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南山区蛇口街道湾厦社区人头攒动,一场充满烟火气的“巷往生活・便民集市”热闹开市。这场活动不仅是社区党委立项的民微实事“巷往的生活”——湾厦社区家门口的便民街巷点亮计划的首次试点,更是社区探索联动村巷资源、回应多元便民需求的生动实践。
作为农城化社区,湾厦社区流动人口多、弱势群体多、需求多元,村道巷道的小商铺与流动商贩为居民生活提供了不少便利。如何激活这些“家门口”的资源,让服务更贴心?社区党委引入高校青年团队南山区盒加社会工作发展中心协共创,共同想出了“接地气”的妙招:
资源活化,变“流动摊点”为“服务网点”。通过走访调研,社区将60余家村中商铺、流动商贩转化为“社区便民主理人”,赋予其“善意小店”身份,提供义剪、补鞋、家电维修等低偿服务,实现“小修小补巷口有,惠民服务零距离”。
需求导向,绘制“小巷便民服务地图”。社区联合高校团队如火如荼开展“街巷便民点共建发展调研”,精准梳理居民需求清单、能人资源清单及共建点位清单,为后续精准服务提供坚实的数据支撑。
长效赋能,打造“全龄友好服务生态”。创新采用“便民市集+定向越野”等形式,社区党委广泛链接政企资源和社会组织,构建覆盖全龄段的服务场景。如“童享跳蚤市集”培育青少年公益意识,“技能达人直通车”实现便民服务一键预约。
开市当天,爱心义剪、手打柠檬茶、小家电检修、配钥匙、补鞋等公益低偿服务摊位前人气十足,提供服务的正是居民们熟悉的邻里——热心的商铺店主、流动商贩和社区能人。未来的每场集市还将设置10个机动摊位,持续吸纳更多辖区资源。这种“党委搭台、街巷总动员”的模式,有效打破了空间限制,让便捷服务触手可及。值得一提的是,在前期动员中,社区党委协同网格员、项目团队逐户走访,耐心沟通,起初持保留态度的商铺,在受邀以居民身份亲身体验后,纷纷转变态度,踊跃加入了便民服务队伍。
接下来,社区将继续推进“小巷便民服务地图”的盘点上新,为共建的街巷便民点正式“上牌”,并举办“便民服务定向越野”等创新活动,进一步提升便民点的知名度与服务效率。同时,对表现突出的商铺商贩颁发表彰证书及激励奖品,激发更多商家的参与热情。
“巷往的生活,就在家门口!”湾厦社区党委通过创新整合盘活村巷资源,不仅有效补齐了便民服务短板,营造出便捷的“一刻钟服务圈”,更让商铺店主、社区能人、流动摊主成为了服务邻里的中坚力量。这一探索,为党建引领下的社区治理与服务创新提供了生动样本和有力支撑。
编辑 冯思颖 审读 吴剑林 二审 桂桐 三审 上官文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