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止中医牵头制定三项中医科技团体标准正式发布,引领行业规范化进程

07-12 18:32

深圳特区报

深圳市委机关报,改革开放的窗口

摘要

近日,中国商业股份制企业经济联合会正式发布公告,批准发布包括由问止中医成功发起并主导完成的《数字中医诊疗平台》《中医互联网医疗规范》《中医人工智能辅助诊疗系统》在内的十四项团体标准。这三项标准的制定与发布,标志着中医科技产业在规范化、标准化发展道路上迈出了坚实而关键的一步,聚焦中医与现代科技融合的关键环节,对提升中医科技服务质量、保障行业健康有序发展具有积极意义。

配图1

行业标准化进程加速。团体标准地位凸显

自2015年国务院《深化标准化工作改革方案》首次提出培育团体标准以来,我国标准化体系逐步形成“政府主导制定”与“市场自主制定”协同发展的新格局。2017年新修订的《国家标准化法》明确团体标准的法律地位后,其数量呈现爆发式增长——从2018年起,年均增长率达30%,至2025年已覆盖工业制造、新能源、医疗健康等战略新兴领域。

团体标准由具备专业能力的学会、协会、产业联盟等社会团体自主制定,具有“市场响应快、技术前瞻性强”的特点。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相关文件指出,团体标准可高于推荐性国家标准要求,既能灵活吸纳新技术,又能通过标准化手段规范行业秩序。此次问止中医主导的三项标准获批,正是这一制度优势的集中体现。

填补空白:聚焦融合痛点,构建标准体系

中医药的传承创新发展,离不开与现代信息技术的深度融合。然而,在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浪潮席卷医疗健康领域的当下,中医科技产业在关键环节长期面临着标准缺失或滞后的挑战,制约了技术的规模化应用、服务的规范化开展以及产业的健康有序发展。

此次问止中医牵头制定并获得批准的三项团体标准,精准聚焦于当前中医与现代科技融合的核心领域和迫切需求:

《数字中医诊疗平台》:规范数字化中医诊疗平台的建设与服务。

配图4

《中医互联网医疗规范》:明确中医在线问诊、处方流转、健康管理等互联网医疗活动的操作准则。

3

《中医人工智能辅助诊疗系统》:为人工智能技术在中医辅助诊断、辨证论治等核心环节的应用设定标准框架。

4

作为主要发起和制定单位,问止中医凭借其在中医智能化领域的实践积累,积极推动了标准的立项、研究与编制工作,填补了中医科技领域标准化建设的空白。从科技兴国到科技振兴中医,中医科技行业正迎来标准化与智能化双重升级的新机遇。

技术深耕:问止中医的标准化实践

问止中医的“中医大脑”系统是三项标准的技术,应用“中医人工智能大脑”辅助诊疗的领域,问止中医已进行了长期深耕与实践,为标准的制定提供了坚实的技术支撑和行业洞见。

“中医大脑”系统自2008年开始,属于个人研发期,直至2019年开始公司运营并投入临床使用,前后历时十余年。这一过程中,问止中医的研发团队不断探索和创新,将人工智能技术与中医诊疗相结合,构建了一个亿级数据标记位点的中医临床知识图谱。通过深度学习的方式,中医大脑在真实诊疗案例及随访结果中学习新的临床技能,逐步形成了一套完整的人工智能中医辅助诊疗系统。

配图3

“中医大脑”系统主要应用了知识图谱和机器学习技术,集成了病症采集、智能诊断、开具处方及复诊随访等全套中医诊疗服务,为患者提供了便利及高效的问诊途径,亦为医师提供了更加系统化和高精度的诊疗工具。

截至目前,“中医大脑”拥有行业内规模最大的中医临床知识图谱,已全面覆盖临床全科的各类疾病,并深度优化了对疑难重症类的中医诊疗手段。“中医大脑”在2023年通过三甲医院临床一致性研究,2024年获得中国中医科学院专家评审认证,被评价为“具备较高的临床有效性、安全性和技术先进性”。

中医大脑

从硅谷到深圳,从临床实践到标准制定,问止中医用七年时间走出一条“科技赋能中医”的创新之路。

三项标准的发布,可以视为中医科技行业从“经验驱动”向“数据驱动”转型的关键一步。

随着标准的广泛推广和应用,中医与现代科技的深度融合将步入更加规范、高效、安全的新阶段,最终惠及广大民众,为健康中国建设贡献独特的“数字中医”力量。

一审 吴徐美 二审 段琳筠 三审 丁庆林

免责声明
未经许可或明确书面授权,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摘编、修改、链接读特客户端内容
推荐阅读

读特热榜

IN视频

鹏友圈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