升改革成果的受益面和贡献度。
要特别善创新。
担当起推进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的深圳责任。进一步畅通教育、科技、人才的良性循环,加强产学研高效协同、深度融合,形成支持全面创新的基础制度,不断塑造发展新动能新优势。发挥好政府在关键核心技术攻关中的组织作用,实现更多“从0到1”的突破,把发展“命门”牢牢掌握在自己手里。健全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的激励约束机制、创新支持新兴产业发展的体制机制,着力打造最好最优创新创业生态。
要特别会开放。
深圳是中国与世界沟通的重要窗口,也是联通国内国际市场的重要节点。要用好前海、河套等重大平台,主动对标和对接国际通行做法,加快推进规则、规制、管理、标准等制度型开放,进一步打造透明稳定可预期的制度环境;加快打造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一流营商环境,深度参与全球竞争合作;在推动货物贸易优化升级、创新提升服务贸易品质与规模、进一步完善便利人员流动的配套机制等方面下大功夫。概而言之,全面提升“引进来”的吸引力和“走出去”的竞争力,为建设更高水平开放型经济新体制贡献智慧力量。
敢闯敢试者,天地为之宽。
深圳广大干部群众要把新时代改革开放的旗帜举得更高更稳,时刻保持放眼世界的雄心、服务大局的恒心、改革攻坚的决心、精雕细琢的匠心,时刻秉持“功成不必在我”的境界与“功成必定有我”的担当,时刻葆有新时代“拓荒牛”的创业气质与奋斗精神,把经济特区“金字招牌”擦得更亮,坚定扛起“先行示范”使命担当,坚决在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伟大实践中走在前列、勇当尖兵。
时间属于奋进者!历史属于奋进者!起而行之,干字当头,以十年、百年、千年为计,我们始终是时间的朋友,深圳必将干出一片新天地!
编辑 欧阳晨煜 审读 张雪松 二审 李璐 三审 甘霖
读特热榜
IN视频
鹏友圈
45载圳青春!用镜头捕捉深圳的活力与温度——不管是现代化天际线、山海连城的自然生态,还是深圳人的奋斗瞬间、科技园区的创新活力,都能拍成大片参赛~ 报业 er 集合拍大片啦!深圳报业集团“光影跃动・全员视界”视频大赛第一季火热启动,不管是镜头小白还是拍摄达人,快来鹏友圈秀出你的创作力吧~ 【话题标签】#45载圳青春# 【参与时间】即日起至8月25日 【参与形式】个人赛/团队赛 【提交方式】在读特客户端“鹏友圈”带话题发布相关视频 【提交提示】在“鹏友圈”发布视频后,请保留高清原片,如若获奖还需收集进行后续展播。届时可将视频作品原片发送到指定邮箱:dutenews@163.com 请务必在鹏友圈文案/邮件标题中注明:【45载圳青春】或【报家生活秀】-[个人/团队]-[短视频/长视频]-[作品名称]-[作者/团队负责人姓名+部门] 【结果公布】8月26日颁奖礼揭晓,优秀作品还会在读特和新媒体大厦屏幕展播哦~ 别犹豫啦,拿起手机/相机开拍,让你的镜头故事被更多人看见!
报家生活秀——记录身边的温馨日常!家里娃的萌趣瞬间、爸妈的生活智慧、毛孩子的搞笑名场面,随手一拍都是暖心好素材,个人赛等你来秀~ 报业 er 集合拍大片啦!深圳报业集团“光影跃动・全员视界”视频大赛第一季火热启动,不管是镜头小白还是拍摄达人,快来鹏友圈秀出你的创作力吧~ 【话题标签】#报家生活秀# 【参与时间】即日起至8月25日 【参与形式】个人赛 【提交方式】在读特客户端“鹏友圈”带话题发布相关视频 【提交提示】在“鹏友圈”发布视频后,请保留高清原片,如若获奖还需收集进行后续展播。届时可将视频作品原片发送到指定邮箱:dutenews@163.com 请务必在鹏友圈文案/邮件标题中注明:【45载圳青春】或【报家生活秀】-[个人/团队]-[短视频/长视频]-[作品名称]-[作者/团队负责人姓名+部门] 【结果公布】8月26日颁奖礼揭晓,优秀作品还会在读特和新媒体大厦屏幕展播哦~ 别犹豫啦,拿起手机/相机开拍,让你的镜头故事被更多人看见!
02:09
个人-短视频-回顾罗湖来时路,如何从穷小子逆袭成高富帅😎#45载圳青春#
00:31
54.#报家生活秀#欢迎收听深圳人的一天!
#深圳有“咖”味#开奖啦!咖啡展兑换门票流程看这里~ 本期活动获奖名单:192***478、陈一丹、夏日晴空、常相思、漫漫、爱摄影爱生活、我是一颗糖、Cecilia、橘子不是唯一水果 恭喜以上用户获得【咖啡展门票*2张】奖励,门票兑换二维码将以短信形式发放,请注意查收~ 兑换流程(参考下图):进入小程序——我要购票——咖啡展早鸟票——点击报名——点选单日票(88元)添加购票人——填写优惠码——0元购买 温馨提示:请于8月21日前完成兑换,逾期不予补发。
- 友情链接: 深圳新闻网
- 粤ICP备10228864号
- 粤公网安备 44030402000917号
- Copyright @1997-2023 深圳特区报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