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码细胞与基因,深圳药检院科学探秘之旅活动举行

深圳特区报记者 闻坤
08-16 18:27

深圳特区报

深圳市委机关报,改革开放的窗口

摘要

科学进步始于“看见”,人类对细胞的探索从未停止。作为深圳市南山区“20+8”产业科普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由深圳市药品检验研究院主办的“解码细胞与基因:药检院科学探秘之旅”于8月15日圆满落幕。

23名青少年科学爱好者通过为期两天的系统学习与沉浸式体验,近距离接触生命科学前沿领域,在理论与实践的深度融合中构建科学认知,在专业引导下培育科学探索精神,一场兼具权威性与启发性的科普盛宴为青少年打开了通往微观世界的大门。

阶梯式体系构建:从认知到实践的科学探索路径

活动以“基础认知 — 实地感知 — 实操应用”为逻辑主线,搭建层次清晰的科普体系,让抽象的生命科学知识逐步转化为可触可感的实践认知。

理论培训阶段,青少年参与者在科学培训教室系统研习 “探索细胞的奥秘”“生物安全知识”“聚合酶链反应(PCR)技术”“染色体核型分析技术” 等核心内容,为后续实践筑牢知识根基。

实地参观环节进一步拓展认知边界:在分子生物学实验室,参与者近距离观察科研级仪器设备,直观感受严谨的实验环境;生物技术与药物创新科普馆通过新药研发、实验动物、生物技术与药物三个主题展厅,系统呈现新药诞生流程、实验动物福利伦理及细胞和基因治疗药物等创新成果;小动物饲养区则展示大鼠、小鼠、家兔等实验动物的饲养规范与习性,助力青少年理解药物药效及毒理实验的基本原理,深化对科研严谨性的认知。

实践操作环节形成完整能力培养链。在专业指导下,青少年参与者依次完成PCR技术系列操作,亲身体验这项被誉为“基因复印机”的技术 —— 通过高温变性、低温退火、适温延伸的循环,将微量DNA片段在数小时内扩增百万倍,为病原体检测、遗传病筛查等提供关键支撑;在染色体核型分析系列实验中,逐步掌握样本处理、显微镜观察及核型分析等步骤,亲手绘制细胞“宇宙地图”,在实操中体悟科研的严谨与奥秘。系列实验操作培训让青少年从“旁观者”变为“参与者”,形成了完整的能力培养链。

专业资源赋能:硬核支撑保障科普质量

作为WHO药品质量控制预认证实验室,深圳市药检院依托深厚专业积淀为活动提供全方位保障。

平台支撑层面,依托广东省细胞与基因治疗创新药物质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深圳市生物医药促进会细胞和基因产品检测评价专业委员会主委单位的资源优势,将前沿科研成果转化为科普内容,实验所用PCR仪、荧光显微镜等设备均达科研级标准,确保青少年参与者体验与专业研究一致的实验条件。

团队保障层面,20余权威专家组成的科普团队将复杂知识通俗化解读。实操环节中,专家团队采用“一对一指导 + 分组协作”模式,专业引导参与者讨论实验现象背后的科学原理,深化对理论知识的理解。

资源整合层面,活动联动市药检院省、市、区三级科普基地,理论教学依托标准化教室,实验操作使用专业实验室,成果展示结合科普馆展陈体系,形成“学 — 练 — 展”闭环,确保科普内容从传递到吸收的全链条高效运转。

长效影响延伸:科学种子在心灵扎根

8月15日下午,结课仪式如期举行。从“对着课本想象PCR反应”到“亲手观察扩增曲线”,从“视染色体为抽象符号”到“能辨认异常核型”,两天的体验让科学从“遥远的概念”变为“可触摸的实践”。深圳市药检院为每位参与者颁发结业证书,既是对其学习成果的认可,更成为连接青少年与科学世界的纽带。

此次活动不仅是知识的传递,更是科学思维与探索精神的培育。深圳市药检院表示,将持续以“检验 + 科技”融合理念为指引,依托专业平台与资源,开发更多针对性强、实践性高的科普活动,构建完整科普生态链,让短期科学体验转化为长期探索动力,助力青少年科学素养提升,让科学精神在更多青少年心中扎根生长,为生物医药领域培育后备力量。

(受访单位供图)

编辑 杨渝嘉 审读 张雪松 二审 党毅浩 三审 林捷兴

(作者:深圳特区报记者 闻坤)
免责声明
未经许可或明确书面授权,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摘编、修改、链接读特客户端内容
推荐阅读

读特热榜

IN视频

鹏友圈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