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这支“土海军”曾多次击败侵华日军军舰,战绩彪炳

南方+
07:49
摘要

80多年前,大鹏湾曾是广东党组织领导华南抗战的中心地区

华南抗战的中流砥柱

美丽的大鹏湾,坐落于深圳与香港之间,风景宜人。

80多年前,这里曾是广东党组织领导华南抗战的中心地区,中共广东省临时委员会、东江军政委员会、东江纵队司令部都曾在这里开展工作。

拱卫它们身侧漫长海岸线的,便是东江纵队护航大队和港九大队海上中队等海上部队,他们与日寇展开海上游击战,破坏日军的运输线,保护中方海上运输和来往客商。

东江纵队司令员曾生、政治委员尹林平曾高度评价这支“土海军”,称其多次取得击沉或俘获敌船、全歼敌人的战果,使大亚湾和大鹏湾成为我军的内海,应予高度赞扬。

战术灵活多变,屡屡以弱胜强

1941年日军占领香港后,不仅大肆搜捕文化名人,还将香港作为支持太平洋战争的重要交通枢纽,开辟海上运输线,输送武器装备及掠夺而来的物资。为应对这一局面,1941年12月,广东人民抗日游击队决定,将茜坑和马鞍岭的抗日自卫队改编为护航队,并委派时年不到20岁的刘培担任队长。

刘培回忆护航队的组建初衷:“一是接送八路军驻港办事处同志和被困香港的文化界、各民主党派的知名人士;二是保护客商从香港抢运出来的轮胎、火水、棉纱、机器零件、西药等物资回内地;三是消灭海匪,保护渔民生产,与敌人开展海上游击战。”

护航队的组建初衷之一便是参与文化名人大营救。图源:葵涌办事处

然而刚组建的护航队,船只、武器等方面全都落后于敌人。东江纵队副司令员兼参谋长王作尧在《东纵战旗》一文记载,那时海上只有敌船是机动的,普通渔民多用单桅帆船,渔民们把它叫作“槽仔”。“槽仔”灵活,目标小,速度快,不管是顺风还是逆风都能使用,这样的小船就成了护航队的“战艇”。刘培回忆,就连护航队的第一艘“槽仔”,都是从当地渔民那里借来的。

护航队的装备也很差,用的大多是英军溃逃时留下来的陆上武器,就连渔民捕鱼用的鱼炮,也成了队员们作战用的装备之一。

然而依靠灵活多变的战术,以及队员们英雄无畏的战斗精神,护航队依旧创下了小船打大船、木船打铁船的范例。

例如突袭黑岩角停靠的日军运输船一战时,队员们便趁日军都已睡的时间点发动袭击。一靠近敌船,队员们迅速从两侧翻上去,摸到日军的住舱,点燃两个包有辣椒粉的鱼炮掷进去。鱼炮一响,住舱里的日军有的被炸死,有的被炸伤,有的被炸晕过去,有的直打喷嚏,队员们乘势冲进去,缴获了大量物资。

而在另一场迎战日军机帆船的战斗中,游击队则充分发挥自身船轻转弯快的优势,派出两船迎击敌船,敌军的钢炮打了几十发,均未击中。想要左转逃离,我军的右船便袭击它,敌船掉头炮击右船,左船又开火打它,打得敌船团团转,最终只能在飞机的掩护下狼狈撤离。

群众支持拥护,队伍规模日渐扩大

香港陷落后,海上海匪多如牛毛,勒索渔民、打劫商旅……在海上无恶不作。因此护航队成立之初,便将打击海匪作为头等大事。

1942年1月初,成立不久的护航队便剿灭了当时大亚湾海域名气最大的海匪“黄福仔”,不仅土匪们或死或逃,连海匪船也被护航队缴获,扩充了自身的实力。

这个胜利消息很快在沿海渔民中传开,刘培回忆,大家纷纷拍手叫好,都说“黄福仔作恶多端,喂鲨鱼是罪有应得”。 甚至还有不少渔民带着海鲜来慰劳护航队。

趁着剿灭“黄福仔”的声势,护航队公开宣布:“东面从牛草棚海边起到塔门,西面从盐田海边起到吉沃,海面不准任何土匪船只在那里活动打劫。谁还在这一带海面打劫,我们就叫他去喂鲨鱼。”

