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货币体现金融创新能力
​读特记者 范京蓉
2020-10-09 20:20

2020年8月,中国成为首个试点央行数字货币的国家;10月8日晚,深圳市宣布与人行合作在罗湖区开展数字人民币试点,通过抽签方式发放数字人民币红包,中签者可持数字人民币前往罗湖区指定的商户进行消费。恒生中国首席经济学家王丹撰文表示,现在推出央行数字货币,既是货币政策的升级,也体现了中国在金融创新上的努力,而面对美国的金融脱钩,中国仍然需要通过加大金融开放吸引外资,推动人民币国际化进程。

他认为,央行试点数字货币将逐渐改变央行管理流动性的方式,针对中低收入群体的补贴也会更高效。因为央行数字货币仍是基础货币,货币乘数效应将会远超消费券等间接补贴方式。本周,央行在深圳罗湖试点派发1000万数字人民币红包就是这样的尝试。假定中国的边际消费倾向是0.75(和2008-2009全球金融危机时相同),粗略估算一下,1000万的数字货币红包将带动至少5000万的总需求。此外,数字货币的用途并未设限,人们可以按自己的喜好花在家电、服务、餐饮。监管机构将拥有消费支出的完整记录,掌握不同收入群体的真实需求,这将有助于未来设计更具针对性的刺激政策,并相应协调工业生产。

央行数字货币是一种面向未来的技术,因为纸币终将成为历史。每年印刷和维护纸币系统的成本可高达2%的GDP。中国央行早在2014年就开始探索加密货币,以应对其金融体系由线下转线上的技术变革。2019年,中国超过80%的交易(约50万亿美元)为在线支付。央行数字货币可以离线使用,它的出台是对微信和支付宝等支付功能的补充。

央行数字货币能够降低跨境支付的交易费用,扩大人民币的国际应用场景。但在这个功能上,央行数字货币和其它支付平台没有本质区别,所以面临所有其它平台面对的问题。比如,支付宝走国际化路线,就是通过做小股东的方式入股当地货币,从东南亚市场开始,希望有朝一日形成覆盖全球的支付网络。但这个过程注定是长期而缓慢的,因为不可避免的会面对他国央行的限制、其它数字货币的竞争、甚至地缘政治导致的准入障碍。央行数字货币通过手机APP运行,正如微信在美国的遭遇一样,在国家安全等理由下,手机端应用可以轻易被第三国限制。

对于数字货币对人民币国际化的影响,王丹指出,货币的本质不是技术,人民币国际化在过去十年取得了实质的进步,在国际外储中的占比从2016年的0.8%上涨到2020年的2%。但这种进步和技术大体无关,而是受改革开放、经济增长和中国海外投资的推动,尤其是“一带一路”倡议带来的全新投资版图。用人民币计价的对外贷款、香港的人民币存款、经营人民币业务的机构数目都在增加。这背后是对中国的信心,本质上仍是国家信用问题。

实现人民币国际化必然要求逐步解除资本账户管制。作为过渡阶段,香港仍可作为资金中转的跳板,但是不可能一直如此,因为不能要求外国人持有不能自由兑换的货币。开放资本账户意味着要容忍币值大幅波动,这对于发展不均衡的中国区域经济的确是短时难以承受的。从此意义上讲,中国的“双循环”政策是在为将来更大的开放做准备----扩大内需、调整收入结构、完善产业链。选择现在推出央行数字货币,既是货币政策的升级,也体现了中国在金融创新上的努力。而应对美国的金融脱钩,中国需要用最大限度的金融开放吸引外资,给全球企业提供更大的机遇,才能帮助中国实现自己的发展目标。

编辑 范锦桦

(作者:​读特记者 范京蓉)
免责声明
未经许可或明确书面授权,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摘编、修改、链接读特客户端内容
推荐阅读
读特热榜
IN视频
鹏友圈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