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各大博物馆争相收藏,被明星身着开演唱会,频频出现于影视剧及综艺节目……近日,不断出圈的深圳校服又迎来重要时刻——历时一年半精心打造的深圳校服博物馆在光明区虹强研学基地正式开馆。这座特色博物馆不仅为公众打开了一扇沉浸式了解校服文化的全新窗口,更揭开了光明区 “场景化育人、一站式研学” 教育创新实践的新篇章,吸引教育界、文化界代表及亲子家庭共同参与开馆活动。
“这件2010年的深圳蓝校服,布料里含35%再生棉,那组学生作品,是用旧校服改造成的环保袋和书签……” 步入深圳校服博物馆,解说员的声音与孩子们触摸展布的惊叹声交织。时光长廊里,一件件展品引人驻足,从先秦 “青青子衿” 的学子服饰,到清末民初的长袍马褂,再到2002年启用的 “一式一款、全城通用”的深圳统一款校服,跨越千年的“校服”变迁,直观呈现了教育文化的传承与发展。
据了解,深圳校服博物馆由雅兰特校服创办,同时也是虹强研学基地主题群馆之一,馆内设有科普展厅、设科普展厅、创意工坊、文创小铺等多个功能区,以 “历史溯源、工艺解密、绿色创新” 为核心主题,突破传统静态展陈,通过互动展览、趣味手工、潮玩文创等形式,打造沉浸式校服文化体验空间。观众不仅可了解教育服饰的发展历程与深圳校服的制作工艺,还可亲手参与校服相关的创意手工等活动,真正让校服文化 “活” 起来。
开馆仪式现场,各方代表为“镇馆之宝”—— 曾登陆伦敦V&A博物馆的“深圳蓝”校服揭幕,这件承载着特区教育记忆的校服,当日集齐百余位嘉宾签名后,将作为永久藏品入馆陈列。同步启动的 “雅兰特旧校服新生计划”将通过 “爱心捐赠、再生改造、馆藏展示” 三种方式,每年预计回收处理5000件旧校服,减少约2.75吨二氧化碳排放。“一件校服从生产到废弃,要消耗2700升水。” 展馆负责人指着数据墙说,“我们想让孩子亲眼看见‘浪费的代价’,亲手创造‘循环的价值’,这才是最生动的环保教育。”现场还举办了“青衿档案” 探秘营活动,让孩子们近距离感受校服文化的魅力。
“接下来,我们计划每月走进一所光明区中小学开展公益巡展。” 展馆负责人介绍,目前深圳校服博物馆已开始筹备 “校服文化进社区” 项目,将推动校服文化教育从场馆延伸至日常校园场景。同时,正在筹备的粤港澳大湾区校服文化联展,将以校服为纽带促区域教育协同,集中展示三地特色校服与教育理念,还将同步举办 “校服设计工作坊”“跨地域教育论坛” 等活动,既为家长提供多元的校服选择参考,也推动大湾区教育文化资源互通,助力区域教育创新发展。
(受访单位供图)
编辑 白珊珊 审读 张雪松 二审 李璐 三审 赵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