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们是慢性病管理的“终身顾问”、疫苗接种的“风险解码员”、中医调理的“经络翻译官”、身心健康的“全周期管理师”,他们是离居民最近的“健康守门人”。在第八个中国医师节来临之际,我们通过南山居民的眼睛,看看他们眼中的南山社康医生。
“监督戒烟、提醒体检,他管我比家人还上心”
他是南山区医疗集团总部海滨社康全科医师 柯琼冠
讲述者: 糖尿病患者 郑先生
三年前,体检报告上那个刺眼的“空腹血糖10.6mmol/L”瞬间让我慌了神。从未打过针的我,突然要面对每日注射胰岛素,内心满是恐惧和焦虑。复诊时,我在田厦社康遇到了柯琼冠医生。他温和地对我说:“别担心,这只是短期强化治疗。”
柯医生身上有种特别的亲和力。他耐心倾听,设身处地为我着想,细致地解释病理知识。得知我因守店常熬夜、没时间运动,他甚至专门为我量身定制了详细的生活方案——“先吃菜,再吃饭”、“快走比散步效果更好”。
这份用心的指引果然奏效。仅仅三个月,我的血糖就成功降至达标范围,得以停用胰岛素,转为口服药治疗。然而,柯医生的关怀并未止步。自从互加微信,他便成了我健康的“云端守护者”——时常叮嘱我坚持运动,苦口婆心地劝我戒烟,那份细致入微的督促,真真是“比家人还严”。有一年我忙于生意忘了体检,他的电话立刻追来:“郑老板,命比赚钱要紧啊!”如今,我的降糖药已从两种减到一种,体重也从135斤回归到120斤。他的专业与真诚,连我的生意伙伴都深受打动,纷纷签约他为家庭医生。
今年五月,一次偶然的胸闷让我再次咨询柯医生。他敏锐地察觉到异常,立即为我安排了详细检查,结果提示早期肺癌,需尽快手术。我把报告发给他征询意见,他一句果断的“要做!”,给了我躺上手术台的勇气。这份毫不犹豫的信任,源于对他专业能力的认可,更源于对他高尚医德与人品的深深信赖。柯琼冠医生是我健康路上不可或缺的守护者。
柯琼冠医生在为郑先生看诊
“她主动提前一小时坐诊,就为让我扎完针准时上班”
她是南山区医疗集团总部高新南社康中医师 曾金艳
讲述者:颈椎病患者黄女士
有一段时间我因为工作繁忙,手麻加剧,家庭医生推荐我到中医诊室找曾金艳医生。当时曾医生说是颈椎引起的,要针灸治疗,我吓得直摆手——“早年在私人诊所扎针,疼到我受不了最终退钱了之!”我让医生开点药就行,曾医生却耐心解释:“喝药见效慢,您先试试,如果疼咱就不扎了。”旁边就诊阿姨也帮腔:“曾医生手法很轻,扎针真不疼!”我半信半疑试了几针——真的还行!和以前完全不一样。
但问题又来了,我上班请假难,根本没时间每天去扎针,“那您7点半来吧,我提前到,八点前扎好你去上班。”当时我很意外,因为一般医生肯定不会牺牲自己的私人时间,而曾医生真的这么做了,连着一个星期,这位家住福田的医生清晨穿越半座城,就为让我扎完针灸准时上班。这说明她真的是为患者考虑,为疗效考虑,我当时就觉得,这医生的人品真的没得说!
