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是深圳经济特区建立45周年。45年来,深圳以拔节向上般的发展速度,书写着“敢闯敢试、敢为人先、埋头苦干”的特区精神。统计数据表明,自1980年建立经济特区以来,深圳经济社会蓬勃发展、经济总量连上新台阶,综合实力和城市竞争力由弱变强,实现了由一座落后的边陲小镇到具有全球影响力的国际化大都市的历史性跨越,创造了世界发展史上的奇迹。
45年来,深圳地区生产总值由1980年的2.70亿元提升到2024年的36801.87亿元,按不变价计算,年均增长18.8%,经济总量居全国内地城市第三位。
45年来,人均地区生产总值由1980年的835元提升到2024年的205714元(按照当年平均汇率折算为2.89万美元),扣除价格因素,年均增长8.5%。
45年来,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由1980年的0.84亿元提升到2024年的54064.45亿元,按可比口径计算,年均增长26.4%,全口径工业增加值2024年为12409.13亿元,两项指标总量均居内地城市首位。
45年来,固定资产投资由1980年的1.38亿元提升到2024年的突破万亿元,年均增长22.4%。
45年来,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由1980年的1.96亿元提升到2024年的10637.70亿元,按可比口径计算,年均增长20.1%。
45年来,进出口总额由1980年的0.18亿美元提升到2024年的6330.96亿美元,按可比口径计算,年均增长23.9%,总量居内地城市第一位。其中,出口总额由1980年的0.11亿美元提升到2024年的3952.50亿美元,年均增长24.0%,连续32年居内地城市首位。
45年来,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从1985年的1915元提升到2024年的81123元,年均增长10.1%。
经济总量跃居内地城市第三
综合实力显著增强
经济特区建立初期,深圳经济基础薄弱,经济规模很小,1980年地区生产总值只有2.70亿元,经过埋头苦干、不懈努力,深圳经济实现快速发展,居内地城市第三。1989年经济总量冲破100亿元,1996年突破1000亿元,2005年突破5000亿元,2010年突破万亿元大关,是全国内地第四个突破万亿元大关的城市。2016年较2010年翻番,是内地第三个经济总量突破2万亿元的城市。2021年,经济总量稳步跨越3万亿元大关。从1千亿到1万亿用了14年,1万亿到2万亿经过6年,2万亿到3万亿仅历时5年。2024年,经济总量已达3.68万亿元。以1980年为基期,深圳经济年均增长18.8%,面对严峻复杂的国际、国内形势,深圳经济表现出韧性强、潜力大、活力足的特点。
1980年,深圳投资、消费规模仅1.38亿元、1.96亿元,2024年实现双万亿。45年来,深圳固定资产投资年均增长22.4%,工业投资和工业技术改造投资占比持续提升,2024年分别达27.6%、8.7%,其中,工业投资近4年均保持两位数增长速度。消费规模持续扩大,年均增长20.1%,消费升级明显,新消费模式、新业态不断涌现。网上零售持续增长,2024年,通过互联网实现的限额以上单位商品零售额占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比重为22.1%。
1980-2024年深圳市地区生产总值增长轨迹
产业结构优化升级
协调发展步伐更稳
1980年,深圳产业发展水平低,总量规模偏小,其中工业增加值仅3726万元,农业、服务业规模相当。随着城市化、工业化快速推进和经济的高速发展,深圳产业结构发生了深刻变化,农业在总体经济中比重下降,工业快速发展,服务业稳步提升,三次产业结构由1980年的28.9:26.0:45.1调整为2024年的0.1:37.8:62.1。党的十八大以来,深圳始终坚持经济高质量发展理念,基本形成以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为主体的现代产业体系。工业产业不断向中高端水平迈进,2021年工业增加值突破1万亿元,2022年、2023年、2024年连续位居国内城市第一。高技术制造业和先进制造业占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比重提升为58.2%和68.2%。服务业内部结构持续优化,2024年,以金融业、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为主的现代服务业增加值占第三产业比重达76.5%。
1980年和2024年深圳市地区生产总值产业结构
科技创新成效明显
发展新动能加速积聚
改革开放初期,深圳研发经费投入有限,科研人员和机构短缺,随着改革不断深入,科技领域投入强度不断加大。2009年深圳研究与试验发展(R&D)经费支出约280亿元,2018年突破1000亿元,研发经费投入强度达4.60%。2023年达到2236.61亿元,研发经费投入强度提升至6.46%,连续9年两位数增长。其中,企业研发经费投入占全市93.3%,牢牢占据创新主体地位。
2009-2024年深圳市R&D支出投入强度变化
党的十八大以来,深圳加快发展新动能新优势,以新质生产力强劲引领高质量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增加值从2012年的近4000亿元提升到2024年的1.56万亿元,年均增长10.8%,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从29.5%提升到42.3%,成为深圳经济发展重要引擎。2024年,20个产业集群中,8个集群实现两位数增长,其中智能网联汽车、低空经济与空天两大集群增速均超20%。主要高技术产品产量持续快速增长,2024年,3D打印设备、工业机器人、服务机器人产品产量分别增长35.8%、31.8%、25.8%,占全国比重分别为85.1%、24.1%、67.6%。
