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这座城市的基因恰恰就是‘敢为天下先’。我们抓住了深圳法治化、国际化进程中的机遇,与深圳共成长,一步一个脚印走到今天。”从一名基层法律工作者成长为律所创始人,黄振辉回忆起30年来的奋斗之路感慨地说。
1992年,黄振辉从梅州五华司法局辞去公职,义无反顾来到深圳经济特区,可以说是放弃了已有的安稳生活,只身勇闯深圳,并在1993年创办了广东深宝律师事务所。如今,这间律所已成长为执业律师超百人的深圳本土强所。
扎根深圳30年
深圳律师的成长史,是中国律师成长史的缩影。30年前的律师专业化和现在相比,有天壤之别,用“摸着石头过河”来形容黄振辉这一代深圳律师最恰当不过。“一切从零开始,没有师傅带路,完全靠自己摸爬滚打。找办公楼租办公室、找案子找客户、找市场打印复印,没什么专业分工,杂事、琐事一个人全包。”黄振辉回想起创立之初那段岁月,当时的困难在于深圳还没有样板可学。上世纪90年代初,想要在律师这个行业找个师傅带,是非常大的难题。
即便是如此艰难,黄振辉也从来没有想过放弃,“当时下了很大的决心,认准的路就要走下去,不给自己任何退路!”彼时的深圳,经济高速发展,但法律专业的供给服务,却远远滞后于企业和群众的需求。对于黄振辉来说,这是他梦想开始的热土,“用法律为这座城市的发展保驾护航,让每一位人民群众、每一家企业都能感受到公平正义的力量。”
改革开放初期,深圳以“三来一补”加工贸易起家,企业知识产权意识不强,黄振辉曾代理多起本土企业因知识产权侵权被起诉的案子。2000年以来,他带领团队聚焦公司法、投融资等新兴领域,为大量本土企业提供知识产权法律培训和专项合规辅导,成为深圳产业升级的“法律护航者”,助力优秀的本土企业从本土龙头成长为全球标杆。到如今,深圳国际专利申请量连续多年全国第一,2020年实施最严知识产权保护条例《深圳经济特区知识产权保护条例》,从“三来一补”的加工厂到“全球科创中心”,这座城市用科技和法治筑起了护城河。
“真正的改革,既要‘破旧规’的勇气,更需‘立新法’的智慧。”扎根深圳本土30多年,黄振辉既是这座城市的见证者,更是改革的积极践行者。
近年来,依托粤港澳大湾区地缘优势,他还带领深宝律所率先布局跨境商事调解与涉外法律服务,参与数据合规、新《公司法》实践等前沿领域,通过推动深圳规则与国际接轨,成为湾区法治协同的“桥梁”。提及未来,他说:“深圳不仅是中国的硅谷,更要成为世界的法治标杆。未来,我们还将继续深化知识产权保护、数据合规等前沿领域研究,为深圳科创企业‘出海’护航,为深圳培养更多‘专业化+国际化’的法律人才,以更优质的服务反哺城市的高质量发展。”
以黄振辉为代表的深宝律所的这30余年,是深圳法治化进程的缩影,每一步发展都与深圳同频共振。
“真正的法治是带着温度走进人心”
20世纪90年代,伴随深圳经济特区立法权的落地,黄振辉带领深宝律所以“服务民生”为切口,深度参与深圳法治城市建设,2006年率先在福永、沙井等街道推行“法律进社区”模式,开创了律师参与“法律进社区、一社区一律师”工作的先河,将法律服务送到群众家门口。进而探索总结出的律师驻社区的“塘头经验”,受到司法部报道推广,并入选“深圳司法行政改革创新案例选”。
在推动“法律进社区”初期,部分群众质疑“律师免费服务是不是作秀”。黄振辉律师团队坚持用行动回应,成立律师调解工作室,组建律师义工队,累计举办800余场公益咨询,覆盖全市近百个社区,惠及超百万人。2023年,深宝所获评“全国公共法律服务工作先进集体”,这是群众用信任投出的“最佳答案”。
从2004年开始,黄振辉还担任了宝安区妇联义务法律顾问,并与区妇联开通了“爱心感动每一个人”免费法律咨询热线:27780979,免费提供法律咨询、义务代理案件等,为有需要的妇女、青少年、外来务工人员提供了大量的法律帮助。这一坚持就是20多年。
“真正的法治不是‘高高在上’,而是带着温度走进人心”,黄振辉相信:“法律的专业性与人性的温度,从来不是对立面,它们共同驱动着这座城市向上生长。”