手麻的问题很快就解决了,后来我有什么不舒服也经常找曾医生。如今我全家都认准了她,脸上发麻做火龙罐和针灸,睡不好扎安神针,甚至我自己都已经学会看舌苔辨湿气了,从中医受益者变成了妥妥的“中医迷”。
曾金艳医生在为黄女士做针灸。
“别人只说风险大,她细心分辨后还为我联系了专家”
她是南山区医疗集团总部赤湾社康公卫医师 温雪霞
讲述者:先天性心脏病患儿家长张女士
2019年冬天,因为患有先天性心脏病,我家孩子已经被好几个医生拒绝接种疫苗了。直到遇见温医生——她没直接说“不能打”,而是翻着厚厚的病历问了很多细节:“孩子平时身体状况怎么样?跑跳会喘吗?”还找出相关的医学指南一条一条解释:“先天性心脏病并非绝对禁忌,风险是相对的,不接种疫苗可能更危险。”见我们仍然不放心,温医生特意找了几个类似病例的恢复情况给我看,后来竟然还专门联系了儿童医院心脏科专家会诊,最后定下分次接种方案。她这种把孩子的事情当成自己的事情来办的态度,让我们觉得她特别靠谱,值得信任。
而且作为医生,她像家人一样,不管什么时候都在线,是我家的“健康定心丸”。有次孩子接种后有点低烧,我们特别紧张,晚上十点多给她打电话,她很快就接了,并电话教我们专业处理。挂了电话不到半小时她又微信询问孩子情况。那一刻真的觉得特别温暖!她像个关心孩子的亲人,有她比退烧药都安心。
后来孩子体检或者接种疫苗,我们都会先咨询温医生,我们一家人都说,“6年了,孩子能够健康长大,温医生功不可没!”尤其在认识温医生后,我们一家人的健康观念也发生了很大改变,从原来的“有病才就医”变成了“主动预防”。以前我们只知道社康有全科医生有中医,现在我们知道社康有像温医生这样的公共卫生医生,他们扎根在社区,用预防把很多疾病扼杀在“摇篮”里。
温雪霞医生正在为张女士讲解疫苗接种相关注意事项。
“她不仅降了我的血压,更解了我的心病”
她是南山区医疗集团总部西丽社康全科医师 谢晓
讲述者:高血压患者蒋女士
我身体一直不太好,有很多基础病,高血压也十几年了,以前总觉得这就是个吃药的毛病,可血压就像跟我作对,一直控制不好,心里头也老是沉甸甸的。
就诊过很多次,谢医生是第一个看出我情绪不对头并提出要治疗的医生。她没光盯着血压计,而是很温和地问我:“是不是压力特别大?感觉您情绪有点低落。”这话一说,我眼泪差点掉下来——终于有人注意到我心里憋着的苦了!她建议我去试试社康的心理咨询,说可能对情绪、对血压都有帮助。我第一次跟心理咨询师聊完,感觉就像心里堵着的石头稍微挪开了一点,能喘口气了。
但我生活压力很大,也不可能老去做咨询,后来谢医生邀请我参加一个免费的高血压身心健康活动小组,没想到,这成了我的“转机”!谢医生亲自给我们上课,用大白话跟我们解释高血压这个病。有心理咨询师教我们怎么放松,如何跟自己和解。还督促我们冥想打卡,带我们一起户外运动,我慢慢地感觉自己没那么孤单了,真的能放松下来,睡得也踏实多了。神奇的是,我的血压真的稳了!药还是那些药,但心情好了,血压竟然听话了。
谢医生就像个“知心健康姐姐”。她像一道温暖的阳光,不仅照亮了我的健康,更驱散了我心里的阴霾。现在,她不仅是我的家庭医生,更像是我的一个可以信赖、可以倾诉的朋友。
谢晓医生正在为居民测量血压。
在四位南山居民的讲述里,我们触摸到社康医生的共同底色。数据显示,2024年,南山区社康机构诊疗量占全区总诊疗量的52.4%;高血压、糖尿病规范管理率达70%以上;第四季度社康居民满意度攀升至90.53%。这些数字背后,正是无数个医生在诊室方寸之地,写就的“以人为中心”健康管理范本。
他们用“多问一句、多管一步”的坚持,诠释了“健康守门人”的真正含义。他们站在疾病与生活的交界线上,用专业与温情,守护着南山万家灯火的健康底色。
(受访单位供图)
编辑 刘彦 审读 张雪松 二审 桂桐 三审 汤山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