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21日,深圳金融监管局组织召开新闻发布会,介绍了深圳银行业保险业2025年上半年运行情况。在综改试点牵引下,深圳银行业保险业一批契合深圳实际、彰显深圳特色、突出深圳优势的标志性成果集中涌现,改革成效不断拓展,改革活力不断释放。
银行业资产总额近14万亿元
数据显示,今年上半年深圳银行业保险业运行整体平稳,其中银行业资产总额截至6月末达13.98万亿元,同比增长3.64%;负债总额13.61万亿元,同比增长3.70%。各项贷款余额9.83万亿元,同比增长3.46%;各项存款余额10.22万亿元,同比增长6.70%,资产、负债、存贷款规模均稳居全国大中城市第三位。保险业方面,上半年实现原保险保费收入1213.07亿元,同比增长7.96%,增速居一线城市首位。赔付支出387.43亿元,同比增长8.84%。
在监管指导下,深圳各金融机构持续提升消费金融服务能力,更好满足消费领域金融需求,助力深圳经济平稳运行。截至6月末,全市个人消费贷款余额8177.03亿元,同比增长7.63%。深圳金融监管局联合印发《深圳市金融支持外贸的若干措施》,以七方面20项具体举措推动辖内机构护航外贸发展,并指导金融机构创新打造“跨境电商保”“微贸贷”等特色外贸金融产品和服务,依托中国(深圳)国际贸易单一窗口平台进一步丰富“外贸金融超市”产品供给。截至6月末,辖内外贸企业贷款余额1.12万亿元。其中小微外贸企业贷款余额1245.33亿元,同比增长5.43%;辖内出口信用保险承保金额531亿美元,同比增长7.97%,服务企业数量达2.4万家。
同时,各银行保险机构持续加大重点领域金融支持,推动提升制造业金融服务水平。截至6月末,全市制造业贷款余额1.61万亿元,同比增长6.47%。其中高技术制造业贷款余额1.03万亿元,同比增长6.73%;电子及通信设备制造业贷款余额 9229.55亿元,同比增长6.96%。
多项创新产品落地服务民生
小微企业金融服务方面。截至6月末,深圳金融机构全市累计走访经营主体149.43万户,发放贷款6674.91亿元,金额居大中城市首位。普惠型小微企业贷款余额1.96万亿元,同比增长6.59%,明显高于各项贷款平均增速。《“园区贷”2.0版实施方案》的出台推动场景化金融服务进一步深化,截至6月末,试点银行对试点园区内企业累计授信金额115.38亿元。
为推动提升服务民生保障水平,由政府部门指导、保险机构运营、市民自愿投保的深圳市普惠型家庭财产保险“深圳惠家保”于7月底正式上线,助力提升市民防灾抗灾能力。该产品自上线以来共承保3.48万单,保费收入227.58万元。2025年度“深圳惠民保”也于上半年推出,进一步拓宽了保险保障范围,参保人数达615万人。在今年多轮强降雨和台风“蝴蝶”“韦帕”等灾害天气中,深圳保险机构全力应对,累计赔付金额超千万元。
此外,深圳金融机构稳步推进养老金融产品创新,助力养老保险第三支柱建设。截至6月末,深圳辖内22家银行累计开立个人养老金账户557万户,累计缴存资金71.06亿元。4家试点养老公司在深累计开立商业养老金账户11.62万户,销售金额达183.44亿元。
(图片由深圳金融监管局提供)
编辑 温静 审读 吴剑林 二审 党毅浩 三审 汤山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