腹膜癌国际联盟中国中心华南地区示范基地挂牌深圳市中医院
读特记者 余海蓉 通讯员 李璇
2020-09-30 20:22

浙江绍兴41岁的患者风哥已经3个月粒米未进,滴水未沾了,并且时刻需要戴着从鼻腔通到肠子里的肠减压管来缓解肠梗阻症状,每一次呼吸都痛苦不堪……是的,癌症,风哥不幸患上了肠癌。虽然进行了手术,却在手术后不幸发生了更为可怕的腹膜癌转移。

“腹膜癌”是一类复杂的疾病,主要有两种类型:一种是胃癌、肠癌、卵巢癌等腹腔内器官肿瘤局部进展发生了肿瘤细胞在腹腔内播散形成腹膜转移,称为继发性腹膜癌;另一种是来自腹膜间皮细胞的恶性肿瘤,如恶性间皮瘤及原发性腹膜癌等。阑尾黏液性肿瘤发生破裂后,在腹腔内形成腹膜假黏液瘤,也属于腹膜癌范畴。

在中国胃癌患者中,47%最终会进展为腹膜转移癌;结直肠癌的患者中,亦有超过20%会发展成腹膜癌;妇科恶性肿瘤(卵巢癌、子宫内膜癌和宫颈癌等)患者有40%最终进展为腹膜转移癌。也就是说,许多胃肠和妇科恶性肿瘤患者最终都是因为腹膜癌(腹膜转移癌)而治疗无效而离世。

近一百年来,腹膜转移癌都被认为和肝肺转移一样,是癌症患者的终末期,但其实腹膜癌更为凶险。患者一旦确诊就开始进入生命倒计时阶段,生存期明显比肝、肺、骨转移要缩短一倍,常常出现顽固性癌性腹水、癌性肠梗阻和持续性腹痛腹胀等严重症状。以前,医生面对这些情况往往束手无策,多只给予生命维持治疗和癌症临终阶段的关怀照护直至患者离世。

然而风哥却坚信着“我命由我不由天”。 在被杭州和上海多家肿瘤专科医院以“肿瘤太晚期了,没有积极手术治疗的意义和必要”、“手术创伤太大、手术难度大和术后并发症多”等原因拒绝后,风哥辗转来到了深圳市中医院外科寻找最后的机会。在这里,他看到了希望。

近十年来,随着对腹膜癌临床和基础研究的深入,国际腹膜癌联盟专家认为腹膜转移只是腹腔内局域性肿瘤播散,不应该与肝肺骨颅脑等远处器官转移状态同等对待而放弃积极处理。抗肿瘤基因精准医疗理念的提出使腹膜癌的治疗局面出现了新的转机。

赵江宁博士(深圳市临床实用型人才、深圳市中医院引进人才)、李雁教授(国内腹膜癌规范诊治的拓荒者和引领者、国际腹膜癌联盟和欧洲外科肿瘤学会腹膜癌学院中国中心主任),二人通力合作,于3年前开始在华南地区开展腹膜癌综合诊治工作。所开展的“腹膜癌综合诊治技术体系和腹膜肿瘤学科建设项目”获得2020年中华医学科技奖,使腹膜癌诊断准确率提高了80%,患者总生存期延长60%,复发率降低40%。其医学团队的肿瘤细胞减灭术和腹腔热灌注化疗技术为国内领先水平,腹膜肿瘤类器官培养和抗肿瘤药物敏感试验等技术达国际领先水平。这样规范化的腹膜癌多学科诊断和治疗,让很多原本进入生命倒计时的腹膜癌患者获得重生。

风哥便是其中一位受益者。深圳市中医院胃肠腹膜肿瘤诊治团队攻坚克难,勇于承担,为风哥进行了长达10个小时的手术,成功解决了风哥的肠梗阻并极大地减轻了腹腔内的肿瘤负荷,术后又采用基因检测技术、类器官培养技术和药敏试验技术,帮助风哥度过了术后康复期并找到了抑瘤效果良好的化疗方案与靶向免疫治疗组合。目前,风哥已经开始了规范的个体化精准治疗,为他自己赢得了重生的机会。

2020年9月26日上午,腹膜癌国际联盟和欧洲肿瘤外科学会腹膜癌学院中国中心华南地区示范基地正式挂牌深圳市中医院,标志着学界对市中医院胃肠腹膜癌诊疗中心为深圳地区和华南地区胃肠癌和腹膜癌患者提供规范化多学科中西结合个体化综合治疗,帮助他们实现临床治愈、长期无瘤生存、长期带瘤生存或改善生活质量的目标工作成效和临床诊治技术优势的肯定。

该中心赵江宁博士和林欢荣副主任医师曾在腹膜癌国际联盟和欧洲肿瘤外科学会腹膜癌学院中国中心接受了规范化腹膜癌多学科诊治培训并获得从事腹膜肿瘤外科的专业资格,近3年来开展了规范的腹膜肿瘤细胞减灭术(最大可能切除全部腹膜转移病灶和腹腔内肿瘤播散侵犯的器官的手术方式)和精准腹腔热灌注化疗(抗肿瘤化疗药物和生理盐水3000-4000ml加热43摄氏度维持90分钟对全腹腔进行循环灌洗)。同时赵江宁博士与澳门科技大学合作开展的腹膜肿瘤类器官培养和抗肿瘤药物敏感试验等技术达国际领先水平,可为腹膜癌患者提供个体化精准化疗、靶向、免疫治疗。同时,该中心借助中医院的治疗优势,在腹膜癌全程治疗中运用中医中药帮助患者快速恢复体力,减少化疗和靶向治疗等毒副反应,和患者一起创造一个又一个生命的奇迹。

见习编辑 王子烨

(作者:读特记者 余海蓉 通讯员 李璇)
免责声明
未经许可或明确书面授权,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摘编、修改、链接读特客户端内容
推荐阅读
读特热榜
IN视频
鹏友圈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