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南狮、英歌舞和民族舞表演!中华民族共同体体验馆·广东体验项目在京正式开展

深圳特区报驻京记者 李萍 文/图
07-21 21:19

深圳特区报

深圳市委机关报,改革开放的窗口

摘要

看南狮、英歌舞和民族舞表演,与深圳市工匠社机器人互动,体验国家级非遗广州榄雕……7月18日至10月8日,中华民族共同体体验馆·广东体验项目在北京市蒙藏学校旧址展出,7月21日广东和江西两省在此联合举行开展仪式。展览通过室内8大主题展区及室外体验区,让观众充分感受广东在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推进中国式现代化中作出的努力和取得的成就。

广东鼓乐舞蹈《三鼓同奏振兴曲》

开展仪式上,广东的南狮、英歌舞、瑶族长鼓舞和壮族铜鼓舞组成的鼓乐舞蹈《三鼓同奏振兴曲》引爆全场,与来自佛山市的20名藏族学生演唱的粤语经典歌曲《真的爱你》一起奏响广东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时代强音,彰显岭南文化的独特魅力和民族融合的生动实践。

藏族学生演唱粤语经典歌曲《真的爱你》

广东自古以来就是多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热土。千百年来,广府、潮汕、客家等民系在这里繁衍生息、交流融合、共建家园。作为全国经济、人口第一大省,广东56个民族齐全,少数民族人口663万。

广东体验项目现场

全省上下坚决贯彻落实党中央关于民族工作的各项决策部署,认真落实广东省委“1310”具体部署,将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贯穿于经济社会发展全过程各方面;秉持“来了就是广东人”理念,敞开胸怀热忱欢迎各族群众,积极促进各民族在空间、文化、经济、社会、心理等方面的全方位嵌入,大力支持民族地区高质量发展,用心用情做好城市民族工作,全省各族群众手足相亲、守望相助,“中华民族一家亲、同心共筑中国梦”的生动局面在岭南大地处处展现。

国家级非遗白沙茅龙笔书法体

此次,广东体验项目围绕“四个走在全国前列”和“当好两个重要窗口”要求,突出“融”的导向,聚焦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采取线上线下、视频图文、静态动态、参观体验相结合方式,全面展示源于广东、影响全国的中华民族优秀文化元素。

其中,室内展示精心安排岭南先民足迹、广府文化、潮汕文化、客家文化、瑶壮畲民族文化、侨乡文化、革命文化、改革开放文化等8大主题。通过丰富的展陈内容,生动讲述岭南是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重要场域,突显广东为丰富和发展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发挥的重要作用,为发展和巩固中华民族共同体作出的重要贡献。

广东体验项目现场

室外体验项目包括打卡点和庭院表演区,通过非遗技艺展示、机器人表演、文化互动等,增加交互体验感,让观众充分感受广东在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推进中国式现代化中作出的努力、取得的成就。

体验国家级非遗广州榄雕

开展仪式上表演了广东、江西及中央民族歌舞团选送的5个节目。广东2个节目分别是鼓乐舞蹈《三鼓同奏振兴曲》和合唱《真的爱你》。

《三鼓同奏振兴曲》将岭南广府文化(南狮)、潮汕文化(英歌舞)、少数民族文化(瑶族长鼓舞、壮族铜鼓舞)的代表性鼓乐舞蹈进行艺术化的融合创新,既表现了岭南文化“各美其美”的丰富多样性,又展现出“美美与共”的和谐交融景象。节目以“鼓”聚力,以“曲”言志,彰显广东凝聚共同发展力,“同奏”共同富裕、民族地区发展、乡村振兴的时代强音。

广东体验项目现场

粤语经典歌曲《真的爱你》合唱由佛山市顺德区勒流江义初级中学西藏班20名藏族学生演唱。孩子们用标准粤语深情演绎经典,透露出对岭南文化的欣赏和喜爱,生动诠释了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广度和深度,是“你中有我,我中有你”共同体情感的有力见证。

“我是去年小学毕业的学生,很荣幸能站在这里表演。”一位参与演出的藏族学生表示,“为了这次活动,我们准备了两三个月的时间。”由于母语是藏语,粤语对他们来说颇具挑战,但在老师的耐心指导和不断鼓励下,他们最终克服了语言障碍,顺利完成演出。

“广东的文化太令人惊叹了!”“生动诠释了中华民族一家亲!”内容丰富的节目表演、室内室外多种形式的展出和互动体验,引发了现场观众的强烈共鸣。

“孩子对广东的舞狮文化特别感兴趣,平常也喜欢画和关注这方面的知识。看到这儿有广东体验项目特别兴奋,如愿以偿在北京看到了南狮、英歌舞表演,兴奋地和表演的小哥哥小姐姐们合影,还把自己画的画送给他们。”带着女儿萌萌正参观的闫女士高兴地对记者说,这样的活动太有意义了。

“南狮等开幕式表演,广彩、榄雕等非遗技艺展示和互动,陈皮、龟苓膏这样的独特美食等,都让我感受到了广东文化的独特魅力。”张先生一边拍摄一边赞叹道,丰富的展陈内容,还生动展现了广东作为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重要场域的历史与现代实践。

编辑 欧阳晨煜 审读 吴剑林 二审 桂桐 三审 陈晨

(作者:深圳特区报驻京记者 李萍 文/图)
免责声明
未经许可或明确书面授权,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摘编、修改、链接读特客户端内容
推荐阅读

读特热榜

IN视频

鹏友圈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