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深圳市光明区出现了一支由民警、银行职员和大学生组成的“混编突击队”。他们把课堂搬进社区,把银行柜台变成讲台,成为反诈宣传短视频的主角,用四天完成了一场高密度、沉浸式、可复制的反诈青春答卷。
经过多天的交流沟通,深圳市公安局光明分局法制大队与广东工业大学法学院明法知行青年突击队在玉塘派出所顺利“会师”。广东工业大学法学院明法知行突击队的学生抵达后,队长李耿平现场讲解当前的电诈违法犯罪形势:“诈骗手法更新迭代极快,反诈斗争仍处爬坡过坎阶段,青年力量正是我们亟需的增援。”
随后,警校双方召开战前推演会,就任务分工、宣传路线及应急处突预案进行再次推演。随着会议结束,警校联动反诈专项行动正式启动。第一站来到招商银行光明支行,银行行长在活动前率先为队员们开展培训,介绍常见的诈骗手法、识别方法及解决方案。随后,队员们组成反诈宣传小组,聚焦“冒充公检法”“社交软件诈骗”“游戏充值诈骗”“虚假通缉令”等诈骗手法,向办理业务的群众讲解诈骗分子的惯用话术,帮助人们更好地识别各种诈骗手段。
“现在的信息技术非常发达,骗子的手段非常多样。他们通常会以‘短时间’‘高收益’为诱饵,引诱您步步上当,有个案例就是有位阿姨收到‘客服’的电话,说快递丢了要理赔,结果一步步被引导贷款了20万。”队员们结合真实案例,跟群众普及反诈知识,现场一位大爷感慨:“现在的骗子花样可真多啊!”一名市民听完宣讲后主动索要折页:“回家给家人上课!”
警校联合摄制组也进驻光明公安分局反诈中心。民警预先完成脚本、场景与机位设计,学生化身“软件公司白领”“企业高管”“现役军官”等多类受害人,民警则精准饰演“客服”“理财顾问”“改签专员”等诈骗分子,逐帧还原话术与操作流程。短片紧扣刷流水、百万保障、操作失误、内幕消息、扣费服务、现金/黄金交易等六大关键词,依次再现付费直播、百万保险、航班改签等电诈场景,层层解剖骗术,实现全景式、立体化警示。
反诈中心辅警丁宣豪携突击队成员深耕脚本细节,逐句打磨话术、逐帧雕琢神态。拍摄间隙,他与同学们反复推敲诈骗分子的语调转折、心理诱导节点,确保每一场景都“像素级”还原真实,让观众一眼入戏、一念警醒。
编辑 杨渝嘉 审读 吴剑林 二审 党毅浩 终审 甘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