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何香凝美术馆以一场“短剧+导览”的联动活动,为“人间得此佳山水——何香凝、陈树人艺术文献专题展”注入了更鲜活的红色叙事。这场公共项目从午后的报告厅延伸至展厅,让观众在20分钟短剧与1小时导览中,获得艺术与戏剧的双重体验。
短剧《哭子复》剧名取自岭南画派创始人之一陈树人写给其子——烈士陈复的悼子诗,诗中一句“革命至情能似此,已非吾子是吾师”,凝结着父子之间深沉的爱与敬仰,也承载着一个家庭的家国信仰。剧中,陈复的身影从记忆中缓缓走出。他是毅然投身革命的青年,是以笔为刃、传播信仰的宣传战士。他牺牲前曾任广州市委宣传部部长,其短暂的一生定格在25岁,却烙印在父亲陈树人的余生里,也铭刻在了这片土地的记忆中。
当舞台上陈树人与儿子“隔空对话”,那句“复儿,我懂你了”令人潸然泪下。许多观众在演出结束后仍沉浸其中,久久未语,仿佛亲身经历了一场跨越时空的诀别。
短剧落幕,策展人易东华博士带观众走进展览空间。在他的导览下,这场展览不再是静态的作品陈列,而成为一次穿越历史的旅行。
展厅中,何香凝的山水恢弘、博大;陈树人平生醉心山水,吟诗作画,其山水画的实践则兼得温柔与敦厚的诗意气格。展览通过珍贵文献、画作、手稿与影像资料,将两位艺术家的精神世界呈现得层次分明。这场公共项目作为展览的延伸,以一种深度对话的方式让观众不仅“看见”艺术,更“感受到”历史和革命人士的情怀。
他们用画笔书写信仰,我们用心聆听回应。在展厅驻足,在剧场落泪,观众以自己的方式,回应着那些关于美、关于爱、关于不问代价的坚持。“人间得此佳山水”,不只是对艺术之美的礼赞,更是对人格、情感与信仰的珍视。主办方表示,公共项目的意义,正在于把展览从墙上“带下来”,带入观众的情感深处,走进日常生活,通过这次活动让观众可以在何香凝美术馆里获得一种多元化的艺术体验。
(图片由主办方提供)
编辑 刘彦 审读 秦天 二审 王雯 三审 余海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