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信院“百千万工程”突击队将“数字人”救生神器送入社区

深圳特区报记者 吴禾昆
07-23 12:31

深圳特区报

深圳市委机关报,改革开放的窗口

摘要

“感谢您的观看,希望这些技巧能让你的志愿服务更加顺利和温暖!下次见!”温暖的话语不是线下的实际教学,而是“数字人”24小时随时待命的防溺水科技服务——这是深圳信息职业技术学院(简称“深信院”)“百千万工程”“海豚智护联盟突击队”师生所做的一次尝试。

今年7月,在广东省“百千万工程”项目的号召下,由深信院青年马克思主义者学会和校团委联合派师生组成的“海豚智护联盟突击队”,与共青团惠州大亚湾开发区委员会结对成功。自此,校地团委开展了精诚合作,以“青马淬红心,思政引领实践”为主线,走出思政小课堂,走进惠州大亚湾开发区社区一线,将“数字人”救生神器送入社区,为当地社区骨干志愿者开展为期11天的“溺水自救互救”“应急救护黄金四分钟”“AED操作”等救生实操训练。

由大学生党员、团员组成的突击队,从策划、准备到开展共历时三个月,遍及惠州大亚湾开发区3个街道的14个社区,开设5大志愿服务专题系列课程,累计举办专题训练讲座20余场。研发打造数字化社区教学资源包,服务地方志愿服务团队百余支,服务培训3000+人次,信息化串起西区“厂区邻里力”,智能化激活澳头“港口枢纽力”,协同化共筑霞涌“滨海共富力”。

数字人“永不下班”,AI老师在线说“下次见!”

为突破时空壁垒,赋能资源薄弱社区,团队创新运用AI数字人技术,融合语音合成识别、动画交互,打造沉浸式“虚拟教师”。这不仅是知识转化的社会服务尝试,更是提升志愿者能力与防溺水意识的关键抓手。其输送的“溺水自救互救”“应急救护黄金四分钟”“AED操作”等特色课程,因虚拟形象的天然亲和力,完美契合思政与志愿培训需求——既能清晰授课,又可语音互动,显著提升课程趣味与吸引力,为安全防线注入强劲科技动能。

“四专”打地基,防溺课程成“救生神器”

当专业所长扎根基层所需,青春热血融入乡土情怀,此行便超越短期实践,成为一堂生动的“行走的思政课”。团队创新构建“四专”模式——专业能力、专题课程、专项调研、专责意识,深度融通“思政+志愿”全链条。来自课程设计组的张欣瑶说道,“课程导入内容里,我们都会引入国家最新政策或法律法规,大家都很喜欢”。课程设计力促思政元素与专业内容自然交融,如在防溺水救援演练中,不仅传授规范急救技能,更嵌入隐私保护、责任边界等伦理准则,让每个动作都承载对生命的敬畏与规则的坚守,极大提升了教育的感染力与实效性。课程获得了社区群众的普遍认可,海滨社区的志愿工作负责人叶紫晴高度评价:“我从未见过居民参与度如此高的课堂,希望这样的课以后多来。”

给社区“把脉”,七成街坊急需“溺水防护包”

面对大亚湾开发区55公里海岸线(占惠州22.42%)突出的防溺水需求及浓厚志愿氛围,团队聚焦“志愿文明如何提振平安社区、服务高质量发展”命题开展调研。通过半个月非参与式观察及深度访谈,精准捕捉需求:83.6%居民渴求应急救护培训,76.2%老人需智能设备辅导。“73%的人听闻或经历过附近溺水事件,调研获取的数据使我们更加坚定用所学知识服务社区的决心!”调研组组长黄子晴说。而团队最终完成的《大亚湾区志愿服务需求及发展调研报告》也明确指出:兼具专业技能与优秀品质的志愿者队伍,是构建平安、和谐、文明、健康城市的关键力量。

在谈起与深信院“百千万工程”“海豚智护联盟突击队”合作,以AI守护社区、河流与港湾时,大亚湾团区委书记李绪扬认为,将志愿精神注入大亚湾区“治理协同、邻里互助、幸福共享”的现代化治理新格局,双方未来的合作值得期待。同时,李绪扬也在与突击队座谈时鼓励青年朋友,要积极响应广东省“百千万”工程号召,在平台纽带上抓住给予机遇,联动开展具有地缘特色的社会实践。希望深信青马学子能把的经验转换为服务社会发展的能力,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贡献青春力量。

编辑 李斌 审读 张雪松 二审 王雯 三审 潘未末

(作者:深圳特区报记者 吴禾昆)
免责声明
未经许可或明确书面授权,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摘编、修改、链接读特客户端内容
推荐阅读

读特热榜

IN视频

鹏友圈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