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之前,我们脑海里的深圳是‘速度’,是‘高楼’,是‘科技丛林’。但真正踏上这片土地,才发现它更动人的是‘温度’,是‘智慧’,是每一个社区、每一条街道里,为美好生活而奔涌的创新脉搏。”6月16日-6月21日,来自清华大学日新书院的6名本科生,在深圳驻京办的大力支持下,怀揣着探索城市发展密码的热情,一头扎进了改革开放的前沿阵地——深圳。
清华学子们给他们这支社会实践支队起了个响亮的名字叫“新影龙鹏”。队员们很快被这座城市的“人才引力”和“治理巧思”所吸引。他们像一群求知的“探路者”,穿行街巷社区,用脚步丈量这座创新之都的肌理,试图解码其蓬勃发展的底层逻辑。
解码城市引力场
实践的第一站,支队走进了深圳人才集团及其旗下的千里马国际猎聘科技集团。在千里马国际猎聘科技集团的会议室里,“伯乐”Bolent智能机器人正用数据勾勒深圳人才画像。
这座城市如何以“人才、科技、金融”为引擎,构建全链条数字化服务体系?深圳人才集团党委委员、副总经理刘三扬的分享揭开了谜底:常态化运营的人才工作站像“全球引才网络”的神经末梢,“产业科技人才AI大数据平台”则如智慧大脑,通过算法精准匹配人才与产业需求。
实践队员在互动中发现,深圳的人才战略早已超越传统招聘模式,“高层次人才本身就是城市活名片,他们的聚集度直接影响着粤港澳大湾区的竞争力”。最令队员们惊叹的是“GEP贷”“VEP贷”等绿色金融工具,它们让“空气变人气、生态变资产”,这种将人才价值与城市发展深度绑定的创新,让清华学子们看到了“以才引才、以产聚才”的生动实践。
“人才是深圳最核心、最生动、最具说服力的‘城市代言人’!”刘三扬的一席话,瞬间点醒了队员们。集团董事长游娜的分享和与高管们的深度互动,也让队员们深刻理解到,深圳的吸引力不仅在于优渥的政策和产业基础,更在于它如何将高层次、多元化人才群体本身,打造成最鲜活的“城市名片”和“国际声誉放大器”。
触摸城市治理温度
告别人才高地,队员们马不停蹄地深入基层,探寻深圳如何让千万级人口的超大城市治理既高效又充满温情。在一周的时间内,支队员们接连走访了宝安区西乡街道、福田区园岭街道、罗湖区东晓街道和南山区桃源街道,触摸治理创新的“深圳温度”与“智慧密码”。
在西乡街道固戍社区,这个常住人口11.7万的大型社区通过 “空间革命”破解治理难题:将书法室改造成自习室,“薪火就业服务驿站” 的 AI 平台实时更新招聘信息,“议事阁” 与 “企务挂钩” 机制让治理充满弹性;园岭街道的八卦岭工业区正从 “工业锈带” 蜕变为 “生活秀带”,老旧厂房与网红业态共生,长城二花园小区通过 “五化多元融合治理模式” 让30年社区焕发新生,儿童友好党群服务中心以“街校社共建+社团化运作+社会化运营“激活全域全龄全时儿童友好氛围;桃源街道桃源社区用“党群 G+”小程序构建“15 分钟幸福圈”,配餐服务、健康监测与文化活动让民生温度可触可感;东晓街道木棉岭社区则通过 “一网一中心一平台”的科技架构,实现燃气监测、矛盾调解等100多个场景的智慧化管理,“智能小助手 + 人工帮办”的双重服务,让二线插花地改造兼具科技效率与人文关怀。
“这里的治理不是‘一刀切’,而是像魔方一样,根据居民需求不断转动组合。”队员们在调研报告中写道,这些社区治理的鲜活样本,共同勾勒出深圳“刚柔并济”的城市治理哲学——既有科技赋能的精准高效,又有民生导向的细腻温情。科技在这里,是提升安全与效率的工具,更是传递社区温情的桥梁。
探索城市形象塑造新范式
实践队员就“新媒体赋能城市形象塑造”的具体模式进行学习与探索,重点聚焦在舆论引导、新媒体运营和传统媒体转型三个方面。“尽管新媒体传播中‘形式’至关重要,但优质的‘内容’和‘选题’才是最大的流量”,实践队队长张家硕有感而发,“可通过把握算法与大众需求,找寻深圳媒体新一轮的形象定位,制作和推送更符合用户喜好的内容,打造更加开放、多元、接地气的深圳新媒体生态。”
实践队还走进南头古城、华侨城创意园区的彰显品牌设计咨询和清华大学深圳国际研究生院,在历史文脉与现代艺术的碰撞中,解码新媒体时代的城市美学表达。“品牌出圈需要打破同质化陷阱,在文化根脉中寻找独特符号。”设计公司的分享让队员们深受启发。队员们深入学习了品牌设计与热点出圈所需的差异化策略,同时了解到在创作过程中要明确节奏、聚焦方向、精准执行,在科技赋能的同时重视人文关怀。
