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港文化交流活力满满!国家级非遗“抖空竹”走进香港校园

深圳特区报记者 刘莎莎
07-16 16:35

深圳特区报

深圳市委机关报,改革开放的窗口

摘要

日前,由深圳市罗湖区杂技家协会与市级非遗“辛氏杂技”团队共同打造的“龙玛喜•玩中学非遗艺术进校园” 在香港陈式宏学校结束了“抖空竹”课程,受到学生、家长、老师满满好评。

据悉,自2023年起,一项充满活力与文化底蕴的非遗教学活动在香港的小学校园里蓬勃开展。国家级非遗项目“抖空竹”跨越深圳河,走进香港学生的课堂,为深港两地的文化交流注入了新的活力,成为深港青少年增进了解、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桥梁。

2023年,在罗湖区文联的支持下,罗湖区杂技家协会与市级非遗“辛氏杂技”团队共同打造的“龙玛喜•玩中学非遗艺术进校园”项目将空竹教学引入深港两地小学,点燃了同学们的热情。

该项目创新性地将辛氏杂技融入教学,以趣味化、体验式的教学方式,让学生不仅学习到抖空竹的技巧,还能领略到辛氏杂技独特的艺术魅力。课堂上,从最基础的握杆姿势、发力技巧,到一些简单的花样动作,专业的非遗传承人都进行了细致讲解和耐心指导。孩子们一开始还有些生疏,但在老师的鼓励下,很快就沉浸其中,全神贯注地学习每一个动作。当空竹在他们手中开始旋转、发出嗡嗡声响时,孩子们脸上洋溢着兴奋和自豪的笑容。

从2023年到2025年,“龙玛喜•玩中学非遗艺术进校园”教学活动在深圳及香港学校持续开展,并不断丰富和完善。为了让学生能够更深入地体验非遗文化,该项目在香港陈式宏学校建立了“非遗辛氏杂技”传承基地,除了技巧教学,还增加了空竹文化讲解,让学生们了解其历史与特色,深受学生喜爱。学生们不仅可以进行日常的空竹学习和练习,还能参与各种非遗主题的研学活动。

深圳与香港,地缘相近、人缘相亲,同属岭南文化圈,在文化交流方面有着天然的优势和深厚的基础。此次空竹教学走进香港校园,是深港文化交流的一次生动实践。它不仅让香港学生接触到了一项有趣的传统技艺,也为深港两地青少年提供了一个交流互动的平台,促进了彼此之间的了解和友谊。

香港小学的老师们表示,空竹教学不仅锻炼了学生们的身体,培养了他们的耐心、专注力和手眼协调能力,更是一次生动的文化教育。通过学习空竹,孩子们感受到了中华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增强了对民族文化的认同感和自豪感。而这种文化认同感,正是深港两地同根同源的有力见证,也是推动两地交流合作不断深入的重要基础。

一位参与空竹学习的香港同学兴奋地说:“以前从来没有玩过空竹,觉得它很难,但当我真正去学的时候,发现特别有意思。现在我已经能做出好几个花样了,还会教给我的小伙伴们,大家都觉得特别好玩。”在学习空竹的过程中,同学们不仅掌握了一项新技能,还与深圳的非遗传承人建立了深厚的友谊。他们一起探讨空竹的玩法,分享彼此的生活趣事,在欢声笑语中增进了对彼此的了解。

非遗辛氏杂技团队相关负责人表示,“龙玛喜•玩中学”项目的初衷就是希望让孩子们在欢快的学习中接触非遗艺术、接受传统文化滋养和感受中华传统文化的独特魅力。未来团队将会把更多的非遗项目带入香港校园,深化深港文化交流,让更多的香港学生有机会接触和了解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让非遗成为连接两地的纽带,助力青少年共同成长。空竹进校园是深港文化交流的缩影,未来更多交流活动将让两地情谊更深,让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交流中绽放出更加绚烂的光彩。

(受访单位供图)

编辑 刘彦 审读 秦天 二审 桂桐 三审 潘未末

(作者:深圳特区报记者 刘莎莎)
免责声明
未经许可或明确书面授权,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摘编、修改、链接读特客户端内容
推荐阅读

读特热榜

IN视频

鹏友圈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