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6岁的小勇在深圳从事电商工作,他有一项独特的解压方式——那就是“盘”宠物蛇,“手感冰凉不闹腾,跟把玩手串差不多”。
这些常被贴上“冷冰冰”标签的爬行动物,如今正悄然走进更多年轻人的生活,成为他们悉心呵护的新宠。
▲Melon饲养的宠物蛇。
在深圳南山的一家爬宠店里,126平方米的空间被大小各异的养殖箱巧妙填满。店主阿凯便是爬宠的忠实拥趸,两年前,他从对爬宠的一腔热爱出发,和几位朋友一点点打磨、布置这个空间,如今这里已不仅是爬宠们的栖息之所,更成了一群同好者的聚集地。数十个品种的爬行动物在此安家,守宫、蛇类与蜥蜴构成了主力军。它们在恒温恒湿的小天地里繁衍生息,刚出生的幼崽蜷缩在迷你饲养盒中,在寂静中悄然完成着成长的蜕变。
《2025年中国宠物行业白皮书(消费报告)》显示,2024年,饲养异宠的人群持续上升,数量已超1700万人,市场规模逼近百亿元人民币,且饲养者多以“95后”为主。其中,龟、蛇、守宫是爬宠种类中的主要类型。企查查数据显示,近十年爬宠相关企业注册数量呈整体增长态势,2024年全年注册382家相关企业,同比增长26.49%。在这股异宠热潮中,爬宠凭借自身特点,尤其受到年轻人的青睐。
年轻人的新选择
“可能猫狗看腻了,这些爬宠挺有意思的。”阿凯点明了爬宠吸引年轻人的一个普遍因素。像金融从业者Melon这样的28岁年轻人,正不断壮大着养爬宠的队伍。这种一度被视作小众的爱好,如今在深圳呈现出显著的升温态势。Melon表示,他们一直有养宠物的欲望,但平时工作比较忙碌,她的先生对猫狗毛发存在严重过敏问题,并且两人都顾虑猫狗需要大量的情感陪伴,因此只能“云养”。
而一次偶然路过商场的爬宠店,让Melon与爬宠结下了不解之缘。“我们最早养的一只爬宠是一只南美角蛙,它和很多兄弟姐妹趴在爬宠店收银处的小玻璃箱里,用黑黑圆圆的眼睛看着我。没想太多,我就把蛙带回家了。”
▲Melon饲养的南美角蛙。
“养爬宠挺省心的。”店主与Melon的感受高度契合。相较于养猫狗,爬宠的日常照料极为简便,“数量少的时候,甚至几天不用操心都没问题”。Melon所饲养的南美角蛙和原色猪鼻蛇“很少活动、异常安静”,对主人陪伴的需求几乎为零。其冷血特性致使能量消耗较低,喂食以及排泄的间隔时间较长,“只要确保恒定的温度和充足的水分,假期出门都无需寄养”。
这种“非索取式的陪伴”成为了爬宠的核心吸引力。阿凯提到,爬宠“无需遛弯,对空间的需求不大”,一个饲养箱便能满足其生活需求;Melon则认为这种陪伴关系“压力小”,“我在,但不打扰”的相处模式让她感到惬意。除此之外,观察爬宠的行为本身也充满了乐趣。Melon时常会凝视着蛇在木屑间优雅地游动,看着蛙在爬台上安静地休息,“它们那缓慢、精准且近乎带有仪式感的动作,有着一种奇妙的舒缓效果”。这种独特的互动方式,为处于快节奏生活中的年轻人提供了别样的情绪价值。
对于不少年轻人来说,爬宠不仅仅是新奇的宠物,也能成为一种个性表达。28岁的雷兹饲养了一只睫角守宫,“这只守宫是我在宠物展上遇见的,当时对98元一只的价格很是惊喜,加上奶灰的可爱配色,就直接买回家了。”雷兹表示,本来她是打算买猫的,但是没有相应的条件,只能转而开始养爬宠,“如今小型的主流爬宠和猫一样花色繁多,比较容易选到符合审美的类型。”
饲养难题
尽管养爬宠看似省心省力,但想要将其养好也需要一定的知识。店主着重指出“难点肯定是有的,经验起着关键作用”,而Melon的经历则真切地揭示了新手在饲养过程中面临的实际困境。知识门槛高以及信息不对称是首要的挑战。
▲蓝舌石龙子。
从生物学的角度上讲,被人称为“冷血动物”的爬宠,实际上更为准确的名字是“变温动物”,意指体温会随着环境而变,因此对外界气温特别敏感。Melon坦言,爬宠的饲养知识远不及猫狗那般普及,“相关指南不仅零散、片面,甚至还存在相互矛盾的地方”。她最初为宠物布置的环境,更多的是从自身的视觉喜好出发,却忽略了背后所蕴含的生理学意义,“在初期未能为它们营造适宜的生存环境”。这与阿凯所提及的“温度至关重要,不同的物种对温度有着不同的要求,一旦把控不当就容易引发疾病”相互印证。温度不适会导致爬宠患上肠胃炎、肺炎等疾病,而准确判断病因则需要丰富的经验积累。
