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1日,第十五届全国运动会(以下简称“十五运会”)将迎来倒计时100天!临近这个让粤港澳大湾区人翘首以盼的重大节点,深圳的全运氛围也逐渐在升温。
作为市民提前“沾喜气”的好去处,位于福田区的中心书城里,十五运会和残特奥会官方特许商品零售店最近挺热闹——有学生来抢盲盒,有体育迷捧着纪念章给娃讲历史,还有阿姨组团打听“带深圳字样的徽章啥时上”。
这家占地约70平方米的门店,如同一个浓缩的全运文化窗口,将十五运会的精神内核与深圳这座城市的活力基因巧妙融合。特许商品生产和销售方——北京繁荣文化发展有限公司深圳公司负责人齐胜在接受采访时表示:“特许商品店不仅是销售载体,更是全运会IP具象化的桥梁,我们希望通过大众喜爱的方式,让全运精神走进千家万户,成为连接体育赛事与城市文化的纽带。”
▲特许商店里的十五运会纪念品琳琅满目。
吉祥物、盲盒、徽章,好物繁多
周末下午三点的中心书城店,收银台前排着小队,货架旁是低头挑货的人。最显眼的要数宠物盲盒区,几个高中生围着展柜叽叽喳喳。这款把运动造型和萌宠结合的盲盒,是店里的“香饽饽”。
店内三十多个品类、近300个单品的全运会周边产品错落陈列,从憨态可掬的毛绒吉祥物“喜洋洋”“乐融融”,到工艺精湛的纪念金银币,从充满设计感的徽章,到年轻人喜爱的特色盲盒,每一件商品都承载着十五运会的文化印记。齐胜介绍,选择中心书城作为深圳首家形象店的落脚点,蕴含着对全运文化传播的深层考量。
“中心书城是深圳市民精神文化生活的重要地标,尤其聚集了大量孩子和青少年。”齐胜指着店内正在挑选盲盒的学生群体解释道,“全运会的意义不仅在于竞技体育的比拼,更在于激发全民参与体育的热情。年轻人是体育文化传承的主力军,把店开在这里,就是希望让全运元素自然融入他们的生活场景。”
周边文创店林立的商业生态,也为特许商品店带来了天然的文化氛围。齐胜表示,目前店铺按组委会要求完成基础陈列,暂未进行过多美陈装饰,“后续随着赛事临近,我们计划在形象店增设互动装置,比如运动主题的AR合影区、徽章DIY工作台等,让市民在购物中感受体育与艺术的碰撞。”
在店内琳琅满目的商品中,历届全运会纪念章大全套被摆在显眼位置,铜质鎏金的章体上镌刻着不同年份的赛事记忆,吸引着不少中年顾客驻足。
▲我想买一枚纪念币收藏。外地朋友来深圳玩,带份全运文创当伴手礼,特别有意义。——市民张先生
“这套纪念章收录了从第一届到第十四届全运会的标志性元素,是中国全运会历史的缩影。”齐胜指着一枚1959年首届全运会的纪念章介绍道。
与收藏级珍品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宠物盲盒成为店内的“流量担当”。这款将运动元素与萌宠形象结合的盲盒,开业至今稳居销量榜前列。“深圳是年轻的城市,潮流消费需求旺盛。”齐胜笑着说,“有家长反馈,孩子通过收集盲盒认识了全运会的比赛项目,这正是我们希望看到的‘润物细无声’的传播效果。”
8月即将首发的深圳特色产品更是让人期待。与晶报记者碰面时,齐胜手上揣着一个厚厚的纪念卡册,里面全是时下流行的卡牌,融入了鲜明的各种文化元素,很是吸引人,“这是十五运会吉祥物潮玩纪念卡,以盲盒的形式推出,我们后面也会量产并对外销售。”
齐胜透露,“除了纪念卡,倒计时100天时我们还会推出黄金全运主题手机链,都是全新研发的特许产品。”
体育热情与城市温度的共振
从4月开业至今,店铺销量呈现逐月稳步上升趋势。齐胜坦言:“暑假期间的销售情况还不错,进店的学生们多。根据大型赛事的消费规律——随着赛事临近,热度会持续攀升。”他解释道,不同门店的销售特点差异明显,“部分门店的纪念金银币更畅销,而书城店的主力消费群体是学生,盲盒比较受欢迎。这也说明我们的产品矩阵能满足不同群体的需求。”
齐胜介绍说,为了促进销量,还采取了线上线下联动的推广策略,成效显著——小红书上的打卡笔记、徽章征集活动引发年轻群体关注,书城读书月期间的积分换购活动带来大量客流。更具创意的是,“我们还给体育明星们寄送盲盒等单品,邀请他们拍摄开盒视频,吸引了不少人的关注。
“乒乓球人气明星孙颖莎同款纪念徽章是最成功的案例,我们推出的是限量版,线上3分钟就售罄了,很多粉丝专门来线下找同款。”齐胜说,这种“体育明星+文创”的模式,让全运会IP突破圈层,触达更广泛的受众。”
▲小红书那款全运会限量版徽章特别火,线上几分钟就抢光了,我来店里看看有没有货。——高中生陈同学,孙颖莎的粉丝
从商品到精神的价值延伸
齐胜认为,特许商品店的核心价值在于让全运会IP“落地生根”。“我们不是简单卖东西,而是在传播体育文化。”他说,十五运会是展现国家体育实力、城市发展面貌的窗口,“这些文创产品就像一个个小使者,把‘更快、更高、更强、更团结’的奥林匹克精神,以及深圳的创新精神传递出去。”
未来,店铺还将承担更多文化传播功能。临近赛事时,会联合中小学开展体育竞赛普及活动,融入粤语文化、饮食文化等元素;计划中的徽章交流区将成为收藏爱好者的聚集地,让全运情怀得以延续。
齐胜透露,“赛事结束后,销售情况比较好的门店会保留下来,转型为文体文创集合店,成为全运会留给深圳的‘文化遗产’。”
站在中心书城的落地窗前,看着店内穿梭的人群,仿佛能触摸到这座城市与全运会共振的脉搏。从300余款商品到万千市民的参与热情,从商业销售到文化传播,十五运会深圳赛区特许商品正以独特的方式,让全运精神融入城市的肌理,成为深圳体育文化史上浓墨重彩的一笔。
正如齐胜所说:“当市民的日常生活里有了全运元素,当年轻人因为一枚徽章而关注体育赛事,全运会的意义就真正实现了。”
十五运会即将迎来倒计时100天,让我们揣着这份热乎劲儿,等着看运动健儿们在赛场上挥洒汗水,也别忘了来特许商品店挑份“全运记忆”——毕竟,这样的盛会,一辈子能遇上几回?
