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方医院引进“减肥法”:在体内放一个“水球”,315斤小伙有望减重12.5%

深圳特区报驻穗记者 陈行 通讯员 屈理慧 杨隽莹
08-05 11:18

深圳特区报

深圳市委机关报,改革开放的窗口

摘要

近日,南方医科大学南方医院消化内科主治医师罗晓蓓为体重达315斤的钟先生顺利完成经胃镜引导胃内球囊系统置入术,手术过程约10分钟,成功将减重球囊置入其胃腔指定位置。据悉,胃内减重球囊器件通过“港澳药械通”政策引进,是目前粤港澳大湾区首个获批先行先试的减重器械项目,该例手术为中国大陆首例置入能在患者体内留置12个月的胃内球囊置入术。

为响应国家卫健委“体重管理年”行动号召,南方医院消化内科率先引进全球首款能在患者体内植入12个月的胃内球囊系统,将为中重度肥胖患者提供一个新的胃镜微创减重方案。作为粤港澳大湾区首个获批先行先试的减重器械,此前其已在全球70多个国家应用超30万例,临床数据显示其减重效果可达单纯节食运动的3.1倍,适合BMI在30-50kg/m2区间的成年肥胖人群。

据介绍,该技术具备微创、可逆、高效的特点。其通过内镜经口将球囊置入胃内,无需手术切口,全程仅需10到15分钟。球囊通过占据胃部空间,延缓排空、增强饱腹感,帮助患者减少进食量。球囊最长可留置12个月,期间患者可正常生活。对于肥胖患者而言,调整饮食、增加运动等传统的减重方法,往往因难以坚持减重效果有限,胃内球囊为无法接受或不愿选择手术的患者提供“中间选项”。

作为首位接受该项新技术的受益者,钟先生的病例极具代表性。体检报告显示,他的BMI高达47.4kg/m2,为重度肥胖合并糖尿病、高脂血症、高尿酸血症等多种代谢并发症,已对其健康造成威胁。南方医院消化内科学科带头人刘思德教授表示,根据国际临床数据,患者术后预计可减重约12.5%左右,配合饮食、运动可增加额外减重比例,因肥胖所导致的各种并发症也将得到明显改善。刘思德教授提醒,科学减重需个体化评估,并接受专业治疗建议。

肥胖治疗正迈向精准化、微创化时代。近日,南方医院消化内科医疗团队也成功完成院内首例内镜下胃转流支架置入术,为一名长期受肥胖困扰的19岁女性患者提供安全、有效且可逆的微创减重方案,为药物及生活方式干预无效的肥胖患者带来“健康重塑”的新希望。该患者身高163cm、体重77.5kg,BMI 29.2kg/m²,饱受肥胖困扰4年,曾多次尝试饮食控制、运动及司美格鲁肽等药物治疗,均未取得理想效果。

南方医院消化内科朱薇主任医师团队,联合麻醉科、营养科、内分泌代谢科等多学科专家会诊,经综合评估后决定采用国际前沿的内镜下胃转流支架置入术。手术仅耗时15分钟,患者次日即出院,术后恢复良好。该技术通过胃镜在十二指肠及空肠上段植入60厘米的覆膜支架,建立食糜“快捷通道”,减少糖分和脂肪吸收,同时调节GLP-1等激素分泌,实现减重与代谢改善。相较于传统减重方式,其无切口,仅通过胃镜操作,且术后可正常饮食活动,3个月后支架可经胃镜取出,不破坏任何正常组织结构。

临床数据显示,支架取出后6到9个月患者体重仍持续下降。胃转流支架通过短期医疗介入为长期自我管理赢得窗口期,体现“先医疗干预,后自主管理”的科学理念。据介绍,它像一座“消化道立交桥”,为患者赢得3个月的黄金减重期,进而培养健康习惯。2024年初,我国药监局已正式批准该技术用于临床。研究显示,患者3个月内平均减重8.9%,代谢指标同步改善。

编辑 白珊珊 审读 秦天 二审 李璐 三审 潘未末

(作者:深圳特区报驻穗记者 陈行 通讯员 屈理慧 杨隽莹)
免责声明
未经许可或明确书面授权,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摘编、修改、链接读特客户端内容
推荐阅读

读特热榜

IN视频

鹏友圈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