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商报·读创客户端记者 李佳佳
日前,由深圳市计量质量检测研究院(以下简称“深圳检测院”)牵头建设的国家级技术创新中心顺利通过市场监管总局验收。
据了解,技术创新中心于2021年9月正式获市场监管总局批复筹建。深圳市市场监管局将其纳入全市质量基础设施建设重点工程,从政策引导、资源协调到资金扶持给予全方位保障,推动形成政府引导、院所主导、产学研协同的创新生态。该中心紧扣产业、社会和市场监管工作对智能光电传感技术高质量发展的迫切需求,聚焦图像测量、MEMS(微电子机械系统)技术、柔性触觉感知等技术方向,通过连接创新和市场,开展智能光电传感技术创新研究,以及传感器及测量装备的开发、成果转化、应用示范及公共技术服务等,输出质量基础新技术、质量服务新装备,为构建技术标准新体系、技术服务新业态和市场监管新模式作出了积极贡献。
据透露,在技术创新中心9500余平方米的创新空间里,目前已投入670多台套高端设备,建成中子实验场、标准氡室、精密测量等高水平实验室。近百名高学历人才组成的技术团队,数年来开展国家、省市级科研项目25项,申请国家发明专利23项,主导或参与制修订国际、国家及行业标准42项。
“技术创新中心自启动建设以来,在关键共性和集成应用技术研究方面取得了一系列丰硕成果,开发多款新型智能传感器及测试装备,建立起智能传感相关计量、测试、认证评价、技术标准等质量基础‘一站式’公共技术服务能力,在服务产业技术创新和质量水平提升方面成效显著。”深圳检测院相关负责人说。
作为牵头建设单位,深圳检测院在深圳市市场监管局的支持下,围绕支撑智能制造、健康医疗、物联网和智慧城市等领域高质量发展,先后自主研发多款核心传感测量装备并实现应用转化,构建了贯穿“技术研发—装备研制—成果转化—应用示范—公共服务”的全链条一体化创新平台,实现关键测量装备的国产化替代。
以新能源汽车产业为例。过去,受制于国外技术垄断,国内辊压成型企业长期面临发展困境,进口在线测量系统价格高昂且适配性差,严重影响了相关产品的生产质量和效率。以技术创新中心为载体,深圳检测院联合多方力量,一步步突破多线激光同步采集、运动误差补偿等核心技术,成功研发出国产化辊压成型在线测量系统,解决了国内因缺少配合辊压成型制造的在线测量装备,无法实时提供产品在成形过程中准确测量数据反馈,导致辊压成型在线质量控制能力不足等问题。该系统能够对27种缺陷进行实时判别,测量速度达到每件2.8秒,助力相关产业总体效率提升达到惊人的400%。
目前,该系统已在多家辊压成型制造企业及科研机构应用。“很多同行已经认识到了该国产化辊压成型在线测量系统带来的便利与高效,它确实能为企业实现质效提升。”深圳坪山智能制造产业园某新能源汽车领域企业相关负责人说。
这样的突破并非个例。在集成电路、精密制造、国防军工等关键行业领域,技术创新中心自主研发的工业在线CT检测设备,关键技术指标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助力打破此类高端仪器国外垄断,实现国产替代。该中心牵头起草了国家计量校准规范,推动解决工业在线CT设备标准不完善、技术指标参差不齐等痛点,填补工业在线CT的校准规范技术空白。
目前,技术创新中心已构建多个计量检测典型应用场景,助力科技成果快速产业化应用推广。有业内专家表示,系列技术成果的快速市场化和产业化,提供了可复制推广的应用方案,为更多技术产品快速实现产业化进程提供了宝贵经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