▲市民在特许商店里挑选喜爱的产品。
▲我打算买几个小吉祥物,开学后送给学生当奖励。全运会不只是运动员的事,我们普通人也能通过这些小物件参与其中。——教师李女士
特许商品
十五运会特许商品是依托第十五届全国运动会打造的具有专属纪念意义与收藏价值的系列商品,旨在通过丰富多样的产品形式,让广大市民、游客及体育爱好者深度感受赛事魅力,传承体育精神与地方文化。
在设计理念上,特许商品紧扣十五运“激情全运会,活力大湾区”的赛事主题口号,巧妙融合运动会会徽、吉祥物、赛事场馆等核心元素,同时深度挖掘举办地的历史文化、民俗特色与自然风貌,将地域文化符号与现代设计美学相结合,使每款产品都兼具观赏性与文化内涵。
商品品类丰富多元,涵盖了多个领域以满足不同群体需求。既有适合日常使用的实用类商品,如运动服饰、茶具、帆布包、篮球等,也有极具收藏价值的纪念类商品,包括纪念徽章、钥匙扣、冰箱贴等,还有深受年轻人喜爱的文创类产品。
▲这次十五运的特许商品真的让我眼前一亮!我自己买了一套纪念徽章,每个徽章都融入了咱们大湾区的文化元素,设计得特别有意义,很有收藏价值。——市民陈先生
记者观察
文创产品的魅力、潜力与性价比
在当下文创IP经济蓬勃发展的浪潮中,文创产品的巨大魅力与潜力得以彰显。带着对这股热潮的好奇与探究,记者深入了解了十五运会特许商品。
走进十五运会特许商品零售店,“喜洋洋”和“乐融融”这两个以中华白海豚为原型的吉祥物形象映入眼帘,它们凭借憨态可掬的模样,瞬间抓住了人们的目光,就如同当初北京冬奥会吉祥物“冰墩墩”以其可爱的熊猫形象火爆出圈一般。
与十五运会特许商品生产商——北京繁荣文化发展有限公司深圳分公司负责人齐胜先生交谈后,我得知这些特许商品在设计上可谓独具匠心。从融入粤港澳大湾区特色建筑元素的冰箱贴,到展现岭南文化风情的徽章,每一款都承载着浓厚的地域文化,同时又完美呈现出全运会的精神内涵。齐胜还提到,为了让这些特许商品更贴近大众,在定价方面充分考虑了性价比,涵盖了不同价格区间,满足了各类人群的消费需求。
前不久的文博会上,十五运会和残特奥会会徽、吉祥物设计团队负责人刘平云现身十五运特许商品展位,参与现场签售活动,其间谈及设计理念,他表示希望通过这些商品讲好湾区故事,让更多人了解粤港澳大湾区的文化特色,就像“冰墩墩”成功讲好了中国故事一样。他还介绍道,设计团队在创作过程中不仅注重文化内涵的融入,还积极运用创新技术,例如在吉祥物设计中加入人工智能辅助设计,提升设计效率与质量。
回顾各类文体创意产品的火爆,它们都有着相似之处:精准把握受众喜好,将文化、创意与产品完美融合,赋予商品独特的情感价值。而十五运会特许商品凭借其鲜明的地域特色和丰富的文化底蕴,也有望在文创IP经济的赛道上大放异彩,成为又一个文创爆款,让更多人在购买、收藏中感受大湾区文化的独特魅力,为文创IP经济发展注入新的活力。
阳光透过中心书城的玻璃窗,映照在特许商品店“十五运会”的字样上。这场全民期待的盛会,早就借着这些小物件,悄悄走进了深圳人的日常生活里。
编辑:林雅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