土匪听到后都非常惊慌,有的散伙,有的逃往别处,还有的干脆投靠日本人去当了伪军,也有原本无奈为匪的渔民,主动参加了护航队。

在护航队的震慑下,这一带的海匪从此销声匿迹。渔民对刘培说:“刘队长,我们渔民是望海为田的,有你们在,我们就可以放心出海捕鱼了。”

东江纵队护航大队在大鹏湾巡逻。 资料照片

除了打击土匪,海上游击队还深入沿海渔民,与他们同吃同住同劳作,为渔民们解决实际困难。海上游击队领导者之一的蔡国梁曾说:“发动和组织渔民,依靠渔民,向渔民学习,这是我们海队能否坚持海上抗日游击战的关键。”

惠淡地区沦陷后,很多不法商人乘机哄提物价,盘剥群众,特别是一些鱼贩子,对渔民群众更加苛刻。刘培回忆,那时不少渔民向游击队反映,沙鱼涌的黄珍记鱼栏对渔民的盘剥非常厉害,要求渔民捕捞回来的鱼只能卖给他们,渔民需要的日常生活用品也得到他们那里去买。不仅强买强卖,在交易中,他们还大秤入、小秤出,买鱼时,100斤鱼只称80斤,卖东西时,1斤白米,却只有14两(应为16两)。

于是游击队派出工作组,向商家宣传政策,宣布买卖自由,不准缺斤短两,还对黄珍记进行严肃批评。工作组还经常到各店铺检查。从此,渔民便可以自由买卖。

游击队还发动渔民群众废除鱼栏的封建剥削,办起识字班及渔民小学,成立渔民协会、锄奸防谍小组,组织妇女会等。群众也把护航队当成是自己的队伍,纷纷要求参军。

没参军的渔民,则成为了游击队的侦察员和情报员。日军的炮艇一出来,渔民们就迅速掩护游击队撤退。土匪船和走私船一露头,渔民们又吹起海螺角,向游击队指引方向。

王作尧撰文回忆:“有了这样的群众基础,我们就像多了一双‘千里眼’。”

屡战屡胜,粉碎多次日军“围剿”

除了海匪,日伪军也常盘剥沿海渔民。1943年4月12日,村民汇报有三艘日军炮艇出动,企图洗劫沙鱼涌、葵涌一带的村庄。经过仔细分析,刘培认为依靠现有力量,能重重打击日军。于是他号召村民留下抗日,并根据日军以前登陆地点和潮水变化情况,准确判定了日军登陆位置,在滩头撒上火药,埋伏好战士,准备“迎接”日军上岸。

晚上6点,日军大摇大摆上岸,刘培立即下令开枪,日军还弄不清怎么回事,就遭到四方八面的猛烈扫射,留下了十几具尸体,剩余的日军慌忙乘着橡皮艇逃跑,海上日军的三艘炮艇开炮掩护,却没伤到游击队一个人。

因为事发突然,第二天,还没收到消息的汉奸陈乃秀派人驾船来到沙鱼涌,想捡便宜。5名伪军刚一上岸,就被埋伏的部队擒获,船上留守的3名伪军和头目也被俘虏。刘培立即召开公审大会,将罪大恶极的伪军头目处决。

打了这场胜仗后,沿海的男女老少到处传颂,游击队把日本兵和伪军打死在了沙滩上,群众的抗日热情更加高涨,打败日本侵略者的信心更强,从而更积极地支持游击队,协助打击日伪。

日军不堪“土海军”的袭扰,于1943年收编了一群海匪,编入“广东省反共救国军海军第四总队”,安排其驻扎在马鞭岛,用以保卫航道,海上游击队派出一支精干小分队趁黑夜袭击敌船,消灭了这股海匪。