实践队员夏宇欣利用所学,在实践期间制作《我们所见的深圳》摄影集与纪录片,以科技视角捕捉城市烟火气,用镜头语言诠释 “速度与温度并存”的城市精神,也正如队员们在调研报告中所写:“新媒体不仅是传播工具,更是连接城市记忆与未来想象的精神桥梁。”
“调研不是终点,而是长效赋能的起点,”当清华学子们带着调研笔记踏上归途,他们留下的不仅是对深圳发展的观察思考,更是青春与特区同频共振的承诺。实践队总结说:“我们将与深圳各街道、各单位建立长期交流合作机制,在科技创新与人文精神的深度交融中,为深圳发展注入更加蓬勃的青春力量。
(清华大学日新书院“新影龙鹏”实践支队供图)
编辑 刘彦 审读 吴剑林 二审 王雯 三审 崔霞
读特热榜
IN视频
鹏友圈
带话题#读特小记者#在读特“鹏友圈”发布新闻稿,体验做一个读特小记者! “我是读特小记者,面对世界很好奇。我有新闻数不清,叽咕叽咕写不停~”爸爸妈妈们,你们的小记者,是不是也对身边大小事有着强烈的好奇心,有着旺盛的探索欲和表达欲呢?快邀请你们的小记者,勇敢地拿起笔,来读特“鹏友圈”撰写新闻稿吧! 小记者的眼睛里有大大的世界,小记者的才华会被我们看见!快来带话题#读特小记者#在读特“鹏友圈”发布个人自我介绍和新闻稿件,体验做一个读特小记者吧! 【本期话题】#读特小记者# 【招募对象】6岁到18岁青少年(小学到高中阶段) 【话题时间】2025年全年 【动态内容】800字以内,自拟题目,以身边发生的新闻事件为主题撰写新闻 【参选要求】①有效作品数量为每月1份;②参选者填写报名表一份 【版权提示】小记者在活动中上传的文字、图片、短视频以及其他形式的活动内容、知识性成果等,应确认拥有其作品的著作权并不侵犯他人权利,并授权活动组织方将这些作品应用于相关活动,版权归小记者本人及读特新闻客户端双方所有。如发现抄袭、侵犯第三人权利或其他不诚信行为,主办方有权取消参与资格。因抄袭等侵权行为引起任何纠纷均由创作者本人负责。 【报名流程】①关注“读特新闻”公众号;②回复“读特小记者”获取报名方式;③添加官方工作人员二维码;④将报名表私信工作人员;⑤工作人员将您拉进海选群;⑥将群内昵称改为参选者姓名 【发稿流程】①参选者在“读特”APP“鹏友圈”内注册账号;②更改账号名为参选者姓名;③带话题#读特小记者#在读特“鹏友圈”发布个人自我介绍1份,本人原创参与活动的新闻稿件1份 【入围奖励】①电子聘书1份;②账号将获得官方黄v标识,成为读特记者号;③被采纳的稿件将被收纳至读特“读特小记者”专题页面;④优秀稿件将会酌情给予稿费奖励
@铲屎官们,#携宠出行好物分享#开麦啦! 高铁能携宠,景区也友好,但各位铲屎官的出行装备跟上了吗?快来鹏友圈晒出你的携宠出行好物,无论是塞兜里的免洗脚垫、秒变豪宅的折叠箱,还是防社死的除臭喷雾,安利/避雷统统欢迎!带话题发布动态,一起解锁带毛孩看世界的快乐!晒好物+心得,优质安利直接上榜!
00:05
《2025人工智能发展白皮书》发布,深圳人工智能相关企业数量居全国第三
7月3日,比亚迪正式官宣,今年将与足球青训组织“海选未来”继续合作,助力中国足球少年勇敢追梦,一路向前。“海选未来”是前国脚、被誉为“中国太阳”的孙继海创办的,致力于寻找和培养具有潜力的足球少年,为中国足球的未来输送人才。此次合作,是比亚迪在足球发展领域持续深耕,专注中国足球青训培养的关键动作之一。 今年已经是比亚迪与海选未来合作的第二年。去年,比亚迪成为欧洲杯官方合作伙伴,同时组织了一批海选未来的优秀小球员们,远赴欧洲杯开幕式现场观赛,领略世界足球的顶尖水平。除观赛以外,比亚迪还组织了多场友谊赛,与多个欧洲顶尖俱乐部的同龄选手实战切磋。这次远行,不仅让孩子们看到了更大的世界,更向这些足球少年们传递着“梦想无界”的积极信念。 欧洲杯闭幕后,比亚迪对海选未来的支持与助力仍在继续。去年下半年,比亚迪组织海选未来的足球少年们前往日本,与日本鹿岛鹿角的青训梯队切磋交流。 少年强,则国强。中国少年逐梦向未来,当少年们在绿茵场追逐足球梦想时,比亚迪选择成为孩子们逐梦路上的同行者,这只是一个开始。持续支持,持续相信,这更是比亚迪作为中国企业的社会担当。#百宠回家计划#
桑科大草原
- 友情链接: 深圳新闻网
- 粤ICP备10228864号
- 粤公网安备 44030402000917号
- Copyright @1997-2023 深圳特区报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