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丹杯”青少年赛开赛 一颗羽球扬起两岸情

08-02 18:50
摘要

两岸青少年共筑和平友谊之桥

8月2日至3日,2025年“林丹杯”海峡两岸青少年羽毛球精英赛在深圳市宝安体育馆举行。本届赛事规格全面升级,由国务院台湾事务办公室指导,深圳市人民政府台湾事务办公室、深圳市宝安区人民政府联合主办,彰显了国家对两岸青少年体育交流与文化融合的坚定支持。

平均年龄仅11.5岁

486名青少年角逐羽冠

486位青少年的鏖战,一场场精彩赛事相继上演。

本次赛事吸引了全国486位青少年羽毛球选手报名参赛,其中来自台湾的选手有71名。值得一提的是,参赛选手平均年龄仅11.5岁,既有征战赛场多年的老将,也有初露锋芒的新秀,他们将共同书写着青春与梦想的篇章。

针对青少年身心特点与技术水平,赛事精心设计了5个年龄组别7个项目,全面覆盖青少年羽毛球竞技形式。从速度与力量的激烈对抗,到技巧与战术的精妙配合,全方位考验选手的综合能力,为观众呈现一场场精彩纷呈的比赛。

“以前都是在台湾打比赛,这次有机会到深圳交流,感觉是一次很有意思的体验。”来自台北中山中学的江昕霓从小学四年级开始羽毛球训练,这是她是第一次到深圳比赛。上午9点30分,江昕霓开始了第一场比赛,直言“比赛很激烈”。“除了比赛外,其实我也希望能认识到一些新的朋友,以后能多多交流、相互切磋。”这一次比赛,江昕霓的目标是进入八强。

为确保赛事公平公正,主办方组建了一支由国家一级羽毛球裁判员组成的专业裁判团队,以严谨的态度、专业的眼光对每一位选手的表现进行评判。同时,完善的后勤保障团队为选手提供全方位服务,从场地布置到医疗急救,全面体现出对赛事的精心筹备与对选手的深切关怀。

来自台北中山中学的教练黄筠媗是第一次带队到深圳参加两岸羽毛球赛事,也亲身感受到这边的训练方式、打法以及场地等方面的不同。“这次带队来深圳参赛,不仅是为了比赛成绩,更重要的是让孩子们开阔眼界,通过比赛与交流,让孩子们学到不同的打法和思路,这对他们的成长非常有帮助。”黄筠媗表示,“林丹杯”为两岸青少年提供了一个很好的交流平台,作为教练,不仅希望队员们能在比赛中展现出最好的水平,同时也能从对手身上学到东西。据悉,本次赛事活动中,除了常规赛事外,主办方还为台湾青少年组织了系列参观交流活动。


用球拍传递友谊

打造海峡两岸体育赛事新名片

赛场上的一颗羽毛球,扬起两岸青少年之间的友谊。

“林丹杯”不仅是一场体育竞技的盛会,更是两岸青少年心灵沟通的桥梁。在赛场上,选手们用汗水书写青春,用球拍传递友谊;在场下,他们通过交流活动增进了解,共同弘扬中华体育精神。这种以体育为纽带的交流方式,让两岸青少年的心更加贴近。

“这是我们首次尝试举办羽毛球领域的海峡两岸体育交流赛事,后续我们也将努力推动成常规赛事,让体育赛事成为两岸交流的桥梁。”深圳台商协会第一常务副会长、秘书长、西片区总召张力平表示,台湾与深圳隔了一个海峡,虽然隔着海峡成为两岸,但我们的初心是希望通过这类赛事交流,让孩子们感受深圳的科技发展、祖国的繁华盛世,增加两岸同胞的情感。

“林丹杯”的举办是深圳积极推动深台融合发展的重要举措。通过体育赛事这一平台,两岸青少年在共同的爱好中增进了情谊、扩大了合作、共诉了心声。这种以青少年为主体、以交流为纽带的发展模式,为构建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新局面提供了有力支撑。

14岁小将张宇涵此次代表宝安队出战,这也是他第二次站在“林丹杯”的赛场上。面对今年一些新的对手,他坦言道,“在刚刚交手的过程中,能感受到台湾选手实力很强,很兴奋,能与这样的高手过招。”在此次比赛中,张宇涵还认识了不少新朋友,他希望以后有机会也能到台湾跟他们交流。

近年来,深圳在促进两岸体育交流方面积累了丰富经验,成功举办了海峡两岸学生棒球联赛、海峡两岸街舞联赛等一系列品牌活动。而此次“林丹杯”首次邀请台胞参赛,正是宝安区探索两岸体育赛事的一次尝试。此次赛事以高规格的赛事设置打造促进两岸青少年深度交融、推动深台融合发展新的重要平台,不仅为两岸青年提供了高水平的竞技舞台,更树立了两岸体育交流的新标杆,为未来更多两岸交流活动的开展提供了宝贵经验与借鉴。

免责声明
未经许可或明确书面授权,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摘编、修改、链接读特客户端内容

读特热榜

IN视频

鹏友圈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