海匪被消灭后,日军又于1944年抽调伪军“精锐”,组成一支配有3艘武装木船的“海上挺进队”,并加强了船上火力,派日本军官亲自指挥,企图以此对抗海上游击队。

8月16日,海上游击队夜袭停泊在大鹏湾黄竹角的敌船,轻重机枪同时开火,几个战士又投出预备好的燃烧瓶,敌船顿时燃烧起来。敌船见势不妙,升帆想逃。战士们立即使用长篙钩住敌船,并继续投掷燃烧瓶。

火光中,日军指挥官企图顽抗,被游击队神枪手击毙。不一时,3艘敌船带着“海上挺进队”在熊熊大火中沉没。此战过后,海上游击队更在巽寮等地建立了基地,不仅进一步掌握了大亚湾的制海权,还将战线扩大到外海,打击日军的海上运输。

三年多的战斗时光中,“土海军”不仅一度使香港日军的海上运输陷于瘫痪,那些从日军缴获而来的物资,也为游击队提供了重要的经济和物资支持,为抗战胜利作出了独有的贡献。



位于深圳土洋村的东江纵队司令部旧址,图源:葵涌办事处

【点评】

南方医科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讲师,华南师范大学华南抗战历史研究中心特聘研究员王英俊:

海上游击进一步丰富了游击战理论

1941年底香港沦陷后,广东人民抗日游击总队的活动范围被日军挤压至珠江边,回旋空间极为狭小。同时,日军将香港视为太平洋战争的后勤基地,开辟了香港到台湾及菲律宾的航线,以运输武器、物资及人员,大亚湾、大鹏湾的外海是其必经海区,东江根据地与港九、珠江游击区之间的海上交通受到极大威胁。

在此背景下,广东人民抗日游击总队领导人把目光投向海上。尹林平指出,港九地区的游击战争不仅要“猛虎下山”,还要“蛟龙出海”。据不完全统计,抗战时期海上游击队共计俘获敌船43艘,击沉敌船7艘,缴获一大批军用物资。在袭扰、牵制日军运输线的同时,也保障了部队海上空间的联络,有力地支持了东江根据地的后勤保障,中共中央对此给予高度肯定。1945年7月,《新华日报》赞誉海上游击队“游弋于广州湾、大亚湾、大鹏湾,截击敌人海上交通。”

对此,日方档案也有多处记载。第二遣华舰队战斗日志披露,1944年7月,护航大队海上部队在汕尾碣石湾附近袭击了日船“辰久丸”号和“宝辰丸”号,部分船员被俘。同年4月,对于“海鹰队”在珠江口水域的袭扰,日军不无忧虑地表示:“珠江下游淇澳岛附近及大陆沿岸海匪横行的痕迹仍未断绝,出没掠夺我军警备监视哨,袭击帆船。”日方档案资料有力印证了中共华南抗日武装开展的海上游击战带给日军的震撼和冲击。

东江抗日武装进行的海上游击战,不仅在实践上印证了游击战理论的战略价值,进一步丰富了党的游击战理论,也是中国共产党利用自然环境壮大自身的生动写照。

【纪事】

马鞭岛海战:广东人民抗日游击队海战的范例

马鞭岛,本是一个较大的岛和几个小岛排列成一线,因像一支马鞭而得名。岛上原本荒无人烟,1943年6月,日军为了确保其海上运输线,收编了一股海匪,驻扎在马鞭岛,将荒岛变为了切断大亚湾水路交通,监视我游击队往来活动的海上哨所。

为了歼灭这股敌人,海上游击队在沿海渔民的大力支持下,多次派队员伪装侦察,最终决定奇袭智取,由叶基指挥,组建了一支由16名战士组成的作战队伍。

1943年7月6日晚8点,战士们分乘三只渔船出发,每船都有两位渔民与部队并肩战斗,他们熟悉地形水路和敌情,担任掌舵。  

晚11时,当先的突击船被敌指挥船发现,敌哨兵发出口令,渔民一面使劲摇橹划桨靠近,一面用当地话回答:“我们是渔民,来打鱼的。”

