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由位于深圳南山的深圳市华唱原创音乐基金会主办的“在云端谣滚·大山里的音乐会”在贵州省六盘水市韭菜坪启幕。微凉晚风拂过贵州屋脊成片摇曳的韭菜花,云海间回荡着别样旋律。这场以乡村儿童为核心的公益音乐盛宴,不仅是一次演出,更是一场跨越山海的音乐对话——通过“摇滚+民谣”的多元融合,为山区孩子搭建展示舞台,也让民族文化在音符中焕发新生。
韭菜坪2900米的海拔,赋予了这场音乐会独特的“云端气质”。正值韭菜花微微绽放的季节,碧绿的高山草坪点缀着星星点点的紫色小花,露天舞台坐落在山腰处,与远处的层峦云海相映成趣。
当晚,音乐会以彝族阿奶用树叶吹奏的彝族古老旋律拉开序幕。海嘎少年乐队率先登场——这支来自被誉为“大山里的摇滚学校”的海嘎小学的学生乐队,延续了学校的乐队传承。三年前,“海嘎少年(2022)”乐队曾从山头田野走向央视网络春晚舞台,用音乐凿开了山外的光。如今,“海嘎少年”新生代们清澈嘹亮的嗓音与电吉他的激昂节奏交织,瞬间点燃全场热情。
随后,1577乐队以充满乡土气息的创作曲目,将山川大地的故事融入摇滚编曲,让土地的厚重在音符中苏醒;萨玛乐团则以侗族大歌的悠扬和声与传统器乐,让千年民族血脉在现代舞台上焕发新生。台下观众自发拿起音符气球随节奏轻轻摇晃,掌声与欢呼声在山谷中久久回荡。
当全体表演者与现场观众共同唱响华唱基金会主题曲——《听花儿在歌唱》,韭菜坪的凉爽夏夜被温暖的歌声填满,音乐会圆满落下帷幕。炽热的摇滚碰撞民族的悠远,在暮色中打造出一场独一无二的音乐记忆。
作为华唱基金会“音乐种子 伴你成长”公益项目(以下简称“‘音乐种子’项目”)的重要实践,此次音乐会承载着基金会以为乡村儿童提供优质公平音乐教育的深层愿景。去年10月,“音乐种子”项目在贵州六盘水7所乡村小学落地生根,以捐赠音乐智能机为抓手,帮助非专业的音乐教师也能上好一堂音乐课,为勇于做梦、敢于追梦的乡村少年们提供展示的舞台。
在音乐会正式奏响前,一场为期三天的音乐成长营温情开启。来自周边项目学校的13名乡村学生,与萨玛乐团、1577乐队等专业音乐人深度互动,设置声乐指导、乐队协作、舞台表演训练等课程,为即将到来的演出蓄力。这种“沉浸式”培训不仅提升了孩子们的音乐素养与舞台表现力,更在他们心中种下“音乐无边界”的种子。
活动的顺利开展离不开六盘水市钟山区政府、爱心企业——贵州新旅程文化有限责任公司、公益合作伙伴——暖流计划公益基金贵州团队及“音乐种子”项目学校的大力支持。音乐会上,六盘水市钟山区政府副区长邓广丽为上述爱心企业及公益合作伙伴代表颁发致谢荣誉牌匾。音乐教育是乡村美育的重要组成部分,这场音乐会让更多人看到了乡村儿童的艺术潜能。乡村的孩子们通过音乐编织梦想、表达自我,原本内向羞涩的少年在舞台上变得自信昂扬,音乐真正成为照亮大山的“梦想之光”。
据华唱基金会理事长蒋智介绍,“音乐种子”项目将以“音乐教育+舞台展示”的新模式,为大山里的孩子从“接触音乐”到“绽放自我”的完整成长链。我们将重点推动民歌民谣的保护与传承,让民族文化基因通过音符在新一代中延续与活化。未来,“大山里的音乐会”将升级为年度公益IP,逐步落地在全国其他项目所在地域,让每一颗被音乐点亮的种子,都能在更广阔的舞台上结出果实。
未能到场的观众可关注8月8日晚19:00在微信视频号@华唱基金会、抖音平台@音乐种子 播出的音乐会完整录播,一同见证音乐如何跨越山海,让“谣滚”的力量在“云端”传递。
编辑 李斌 审读 张雪松 二审 桂桐 三审 潘未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