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探心血管创新转化“破壁”之道!深圳举办这场对接会

深圳特区报记者 罗莉琼
08-11 19:19

深圳特区报

深圳市委机关报,改革开放的窗口

摘要

近日,由深圳市卫生健康委发起,市医药和医疗器械产业办公室、市医疗器械产业创新链党委联合主办的第八场“医企向未来”医企创新培育计划——【心血管专科】协同创新转化对接会在中国医学科学院阜外医院深圳医院举行。活动围绕心血管专科领域“需求-技术-价值-落地”闭环,展开了一场深度交融的思想碰撞与实践探索。

现场照片

中国工程院院士、国家心血管病中心主任、中国医学科学院阜外医院总院长胡盛寿表示,心血管疾病作为六大慢病之首,领域内器械产业已进入高质量发展新阶段,近十年研发更是进展迅速:中国冠脉支架产业从“进口依赖”到“规则制定”的深层转型,国产化率超80%;国产大血管支架占国内胸主动脉支架市场70%,从“成本优势”转向“技术标准输出”;TAVR 瓣膜实现三代突破;我国“医企合作”研制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第三代人工心脏,实现了中国可植入人工心脏“0”到“1”的突破。

中国医学科学院阜外医院心血管外科中心主任舒畅教授带来《主动脉外科微创修复器械研发及国内外临床应用进展》的分享,他重点展示了具有全球影响力的创新成果,包括与深圳企业联合研发的Longuette™、CSkirt™裙边支架系统以及一体三分支支架系统。这些全球首创产品不仅攻克了传统技术的内漏等世界性难题,更开创了主动脉疾病治疗的新范式。在舒畅教授的主导下,这些中国原创技术已成功登陆全球57个国家,其中他亲自完成的13个“国家首例”主动脉弓部开窗手术,成为中国技术出海的重要里程碑。

深圳市医学会心血管病分会主任委员、中山大学附属第八医院心血管科主任伍贵富教授在会上分享《基于体外反搏技术的智能化心血管康复辅具研究》。他深入阐述体外反搏这一源自中国的自主技术在心血管康复中的核心价值,介绍了团队通过国家重点研发专项,在多模态生理信号监测、血流动力学建模等方面的技术突破,以及针对冠心病、糖尿病足、脑血管疾病研发的多款智能化康复辅具。

企业创新技术分享环节同样精彩。深圳奥萨医药、深圳市先健心康医疗电子、深圳北芯生命科技等行业先锋进行分享,呈现了技术前沿,深刻揭示创新技术如何切实解决临床痛点,驱动诊疗模式升级。

在“医企向未来——医湾汇圆桌”环节,临床专家、企业代表嘉宾围绕“心血管专科创新转化的破局之路”,紧扣两大议题深入探讨:其一聚焦“临床需求如何驱动产品创新”,针对医企沟通中临床语言与商业化逻辑的壁垒,探寻精准对接的有效路径;其二围绕“从实验室到市场的共赢模式”,拆解成果转化关键瓶颈,从深圳临床试验绿色通道、医保支付试点等政策扶持,到企业注册审批、样本数据获取等实操挑战等。现场观点碰撞激烈,务实建议频出,既凝聚了多方协同推动创新落地的共识,也为构建“科研-转化-收益”闭环提供了多元思路,氛围热烈而富有成效。

医企向未来——医湾汇圆桌

会场外同步设立的心血管专科成果及创新产品展示区,医院、高校和企业的代表性科研成果与创新产品通过展架或实物形式集中亮相,为与会者提供了零距离接触前沿技术与产品的平台,进一步催化潜在的合作意向与技术交流,生动体现了深圳心血管专科领域蓬勃的创新生态。

现场照片

本次活动通过汇聚政、产、学、研、医、资多方力量,有效推动心血管专科领域临床需求与产业创新的精准对接,加速创新成果从实验室走向市场、惠及患者的进程。

(受访者供图)

编辑 杨渝嘉 审读 吴剑林 二审 党毅浩 终审 余海蓉

(作者:深圳特区报记者 罗莉琼)
免责声明
未经许可或明确书面授权,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摘编、修改、链接读特客户端内容
推荐阅读

读特热榜

IN视频

鹏友圈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