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田区翰林实验学校举行中秋主题活动成果展示
​读特记者 韩文嘉
2020-10-17 15:10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中庭地白树栖鸦,冷露无声湿桂花”,“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10月15日下午,福田区翰林实验学校一至八年级的近500名师生一起展示了《我们的传统节日》校本课程的“中秋”主题成果,流传千古的唐诗宋词在童声的演绎下更具青春活力。

六年级的同学们有一门叫做《我们的传统节日》的校本阅读课程。目前,他们学完了《七夕今宵看碧霄》,正在学习第二章的内容——《月到中秋分外明》。万福友老师给学生介绍了中秋的习俗和内涵。为此,学生们创作了数十篇诗文佳作,展示出他们丰富而又神奇的想象,对神话传说和故事改写和创新能力,以及他们真实的亲身经历和过节感受。

小学部文学社的成员在何苏苏老师的指导下,用精心准备的“心有灵犀猜猜猜”部分,参与了成果展示。在活动展示环节节目,两两合作配合回答对三个词就可以去领取奖品一份,备受同学欢迎。

演出中,《明月几时有》歌舞是八年级2班八位女同学组成的舞蹈队和13位打击乐小乐手组成的小团队,也是第一个出场的队伍。在张华老师的悉心指导下,克服了时间短,乐手年龄参差不齐程度有高有低等许多困难,精彩演出赢得一阵阵喝彩和赞叹。

而四(1)班郭佳琦、黄奕瑞、聂可名和谢舒宁同学的《诗词串串烧》节目把表演活动再次推向高潮,舞蹈演员那娴熟的舞蹈动作,顾盼生飞的眼神、举手投足的每一步都与乐曲高度融合,一气呵成。

书画摊位,在何冰峰、龚蓉慧等老师的精心组织、指导下,同学们现场挥毫,用最具中华传统文化的毛笔,书写出一幅幅与中秋和月亮相关的诗句与祝福,展现出浓浓的中秋佳节的味道,校长聂俊青还亲笔挥毫写下了“月到中秋分外明”。

七年级同学的手抄报图文并茂,月饼、灯笼、玉兔与奔月的嫦娥绘画点缀在同学们原创的诗文作品之间,相得益彰;五年级同学们的手抄报则是唐诗宋词和诗意解读,自创的吟诵中秋的诗歌作品,及富含中秋节日标志的画作一起呈现在“诗词赏析分享”栏目里;小学部同学们在康老师的指导下,通过扇面、圆形、长形、方形、币形等书法纸,把李白的《夜静思》、李商隐的《嫦娥》、皮日休的《八月十五夜桂子》、辛弃疾的《夜行黄沙道中》、司空图和苏轼的《中秋月》、米芾的《中秋登楼望月》等吟诵中秋与月亮的著名诗篇用漂亮的硬笔字的气韵寄托自己的无限诗情;李梓函、蓝予宏、彭岳凌、金敬淳、黄子晨和韩梓恩则用毛笔书法作品,则包含了唐代诗人李白、王建、王维和张九龄的优秀吟诵月亮的诗歌;还有何冰峰、龚蓉慧等老师书写的“清风明月”、“明月入怀”、“春华秋实”、学生的“花好月圆”、“人圆月圆”等充满节日特征的“红灯笼”祝福……

中厅展演的中学部和小学部教师办公楼下的树上,悬挂着千姿百态的300个灯笼,在秋风的吹拂下微微摆动。那是二年级200多位同学在家长的帮助和指导下亲手制作出来的作品,创意十足的自制灯笼展,给本次活动增添了一道靓丽的风景。

据了解,这次主题活动,是万福友老师主持的深圳市教科院2018年度重点非资助项目《中华传统佳节校本化实践研究》系列活动的一部分。2019年,该校已经成功举办过《又到重阳登高节》和《冬至阳生春又来》主题活动。课题旨在通过丰富多彩的传统节日主题活动,从了解节日由来、节日风俗、人物故事、唐诗宋词开始,让我们的师生更好的了解我们伟大祖国的优秀传统文化,从而更加热爱我们的节日文化,进而更加热爱我们的传统文化,增强文化自信,增强民族自信心与自豪感,从而更加热爱我们伟大的祖国。

《我们的传统节日》成果,自2019年9月起,在素有“中华语文第一报”之誉的《语文报 青春阅读版》连载9期,内容包括《月到中秋分外明》《又到重阳登高节》《冬至大如年》《过了腊八就是年》《春节,大团圆的日子》《故园今夕是元宵》《梨花风起正清明》《端阳时节粽飘香》和《七夕今宵看碧霄》。

为了更好地推广传统文化,翰林实验学校从2020年下学期开始,在一至九年级构建起以《弟子规》《三字经》《千字文》和唐诗宋词等传统文化为主要内容的阅读课程体系,通过早读、背诵、默写、比赛、测试等形式,分年级、编教材、进课堂,多角度、多维度、长时间对学生施加影响和熏陶,用最优秀的传统文化读本对学生进行系统的教育和感染,使学生真正受惠。这也是学校全面提升教学质量的重要组成部分。

编辑 高原

(作者:​读特记者 韩文嘉)
免责声明
未经许可或明确书面授权,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摘编、修改、链接读特客户端内容
推荐阅读
读特热榜
IN视频
鹏友圈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