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评 | 再现盛唐诗人的生命史——读《胡骑啸长安》
特约撰稿 艾薇
2020-10-17 20:22

李白、杜甫、王维、岑参 …… 这些盛唐诗人的名字,我们如雷贯耳,且几乎人人可以背诵出几句他们的经典诗作。

譬如提到王维,我们通常会想起耳熟能详的《山居秋暝》或《终南别业》,也能脱口而出里面的诗句:"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偶然值林叟,谈笑无还期。"与此相应,王维留给今人的印象,是一位归隐诗人,向往山林,喜好佛理,空灵飘逸,诗中有禅。

王维有一首诗,少有人知道,对他的人生却十分关键,因为救了他的命。这首诗叫《凝碧池》:"万户伤心生野烟,百僚何日更朝天?秋槐叶落空宫里,凝碧池头奏管弦。"追溯其来历,要从唐天宝十四载说起。

那年冬天,安禄山起兵范阳,安史之乱由此发端。短短一个月之后,安禄山的军队即占领东都洛阳,半年之后又攻陷长安。此时,王维在朝廷给事中任上,安禄山听说王维精通音律,就派人把他找出来,押送至洛阳担任官职。但王维假装称病,安禄山无奈,就把他拘禁在菩提寺,《凝碧池》便写于被囚期间,悲叹洛阳落入叛军之手,皇宫萧索,叛军却在禁苑里令乐工作乐取乐。

一年多之后,官军相继收复长安、洛阳,朝廷开始大刀阔斧处理曾接受叛军"伪职"的人,重则处死,轻则流放。在这三百多名不幸的人里面,唯独王维幸免于难,不仅没有被治罪,反而被重新授予官职。这是因为唐肃宗读了《凝碧池》,深受感动。

与王维一样,盛唐诗人们的命运,无不被深深卷入安史之乱中。无论他们留给今人怎样的印象——忧国忧民的杜甫,抑或豪迈浪漫的李白,气势磅礴的岑参,抑或清新淡雅的王维——假如不深入了解安史之乱对他们生命的影响,便无法真正读懂他们的诗篇。

今人读唐诗,往往只知道诗人最富盛名的那些作品,就好像只看到云海之上露出的几座山峰,如此得出的解读未免局限。而只有通观诗人一生的作品,并借助历史文献还原出当时的历史背景,才能对诗人有整体的认识。这正是《胡骑啸长安》这本书的价值所在,作者通过大量诗作和丰富的历史细节,再现了盛唐诗人的生命史,可以发现,他们的诗歌创作与安史之乱密不可分。

《胡骑啸长安》告诉我们,《王维全集》共收诗歌 376 首,但安史之乱爆发后,直至王维去世的六年间,仅留下诗歌 26 首。王维的"陷贼"经历对他是一个沉重的打击,他由此一蹶不振,且在诗中反复表达懊悔之情,如《叹白发》里写道:"一生几许伤心事,不向空门何处销?"在王维表现出的空灵超脱的背后,其实有着无法跳脱仕途的矛盾和被忠贞意识捆绑的重压。

除了王维,《胡骑啸长安》里的"主角"诗人还有杜甫、李白、岑参、高适,此外也穿插了张九龄、王昌龄、贾至、严武等诗人的故事。从他们每一个人身上,都能看到安史之乱的巨大影响。

《胡骑啸长安》在叙事结构上也独具匠心。首先,在人物出场上,由一个人物推进到另一个人物,像多米诺骨牌那样,展现出在那段骚动不安的历史当中,个人命运如何受到外力的牵扯。其次,全书以历史为主线,诗人反复交替出场,展现每个时间切片下诗人们的不同际遇。此外,书中不仅有诗人,也有皇帝、皇子、叛军首领、官军大将等战乱中的关键人物,将诗人的经历与战争进程、战役描写交织在一起,构成一幅完整、广阔时空之下的历史画卷。在这幅波澜壮阔的画卷里,可以清晰地看到每位诗人的生命轨迹,以及他们笔端呈现的生动历史场景与社会离乱。

《胡骑啸长安》

郑海洋 著

汉唐阳光策划

山西人民出版社 2020 年 8 月

(深圳晚报供稿)

编辑 庄思嘉

(作者:特约撰稿 艾薇)
免责声明
未经许可或明确书面授权,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摘编、修改、链接读特客户端内容
推荐阅读
读特热榜
IN视频
鹏友圈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