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方电网首席技能专家王其林:扎根一线让热爱“发电”

深圳特区报记者 方胜 实习生 张雨桐
08-08 07:45

深圳特区报

深圳市委机关报,改革开放的窗口

摘要

图片

2002年,即将从华北电力大学毕业的王其林第一次来到深圳。从深圳火车站到蛇口码头的路上,深南大道两旁塔吊林立、热火朝天的建设景象,与正在拔节生长的高楼共同构成了一幅生机勃勃的画卷。“如果能来深圳供电局工作该多好!”王其林回忆道。不久,他获得了南方电网深圳供电局的面试机会并被成功录取,逐步成长为南方电网首位首席技能专家。

王其林在调试二次设备。 黄海鹏 摄

科技为笔 勾勒深圳电网新经脉

初到深圳供电局,深圳电网正处于从传统的电磁式继电器向更为先进的微机式保护装置全面升级关键转型期。年轻的王其林将理论知识与现场运维的实践紧密结合,对微机保护系统的原理、配置、调试、运维有了深刻的理解和掌握,迅速从一名新兵成长为技术骨干。

有一次,某变电站出现故障,同事们查了一天却没有进展。可王其林到了现场,不到半小时,就从后台异常报文中发现线索,最终定位一根二次线接线错误。而这背后,是他将经手的每一张专业图纸都烂熟于心,以及夜以继日的汗水和努力。

时间来到2020年,深圳电网变电站数量从王其林初来时不足80座,激增到当时的260多座。然而,运维人员数量并未同比例增长。巨大的运维压力与高质量发展要求下,王其林的工作重心也随之转向了“数字电网二次设备集约运维”这一前沿领域。

“数字电网技术的引入后,虽然保护的基本逻辑没有改变,但其实现方式和功能边界大大拓展了。”王其林带领变电管理一所继保团队承担起数字电网的二次设备集约运维与风险防控技术及相关应用研究的重任。他们攻坚克难,部分技术经电力行业专家鉴定达到国际先进水平,为深圳电网新型电力系统建设与高质量发展提供了坚实支撑。

热爱为炬 在实践沃土中向上生长

作为南方电网首席技能专家,王其林的履历上镌刻着“全国技术能手”等沉甸甸的荣誉。他的成长之路,是个人与企业、奋斗与机遇深度交融的典范。

王其林深爱技术工作。大学的专业学习为他打下了坚实的理论基础,而深圳这片实践沃土,让他真正体会到“豁然开朗”的喜悦。“这是一个良性的循环,”王其林这样描述自己的状态,“因为喜欢这份工作,就能心甘情愿地付出;付出的过程提升了技能,带来了解决问题的成就感;这份成就感又进一步加深了你对工作的热爱。如此循环往复,不断向上。”正是这份热爱与执着,支撑着他一路走来,其间,他毅然放弃了三次转岗去管理部门的机会。“我更喜欢扎根技术一线。”他坚定地说。

个人的成长也离不开环境的滋养。2013年,南方电网公司开始推行专家成长路线,为技能人才开辟了专门的职业发展通道。深圳市和深圳供电局工会联合打造的“劳模创新工作室”“粤港澳大湾区职工交流基地”更是为他提供了施展才华、传承技艺的绝佳平台。

电流为证 守护特区发展澎湃动力

作为一名在深圳电网奋战了23年的老兵,王其林是深圳城市巨变和电网发展的亲历者与建设者。

“深圳‘敢闯、敢创、埋头苦干’的精神特质,成就了无数像我一样的普通建设者,让我们得以在这片热土上实现职业理想和人生价值。”王其林认为,深圳独特的城市禀赋——全链条的产业生态、深入骨髓的创新基因、开放协作包容的文化氛围、放眼全球的视野格局——为他的技术攻关提供了无可比拟的肥沃土壤。

展望未来,深圳电网仍将面临新的挑战——大规模新能源的接入,其间歇性和波动性对传统大电网的稳定性提出新要求;城市超高负荷密度叠加极端天气频发,对电网韧性的考验也日益严峻。作为守护电网安全的“光明卫士”,王其林和他的团队正致力于电网的安全稳定运行,确保深圳这座创新之城、未来之城的电流永续脉动,光明永不缺席。

编辑 白珊珊 审读 吴剑林 二审 王雯 三审 甘霖

(作者:深圳特区报记者 方胜 实习生 张雨桐)
免责声明
未经许可或明确书面授权,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摘编、修改、链接读特客户端内容
推荐阅读

读特热榜

IN视频

鹏友圈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