买到“问题个体”给新手增添了更多的困扰。Melon的角蛙和蛇在到家将近三个月的时间里,体重增长极为缓慢,精神状态也较为萎靡。后来经过了解,才怀疑可能买到了“僵苗”,即由于孵化条件欠佳、早期营养匮乏或者基因缺陷等原因,导致发育迟缓的个体。这类个体体质孱弱,适应能力差,然而识别它们却需要一定的经验,“新手往往缺乏这样的判断能力”。并且照顾它们需要投入数倍于正常个体的精力,可最终的饲养效果却往往不尽如人意。
▲豹纹守宫。
医疗资源的匮乏是更为严峻的问题。在换季的时候,Melon的蛇出现了长时间拒食的情况,蛙也出现了蒙眼现象,而她却“完全没有相关的治疗知识,只能依靠小红书、贴吧等平台,通过比对各种症状来寻找解决办法”。她发现,“在偌大的深圳,能够接诊爬宠的医生屈指可数”,Melon分析说,因为爬宠是相对小众的宠物,且通常体型小、体重轻,用药剂量极其微小,本地宠物医院的商业动力不足,“即便一些综合宠物医院开设了异宠科室,但专业深度也很难应对复杂的爬宠疾病。”
阿凯也表示,深圳的爬宠医院数量在近年来有所增加,但“技术水平与国外相比仍有差距”。而且像进行一次CT检查,费用就要过百元,虽说相较于猫狗的检查费用要低一些,但由于资源稀缺,实际操作起来更为棘手。
▲爬宠店里琳琅满目不同品种的宠物蛇。
从小众迈向大众的进程
阿凯介绍,深圳的爬宠市场目前正处于“比初期稍进一步的发展阶段”。他的店内拥有四五百只爬宠,涵盖了数十个品种。价格区间跨度较大,从一两百元的入门级守宫,到几千元的蓝色石龙子,再到总价接近十万元的陆龟都有。阿凯表示,顾客群体涵盖了从年轻人到中年人的各个年龄段,“每个年龄段都有自己独特的喜好”。其中,宠物蛇和守宫的销量最为突出,甚至女性客户对蛇类的喜爱程度超出了预期。
像Melon这样的爱好者,主要通过实体店、论坛以及与爬友交流等方式获取信息。阿凯则坚持以线下经营为主,“这样能够让顾客亲自挑选状态良好的宠物,有效避免了网上可能出现的以次充好问题”。不过,他也坦言市场中存在“小玩家降价扰乱价格秩序”的现象,并且“深圳的爬宠文化发展起步相较于北京、上海、广州等地要晚一些”。然而,不可忽视的是,饲养爬宠的人数确实在不断增多。阿凯目前正计划对店内的物种种类和布局进行调整,“说不定在未来,爬宠就会从小众爱好逐渐转变为大众接受的宠物选择”。
▲蓝斑珠宝蜥。 余梓宏 摄
从偶然踏入爬宠领域的Melon,到因为热爱而开店的阿凯,深圳爬宠热的兴起反映出年轻人对“别具一格的陪伴”的追求。只是,在越来越多的人喜爱上这些“冷萌”宠物的同时,如何降低饲养门槛、完善配套服务,依旧是这个新兴市场亟待攻克的难题。
阿凯也有自己的坚持,最近一段时间,店里有了一个新变化:取消爬宠的互动服务。在阿凯看来,门店致力于打造成以专业爬宠出售和相关为主的实体,“减少触碰,保证宠物状态上佳和避免产生不必要的事故是我们品控的其一方法,我们希望它们遇到新主人的那一刻是充满活力健康的生命。”阿凯透露,“取消‘撸宠’服务后,营业额不但没有受影响,反而接待了更多有目标需求的客户群体,并且我们能有精力提供更专业的服务。”
爬宠市场要实现从小众到大众的跨越,不仅需要满足年轻人追求个性的需求,更需要在专业知识普及、医疗资源完善以及市场规范等多方面持续发力,如此才能确保这股热潮健康、持久地发展下去。“我们相信饲养爬宠不应被另类关注,而是成为新颖独特的美好,愿大家都拥有自己的喜爱。”阿凯说。
●数读
2024年,我国饲养异宠人群数量>1700万人
市场规模逼近百亿元人民币
且饲养者多以“95后”为主
近十年爬宠相关企业注册数量呈整体增长态势
2024年全年注册爬宠相关企业382家
同比增长26.49%
数据来源:《2025年中国宠物行业白皮书(消费报告)》
优点
非索取式的陪伴,“我在,但不打扰”的相处模式让人感到惬意。
无需遛弯,对空间的需求不大,一个饲养箱便能满足其生活需求。
喂食以及排泄的间隔时间较长,只要确保恒定的温度和充足的水分,假期出门都无需寄养。
为处于快节奏生活中的年轻人提供了别样的情绪价值。
难点
饲养知识相关指南不仅零散、片面,甚至还存在相互矛盾的地方。
温度至关重要,不同的物种对温度有着不同的要求,一旦把控不当就容易引发疾病。
新手缺乏判断能力,容易买到“问题个体”。
在深圳,能够接诊爬宠的医生屈指可数。即便一些综合宠物医院开设了异宠科室,但专业深度也很难应对复杂的爬宠疾病。
编辑 周晓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