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城CC创意街区从原先的老旧闲置厂房一跃成为时尚胜地,每到周末文创市集人头攒动,潮流达人到此打卡;深汕比亚迪汽车工业园内冲压机轰鸣、机械臂挥舞,一辆辆高端新能源汽车鱼贯驶下生产线,经过专属疏港通道几分钟即可到达滚装汽车码头;省内建设的“深圳农场”及“菜篮子”基地,通过“土特产+圳品认证+市场对接”模式,销往全国乃至全球……一个个火热场景,正是深圳推动“百千万工程”走深走实的生动注脚。
头号工程,头号力度。“百千万工程”是广东推进高质量发展的头号工程,是推进乡村振兴的“新打法”。深圳坚持从政治、全局、战略的高度,锚定推进市内各区一体化发展、推动深汕特别合作区高质量发展、助力全省区域协调发展3大重点任务,发挥好政治巡视巡察“利剑”作用,扎实做好巡视巡察“后半篇文章”,全力推进“百千万工程”走深走实。
提升巡视整改质效
推动全市域协同打造高质量发展高地
巡视巡察本质上是政治监督。“百千万工程”是省委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城乡区域协调发展重要要求的重大战略举措,省委聚焦“百千万工程”落实情况开展巡视,并要求全省各地把该领域作为巡察监督重点。
今年3月上旬至4月底,十三届省委第六轮巡视对珠三角28个县(市、区)党委推进“百千万工程”情况开展专项巡视,其中包括深圳福田、罗湖、盐田、南山、宝安、龙岗、龙华、坪山、光明9个区委。7月中上旬,省委巡视组向深圳市9个被巡视区委反馈专项巡视情况,强调要正视问题、找准症结,高标准、严要求抓实整改。
深圳市委把巡视整改作为旗帜鲜明讲政治的具体行动,要求将整改过程变成提高党的建设工作质效、促进经济高质量发展、提升居民群众获得感的过程。市委常委会专门听取“百千万工程”专项巡视情况汇报,市委主要领导明确要求“条条整改,件件落实”,压实整改责任。市纪委监委、市委组织部、市委巡察办加强指导督导,督促自反馈之日起1个月内向省纪委监委报送整改方案,并指导对巡视反馈的重难点问题整改,加快突破关键领域、重点环节,推动“百千万工程”行稳致远。
“龙岗区委将省委巡视反馈涉及的4个方面、16个事项细化分解成63项具体问题,明确责任人、整改措施和时限。”据介绍,目前龙岗区已完成整改9项,正在推进41项,预计年底可全面完成整改。针对巡视反馈的谋划支持人工智能等风口潜力产业发展力度不足问题,龙岗区全面实施“All in AI”战略,成立全国首个人工智能领域政府直属机构区人工智能(机器人)署,举办人工智能与机器人发展大会,出台实施AI龙岗、具身机器人友好示范城区行动计划,推出首批“城市+AI”应用场景清单,涵盖21个领域、40个场景,全力推动AI产业化和产业AI化,加速培育新质生产力。
产业强则县域强,产业兴则百业兴。针对巡视反馈的产业结构需持续优化、优质产业空间不足问题,龙华区全面落实深圳市“20+8”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战略部署,大力发展数字经济核心产业,做强支撑产业,“深圳市龙华区消费电子智能传感器及核心部件产业集群”和“深圳市龙华区工业级无人机应用产业集群”成功入选广东省中小企业特色产业集群。同时,制定并印发《龙华区产业项目“拿地即开工”多证联发工作方案(试行)》,详细规定产业项目从遴选、报批、供应等全流程的操作路径,建立产业项目全链条审批服务专班,为更多产业项目“早开工、早投产”提供坚实的制度支撑。
