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73岁居民于大爷(化名)在南山区医疗集团总部海昌社区健康服务中心经历了一场生死时速的“生命接力”。得益于社康医护人员的敏锐判断、果断处置,以及与上级医院胸痛中心、120急救系统的紧密协作,这名突发急性心肌梗死的患者最终转危为安。
社康医生“火眼金睛”,抢跑心梗救治“第一公里”
7月21日中午12:24分,于大爷独自来到海昌社康,自述从上午9点多开始出现胸闷胸痛但并不剧烈,加上有高血压病史且规律服药,并未在意。然而,社康当班全科医生曾水静敏锐察觉异常,立即安排心电图检查。12点28分,结果显示急性心肌梗死可能!
医护人员第一时间联系医院胸痛中心,建议120转运,但患者坚持自行就医。面对凶险病情,社康团队果断联系家属并持续监护。12点47分复查心电图显示病情加重,医护人员立即给予心梗急救药物,并紧急呼叫120。12点54分,救护车抵达,患者被转运至前海蛇口自贸区医院。
海昌社康监控摄像头记录下急救转运画面
但危险仍在继续,转运途中,患者在救护车上突发室颤,幸得医护人员立即实施电除颤,稳定了生命体征。到达医院后,患者被直接送入导管室完成支架植入手术。由于从社区发病到最终手术的整个链条反应迅速、衔接紧密,患者心肌损伤得以最小化,术后恢复平稳。
像海昌社康这样的社康急救案例不在少数。今年4月,曙光社康在同一天内就高效识别并规范转运了两例高危胸痛患者:一位是心电图提示急性心肌梗死的63岁患者黄先生(化名),于早上8时38分被发现异常后立即呼叫120转诊;另一位是中午12时05分心电图提示严重心肌缺血的57岁患者项先生(化名),最终被上级医院确诊为凶险的主动脉夹层,两位患者均因社康的快速响应化险为夷。
这些成功的“生命接力”,清晰勾勒出胸痛救治流程中每一个关键环节的重要性:社康作为社区健康“守门人”和救治起跑的“第一公里”,其快速识别、早期干预和规范转运能力,为患者赢得了宝贵的黄金救治时间;120急救系统的高效响应是生命通道的坚实保障;而上级医院胸痛中心的专业救治则是守护生命的坚强后盾。
全域协同,加速推进胸痛救治单元建设
胸痛救治单元是胸痛区域协同救治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作为救治起跑“第一公里”和康复“最后一公里”,社康承担着快速接诊、规范基础诊疗、及时转运以及慢病管理、健康教育的多重使命。
当前,南山区医疗集团总部正加速推进胸痛救治单元建设,以构建全域覆盖的急救网络。集团总部下属84家在营社康中,桃花园和花果山东社康已于2023年底达到胸痛救治单元建设要求,通过省级验收授牌。今年2月,集团总部全面启动创建工作,目前78家社康已完成注册并启用数据填报平台,标志着建设进入实质推进阶段。
为确保建设质量与救治能力实质提升,集团总部高度重视,多措并举提升救治能力:一是构建协同网络,与区域内多家医院签订共建协议,社康机构主动融入区域胸痛救治网络,确保院前急救与院内救治无缝衔接。二是强化精准帮扶,由阜外医院深圳医院牵头,会同区内各胸痛中心所在综合医院,对社康开展人员培训及数据质控管理等关键环节的精准指导。三是狠抓能力培训,今年已先后开展五期专项培训,并赴各区多家社康调研学习。
接下来,南山区医疗集团总部将继续在区卫健局和上级医院胸痛中心专家的指导下,深化“上下联动”和“双向转诊”,不断提升基层医务人员专业能力,努力达成建设目标,为辖区居民构筑起更加坚实、便捷、高效的生命防线。
编辑 杨渝嘉 审读 李璐 二审 王雯 三审 余晓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