当突击船靠上敌指挥船的左侧时,第一突击组长叶展明一声令下,队员一起爬上敌船,打死哨兵后,向敌住舱投进两颗手榴弹,成功夺下敌指挥船。

发现遇袭,敌左侧船立即向游击队员开火,叶基安排第一突击组与指挥船同时向敌人开展火力压制,掩护第二突击组登船。第二突击组靠上敌船后,投出一个手榴弹,把敌人的机枪炸哑,乘势爬上敌船,打得敌人举手投降,成功夺下敌第二艘船。

这时,敌军第三艘船看到另外两船已经被夺,妄图起锚外逃。叶基当即组织火力进行射击,打得敌人举起双手,高喊“饶命”投降。而在外海抛锚的两艘伪军舰船,看见港内的3条船已被全部歼灭,也起锚驾船逃窜。

马鞭岛海战歼灭了伪海军第四大队,共缴获机枪2挺、步枪40多支,歼敌50多人,俘虏40多人,我军也有叶展明、魏辉、王健、刘光明4位同志不幸牺牲。

马鞭岛海战的胜利,粉碎了日伪军在大亚湾设置据点的图谋,确保了抗日游击总队的海上运输线安全,促进了海上武装在大亚湾与大鹏湾海域的协同作战,开创了有自己特色的海上游击战,为开辟和建立稔平半岛抗日根据地打开了向东挺进的海上通道,被誉为广东人民抗日游击队海战的范例。

【新貌】

走访深圳大鹏湾:

山海间崛起文旅胜地

绵绵犁璧山,茫茫大鹏湾。

山海环抱的大鹏新区土洋村,曾是中共广东省临时委员会和东江纵队司令部的所在地。山林掩映下,一道道军令发往华南敌后战场,碧波荡漾上,海上游击队智斗日伪顽军。

昔日烽火硝烟的战场,如今已成为大鹏发展的金山银山。地中海俱乐部项目(Club Med)将打造粤港澳大湾区首个地中海度假村,国际品牌洲际酒店集团英迪格品牌深圳首家野奢型度假酒店开工建设,乐高乐园、集多功能业态于一体的金沙湾国际乐园等重磅IP也正拔地而起……

一张张世界级文旅名片持续推动大鹏“出圈”,赋能深圳东部国际旅游度假区、环深滨海黄金旅游带等重点片区焕新蝶变,助力大鹏加快建设全国最好、世界一流的滨海生态旅游度假区,打造“出国旅游替代首选目的地”。

如今的大鹏湾正打造为国际旅游度假区,林宏松摄。

文旅跃升之外,大鹏也积极发力海洋、能源、农业等“未来赛道”。

在海洋新质生产力方面,大鹏按照“一基地、多试验区”的建设模式,分阶段建设大鹏湾海洋综合试验场,作为一期内容的土洋开放式海域试验区已于7月15日开始试运营;深圳海洋大学、深圳海洋博物馆、深海科考中心“三海”项目扎实推进;南方科技大学海洋高等研究院已吸引培育6个高层次人才团队,海洋生物产业园等海洋及相关领域科技创新平台突破关键技术;苇渡科技等“隐形冠军”和领军企业崛起,应急测试基地、产业园等架起“实战场”,让技术直面巨浪、生态监测等挑战,加速产业化进程。

而首次揭示茄属马铃薯组的杂交起源、薯块形成和辐射分化,突破抗癌紫杉醇生物合成难题,发现水稻耐盐新基因,探明昆虫嗅觉密码找到病虫害防治方法,利用人工智能提高葡萄育种效率……这些都是位于大鹏新区的中国农业科学院深圳农业基因组研究所取得的农业新质生产力成果。

翠绿山脊与蔚蓝海湾相依相伴,海堤、公园、绿道串联超千家精品美宿。如今的大鹏,已是生态与发展交织、人文与产业共兴的高质量发展新图景。

编辑 周梦璇 审读 伊诺 二审 张玉洁 三审 高灵灵

免责声明
未经许可或明确书面授权,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摘编、修改、链接读特客户端内容
推荐阅读

读特热榜

IN视频

鹏友圈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