巡视效果好不好,关键看整改。光明区以省委专项巡视为契机,加强自我查摆,扎实推进立行立改、边巡边改,推动3项问题在收到正式反馈意见前即完成整改。针对典型社区支持政策不够的问题,光明区委将《光明区“百千万工程”典型社区培育模式研究》列为2025年度重点课题,深入开展调研,系统梳理省、市、区关于支持典型镇村或社区发展的政策条款40余份,研究起草《深圳市光明区关于支持“百千万工程”典型社区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措施》,聚焦特色产业发展、资金项目支持、公共服务供给等典型社区培育发展的核心需求,提出12条具体支持举措,并探索建立典型社区项目库及快速审批、专人跟办机制,对入库事项予以重点支持。
当前,深圳各区因地制宜走出差异化的高质量发展道路:福田区大步迈向世界级消费中心城区,南山区成为深圳人工智能发展的先锋城区,宝安区打造“视半工备、海陆空网”产业新名片,坪山区新能源汽车产业产值突破4000亿元大关,龙岗东部中心区、龙华梅林关、光明中心区等重点片区加速崛起……全市协调均衡一体化发展势头良好,“百千万工程”在深圳落地见效。
加强巡察整改监督
打造东部板块高质量发展战略引擎
“要不是你们来监督整改,我们都不知道村里有多少钱。现在我们村的集体收入越来越多了,日子也过得越来越好了。”面对前来走访的纪检监察干部,深汕特别合作区鲘门街道百安村一位村民高兴地说。
此前,合作区党工委巡察发现,百安村存在未落实“组账镇代管”、低价出租集体土地、未按合同约定按时收取租金等问题。合作区纪工委通过巡察整改监督和“三资”专项整治同向发力,推动百安村落实“组账镇代管”,解决原合同纠纷,重新盘活集体资源。同时,督促百安村按要求将集体土地公开挂网交易,最终成交租金较巡察前增长了686.44%。此外,推动百安村集体经济多元化发展,以出租摊位的方式发展壮大集体经济,2024年增加集体收入30多万元。
深汕特别合作区是深圳推进乡村振兴的主战场、深入实施广东省“百千万工程”的主阵地。市纪委监委以此为切入点,制定《关于开展“百县千镇万村高质量发展工程”促进城乡区域协调发展领域监督的实施方案》,重点加强对深汕特别合作区高质量发展和对口帮扶工作的专项监督。市委、合作区党工委巡察机构先后采取常规、专项、提级、联动等方式,组织开展多轮巡察,上下联动系统推动工作落地落实。
农村集体“三资”是发展农村经济、推进乡村全面振兴的重要物质基础,事关群众切身利益,是基层监督的重点。为解决在对村巡察过程中发现的集体“三资”底数不清晰、管理不规范问题,合作区纪工委印发《关于在集中整治中开展农村(社区)集体“三资”管理突出问题专项整治的通知》《“三资”领域专项整治工作建议函》,推动合作区农业农村部门牵头开展村集体“三资”精准清查和集体资产“一张图”管理,并推动搭建合作区农村集体“三资”监管平台,优化资产资源管理、合同管理、财务核算等模块,推动“组账镇代管”落实落地,村(组)账务应记尽记、每月公开,重点规范村级集体资产的经营、租赁、合作、承包等经济活动,确保村集体及时准确掌握“家底”。
既要推动“当下改”,更要促进“长久立”。合作区纪工委督促有关部门建立健全《深圳市深汕特别合作区农村集体资产管理办法(试行)》《深圳市深汕特别合作区农村集体资产流转交易管理办法(试行)》等“三资”管理方面制度10余项,从源头上堵塞监管漏洞。同时,建立健全跨部门协同推进机制,充分整合监督执纪、产权确认、数据核验等职能,深化专项整治工作,在新园、南香、大安、百安四个村试点打造“三资”管理标杆示范村,成功构建起可复制、可推广的规范化管理模式,切实增强以巡促改、以巡促建、以巡促治工作实效。
“集体资产明明白白,集体经济红红火火,最后才能让村民们腰包鼓鼓。”合作区鹅埠街道新园村党支部有关负责同志介绍,经过前期巡察整改“举一反三”和标杆示范村打造,新园村结合蚝产业特色,开展清产、核资、赋码专项行动,确保村集体资产100%登记入账、资金使用100%留痕,确保企业发展安心,也守住村集体的利益。“目前,村里正在积极落实‘蚝山蚝水蚝风光’项目规划,蚝场建设项目已经部分落地,预计年产量可达到4万斤,将给村集体增加40多万元收入。”
