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深圳,“因赛兴城”从来不是“一次性投入”,而是“可持续发展” 的开始。随着十五运会倒计时100天的到来,深圳筹备赛事的轨迹早已超越一场盛会的范畴。它是城市功能的一次“提质升级”,是市民生活的一场“幸福蝶变”,更是“城”与“赛”双向奔赴的生动实践。
场馆成为城市“活力细胞”
“赛事不是孤立的‘盛会’,而是与市民日常息息相关的‘城事’。”这是深圳筹备十五运会始终秉持的理念。
走进改造后的深圳湾体育中心,曾经封闭的场馆围墙已被通透的绿化带取代,市民穿过林荫道就能直达训练场外围的“共享健身区”。这里新增2000平方米的户外智能健身空间,配备了可实时监测运动数据的智能器械。清晨有老人打太极,傍晚有年轻人组队跳街舞,周末更是成为亲子家庭的“运动乐园”。
在龙华区,占地3.5万平方米的民治体育公园内,彩色透水混凝土铺设的步道串联起5人制足球场、篮球场和轮滑场,这些场地的照明系统、看台座椅均按照赛事标准配置。“平时是市民的健身场,赛时通过快速转换就能满足训练需求。”龙华区住建局相关负责人说,这种“平赛结合”的设计,让场馆资源实现了“一场多用、一馆多能”。
更细致的改变藏在城市的肌理里。福田区对赛事场馆周边的社区道路进行“微更新”,包括人行道拓宽,增设休息驿站和自动体外除颤仪(AED),盲道系统与地铁出入口精准对接等。
“五大行动”激活城市持久动力
“办赛事”是契机,“兴城市”是目标。深圳在筹备过程中,紧紧以《城市侧服务全运盛会行动方案》为蓝图,通过其中的“塑新貌、畅出行、护安康、创氛围、筑平安”五大行动,将赛事保障转化为城市发展的持久动力。
“畅”通的不仅是道路,更是城市的“血脉”。作为十五运会篮球、跳水等项目的承办地,深圳将几百条涉赛保障道路纳入“畅安舒美”改造工程。其中,龙岗大道的升级堪称典范。
“塑”造的不仅是景观,更是城市的“气质”。在南山区,沿深圳湾的滨海步道陆续被打造成“全运景观带”,每隔500米就有一处“运动主题艺术装置”。盐田区则结合山海特色,在涉赛道路沿线种植了簕杜鹃、凤凰木等本土植物,让运动员和游客在奔赴赛场的路上,就能感受“山海连城”的城市魅力。
“护”航的不仅是赛事,更是市民的“安康”。深圳将赛事防疫标准转化为城市公共卫生提升的契机:全市120家医院开通“赛事医疗绿色通道”;在赛事场馆周边3公里范围内,布设200台智能急救站,内含口罩、消毒液和急救包,市民扫码即可取用。
体育精神融入城市基因
深圳是一座年轻的城市,但从不缺少历史的厚度。在筹备赛事的过程中,深圳始终坚持守护城市文脉,让体育精神与城市记忆同频共振。
深圳市体育中心是此次改造的“历史地标”。这座承载了深圳人体育记忆的场馆,改造时特意保留了部分原始的混凝土结构梁,延续了1985年建成的建筑历史肌理。换新后馆内新增了体育博物馆,展示着深圳从“边陲小镇”到“体育强市”的变迁。还以多种方式重现容国团、郎平等体育名将与深圳的故事,让观众在观赛之余,触摸城市的体育记忆。
更巧妙地融合藏在“观赛+文旅”的线路设计中。深圳将赛事场馆与城市文化地标串联:从承办羽毛球赛事的深圳市体育中心体育馆出发,沿地铁可直达“时间就是金钱,效率就是生命”标语牌所在地,感受“深圳速度”的起源;从承接篮球赛事的深圳湾体育中心出发,步行不到10分钟就能到美丽的滨海公园,在这里能看到海滨城市的绝美风貌。
“我们要办的不仅是一场赛事,更是一次城市文化的‘接力’。”十五运会深圳执委会有关负责人这样说道。距离十五运会开幕仅剩不足百天,深圳正以“办赛事”为笔,以“兴城市”为墨,在这片改革开放的热土上,描绘着一幅“城”与“赛”双向赋能的生动画卷。当八方来客齐聚鹏城,他们会发现,深圳因赛事而更富活力,赛事因深圳而更具温度。
编辑 白珊珊 审读 张雪松 二审 桂桐 三审 甘霖
读特热榜
IN视频
鹏友圈
国庆的红漫过鹏城街巷,中秋的月挂在深圳湾的夜空,这个双节,不必复杂,只需一次简单的 “比心”,就能把对祖国的赤诚、对家人的思念,装进深圳的每一处风景里。无论你在深圳何处,用手势“比心”,让国庆、中秋元素入镜,拍一张照片、剪段创意短视频,或是写下拍照打卡图文攻略,带话题分享出来,让你对祖国的爱、对家人的情,被更多人看见! 【本期话题】#双节在深比心祖国# 【活动时间】即日起至10月8日 【活动奖励】优质内容可获得“深圳盒子”、读特客户端开屏展示机会
00:03
#读特小记者#小镇上的风景
乡间小路
01:04
俯瞰蚝乡湖公园 中摄在线(记者 黄建华)图为10月2日拍摄于蚝乡湖公园,该公园位于深圳市宝安区沙井街道,画面中能看到公园内有大片葱郁的绿地、波光粼粼的湖水,周边分布着多样的建筑,远处林立着高楼大厦,整体呈现出自然景观与城市风貌相融合的景象,展现出独特的城市生态之美。 据了解, 公园以"碧城枢纽·蚝乡新生"为设计主题,通过整合湿地景观、人行景观桥、生态驳岸等技术,形成水湿地、水舞台、水生岛、水花园四大功能分区。建设中保留原沙井发电厂改造为文创展馆,设置蚝壳墙、蚝壳水迷宫等特色设施,成为展示千年蚝乡文化的重要载体。截至2024年,项目已获得美国建筑大师奖、香港城市设计协会年度大奖等国际奖项。#读特小记者#
【图片动态】
- 友情链接: 深圳新闻网
- 粤ICP备10228864号
- 粤公网安备 44030402000917号
- Copyright @1997-2023 深圳特区报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