贸易规模持续扩大
对外开放纵深推进
经济特区建立以来,深圳货物贸易成就辉煌,贸易规模由小到大,外贸竞争力由弱到强。1980年外贸进出口总额仅0.18亿美元,2024年已超过6000亿美元,重返内地外贸城市首位,出口总额实现内地城市“32连冠”,外贸结构、质量进一步提升。2024年,一般贸易所占比重提高到54.9%,民营企业进出口所占比重提高到70.1%。外贸市场不断拓展,2024年,对共建“一带一路”国家、东盟等进出口增长均超两成。
1980-2024年深圳市进出口总额变化
居民收入大幅提升
生活水平稳步提升
特区建立之初,深圳人口少,经济发展水平低,人民整体生活水平较差。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人民生活发生巨变,由温饱迈向全面小康。1980年深圳常住人口33.29万人,人均地区生产总值仅为835元,2024年人口规模发展为1798.95万人,人均地区生产总值提升至20.57万元。居民收入大幅提升,1985年深圳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只有1915元,2024年已经达到8.11万元,年均增长10.1%。
1985-2024年深圳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变化
公共服务水平不断提高
民生福祉持续改善
1980年以来,深圳教育事业实现了由农村教育向现代化城市教育的巨大跨越,医疗卫生体系逐步健全,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优化完善。各类学校由1980年的314所增加到2024年的2987所,其中普通高等学校由1983年的1所增加到2024年的16所。医疗卫生机构数由1980年的74家增加至2024年的5887家,其中医院数量从24家增加至162家。2024年末,全市共有各类公共图书馆925座,公共图书馆总藏量6824.1万册。全市拥有博物馆62座,美术馆13座。
深圳是改革开放后党和人民一手缔造的崭新城市,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在一张白纸上的精彩演绎。在新的发展阶段,市统计局将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和二十届二中、三中全会精神,坚定不移把党的全面领导贯穿统计工作全过程,坚持围绕中心、服务大局,深入推进依法统计依法治统,以高质量统计工作服务高质量发展,为深圳在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建设中走在前列、勇当尖兵贡献统计力量。
(作者系深圳市统计局党组书记、局长)
编辑 李斌 审读 王雯 二审 李璐 三审 甘霖
读特热榜
IN视频
鹏友圈
创新之城深圳,也是“爱阅之城”,多年来一直深耕全民阅读。在地铁、公交上,在公园草坪、长椅上,在各具特色的书店、书吧里……你经常能在各种各样的地方,看到深圳人读书的身影。从社区的公共图书馆、街边的“24小时书吧”,到连续举办25届的“深圳读书月”,文化的力量正“润物细无声”地融入经济社会发展的方方面面。 一起来分享你在深圳遇到的美丽读书瞬间——可以是你在通勤地铁上,读散文的片刻惬意;可以是你周末在莲花山公园,铺块餐布边晒太阳边翻书的悠闲;也可以是你深夜路过24小时书吧,透过玻璃看到陌生人专注读诗的温暖剪影~让我们一起收集这些闪光瞬间,让书香在交流中传递,让更多人感受这座城市的文化温度! 【本期话题】#爱读书的深圳人# 【活动礼品】有你“圳”好深圳盒子、帆书“李蕾讲经典”月卡 【活动时间】即日起-9月20日 【参与方式】在鹏友圈带话题分享你在深圳遇到的美丽读书瞬间,我们将根据动态的质量、评论数、点赞量选出3位用户分别送上有你“圳”好深圳盒子1份和帆书“李蕾讲经典”月卡1份。 【兑奖方式】活动结束后我们将为入选用户发送短信收集领奖信息,请您注意查收。
00:11
小梅沙畔,邂逅今日绝美落日 图为拍摄于9月11日,捕捉到深圳小梅沙的落日美景,那温暖的色调,将海、山、城都渲染得如梦如幻 。#读特小记者#
03:09
《好日子》
00:42
#水木年华25周年巡演深圳站 很幸运在读特抽奖活动抽中了水木年华的门票!谢谢读特实力宠粉,请我看了秋天的第一场演唱会! 散场时体育馆的灯亮起来,耳边还飘着《一生有你》的尾音,身边的人还在哼着“多少人曾爱慕你年轻时的容颜”,后援会让我们去老师们的酒店等合影,合影后在吃烧烤的地方偶遇缪杰老师——念念不忘,必有回响。缪杰老师非常接地气,把刚在舞台上闪着光的青春,突然拉到了眼前的小桌子上。 演唱会时有多热血,宵夜就有多踏实。他没舞台上那么“亮”,穿简单的T恤,《在他乡》这首歌太适合在深圳奋斗的我们;缪杰老师还是我老家黔东南榕江县的荣誉村长,对粉丝十分亲切。许多人当年第一次听《启程》是在二十年前的校园里,那时《完美世界》是真的很火。我们把《一生有你》唱给他听,他还随着我们的节奏打着拍子。 临走时我说“榕江见!”,他也回我“榕江见!”。那些藏在旋律里的晚自习、毕业季、第一次离家的夜晚,被他在台上一唱,就全活了过来;而这顿没什么讲究的宵夜,更像给这场青春回忆加了个温暖的注脚——原来陪我们长大的人,真的就像身边聊得来的朋友一样,亲切又真诚。 谢谢读特助我圆梦,希望读特继续为用户带来更多福利,比心~
【图片动态】
- 友情链接: 深圳新闻网
- 粤ICP备10228864号
- 粤公网安备 44030402000917号
- Copyright @1997-2023 深圳特区报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