针对七届市委第八轮巡察反馈的农村集体经济发展乏力问题,合作区组织农业、招商、用地审批等部门以及区属国企,组建集体经济发展协作平台,构建集体经济发展协作机制,加大乡村产业项目招引力度,建立村集体经济发展项目库,并梳理形成留用地租赁、作价入股两种开发模式,引导留用地开发衔接重大产业配套,带动乡村产业优化升级。截至2024年底,合作区6个行政村集体年收入超百万元,云新村成为合作区首个集体收入破千万元的行政村,下北村入选全省农村集体经济发展典型案例。
“下一步,我们将继续聚焦深汕特别合作区产业转型升级、宜居宜业和美丽乡村建设等强化监督,着力督促推动合作区跨越发展,加快建设现代化滨海新区、产业新城、田园都市,做实做强东部板块高质量发展战略引擎。”市纪委监委有关负责同志表示。
释放巡察监督效能
助力全省区域协调发展迈向更高水平
前不久召开的省委农村工作会议暨深入实施“百县千镇万村高质量发展工程”推进会上,通报了全省实施“百千万工程”考核评价结果。其中,深圳对口帮扶的1市5县获评省“百千万工程”优秀等次,深圳-河源、深圳-汕尾2个市级结对关系及南山区-濠江区等8个县级结对关系获省推动产业有序转移考核“优秀”等次,结对的16个镇、118个村被推荐为省“百千万工程”第二批典型镇村。
在奋力推进“百千万工程”中,深圳以先行示范的担当,充分发挥科技、产业、市场等优势,扎实推进与汕头、河源、汕尾、潮州4市对口帮扶协作和与惠州3县对口产业协作,促进全省城乡区域协调发展向更高水平迈进。
省内对口帮扶协作涉及面广,项目众多,资金量大。据统计,2023年以来,深圳安排帮扶资金超100亿元。“深圳作为支援方,不能只是把钱给出去,然后当个‘甩手掌柜’,而是要通过主动强化监督管理,确保花钱有计划、过程有监督、效果有跟踪,全程不出廉政问题。”市委巡察办有关负责同志说。
如何从源头上确保资金安全、使用合理,是巡察监督的重点所在。七届市委第四轮巡察与省同步开展对市、区乡村振兴资金管理使用暨农村(社区)集体“三资”管理专项巡察,重点加强对履行乡村振兴资金主管监管责任、集体资金资产资源管理等方面情况的检查。
针对专项巡察中发现的产业帮扶不到位、资金投入比例不高、示范带动作用不够明显的问题,市乡村振兴和协作交流局党组印发通知专门部署,提出项目计划编制要聚焦提升当地公共基础设施水平和公共服务能力,聚焦帮助当地发展富民兴村产业,聚焦提升当地内生发展动力,遵循“资金集中使用管理”原则,避免资金分散使用,并先后分批赴汕头、河源、汕尾、潮州等前方对口地区考察调研,对前方项目计划进行实地研判论证,全面加强资金项目过程管理。
与此同时,深圳对口帮扶汕尾指挥部党支部在整改中对于工作及资金分配计划,坚持以产业共建类项目为主,并加强项目前期调研与论证,定期组织开展绩效自评,促进项目最大程度发挥效益。2025年,深圳市本级安排专项帮扶汕尾市资金中,计划用于产业类项目的资金占2025年度帮扶资金的83%。深圳对口帮扶河源指挥部党支部于2024年6月印发《帮扶协作资金管理实施细则》《帮扶协作资金项目管理规程》等内部管理制度,对沉淀资金及增值收益的盘活使用进行制度规范,推动沉淀资金的激活和使用。
通过巡察整改,乡村振兴资金更加有效服务于产业发展。深圳携手对口地区规划建设4个市级产业合作园区、23个县级特色产业园区,2024年招引项目26个、总投资116.2亿元,目前已形成“总部+基地”“研发+生产”“委托+代工”“生产+服务”等跨区域协作模式。随着深圳的高新科技、优势产业、技术人才、经验标准等带到对口地区,实现从“输血”到“造血”转变,推动当地产业转型升级,激发内生动力,老百姓幸福感、安全感不断提升。
“接下来,我们将继续立足政治巡察定位,聚焦责任落实,细化监督重点,将巡察整改与落实全面推进乡村振兴、促进区域协调发展重大国家战略结合起来,以精准有力的政治监督推动‘百千万工程’走深走实,更好发挥深圳辐射带动作用。”市委巡察办有关负责同志表示。
编辑 李斌 审读 王雯 二审 李璐 三审 甘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