执业30多年以来,黄振辉担任百余家政府部门、企事业单位、行政执法单位的常年法律顾问,凭借扎实的法学功底和丰富的办案经验,在业界享有较高声誉,获“全国优秀律师”荣誉称号,多篇专业论文获得中华全国律师协会授予的“优秀论文奖”。
“既要懂法理,更要有共情”
深圳的发展史,就是一部“人民城市为人民”的奋斗史。在深圳这座实际管理人口超2000万、需求多元的超大型城市,黄振辉道出与群众打交道的关键在于“既要懂法理,更要有共情”。
2012年3月,黄振辉肩负着沉甸甸的期待,以人大代表身份第一次参加宝安区第五届人民代表大会,2015年当选为深圳市第六届人大代表。作为市、区两级人大代表,黄振辉一直铭记着职责——将千千万万奋斗者的声音转化为城市进步的推力。
今年,黄振辉提交的《关于成立社区食堂的建议》获评“2024年深圳市人大代表建议办理工作优秀案例”。他将法律人的严谨与基层群众的关切紧密结合,从社区治理痛点和老年人、双职工家庭等群体的实际需求出发,实地走访多个社区、收集百余份居民问卷,探索出公益性与可持续性并重的民生服务模式,让独居老人在食堂里吃上热乎饭、双职工家庭孩子放学有了“落脚点”。“一餐热饭”串联起的不仅是民生需求,更是基层治理的温度。
此次获奖并非偶然,这背后是他十年如一日深耕人大履职工作、扎根民生践行法治情怀的积累,“人大代表与律师的双重身份虽带来压力,但也创造了独特的履职优势。”用他的话来说,法律人必须扮演好两个角色,一是当好“翻译官”,将晦涩的法律条文转化为群众听得懂的家常话;二是当好“搭桥者”,在政府与群众间建立起信任纽带。
此前,他曾多次走访宝安区新桥片区企业,听到最多的是“物流受阻、人才难留”。在调研中发现,南环路不仅是交通问题,更是片区产业升级的“卡脖子”环节。于是,他提出“以路兴产”建议《推动宝安南环路修建助力新桥东片区扩大招商引资》,并推动纳入《宝安区综合交通“十四五”规划》。如今,南环路成为串联智能制造企业的“黄金走廊”。这一建议为新桥东片区的招商引资工作注入强大动力,有力推动了区域经济的高质量发展,也因此获评“2023年度深圳市人大代表履职优秀案例”。
面对荣誉,黄振辉始终秉持一个信念:“人大代表的价值,不在于获得多少荣誉,而在于能否让群众的急难愁盼成为政府的工作清单,把履职脚步扎根在社区巷尾、把为民情怀融入法治实践,让更多民意刻度转化为触手可及的幸福指数。”
“改革永远在路上,法治永远在前方。”从梅江河畔的青葱少年到莲花山下的法治先锋,黄振辉用半生光阴诠释了新时代孺子牛的精神内核,始终奔跑在法治建设的最前沿。
黄振辉
广东深宝律师事务所主任,全国优秀律师、高级律师、仲裁员。现任中华全国律师协会公司法委员会委员、广东省高级人民法院特约监督员,广东省律师协会监事会监事长,深圳海关缉私局党风政风警风监督员,深圳市人大代表、深圳市人大法制委员会委员,宝安区人大代表,宝安区人大常委会委员。
编辑 刘珂
读特热榜
1哈啰单车用AI冒充人工客服?谁在让消费者大喊“转人工”? | 网事
2最低30元!十五运会门票怎么买?购票攻略来了
3“杨柳”逐渐远离,深圳市解除暴雨黄色和雷电预警信号|持续关注
4给充电宝烙上“安全码”!移动电源新规今起生效,企业:已提前行动
5出售洪水泡过的饮料?惠阳相关部门回应:责令改正 | 有料
680年,从胜利日回望抗战中的深圳烽火记忆!我们从未忘却……
7全球首款全景无人机开启公测,可实现空中360°自由视角拍摄
8中国台湾网红“馆长”被深圳机器人震撼:中国制造,世界第一!
9深圳最美夜景的硬核浪漫:全球最大飞天LED屏上演“飞天魔法”!
10关于稳定币相关市场波动,香港证监会及香港金管局发布联合声明
IN视频
鹏友圈
45载圳青春!用镜头捕捉深圳的活力与温度——不管是现代化天际线、山海连城的自然生态,还是深圳人的奋斗瞬间、科技园区的创新活力,都能拍成大片参赛~ 报业 er 集合拍大片啦!深圳报业集团“光影跃动・全员视界”视频大赛第一季火热启动,不管是镜头小白还是拍摄达人,快来鹏友圈秀出你的创作力吧~ 【话题标签】#45载圳青春# 【参与时间】即日起至8月25日 【参与形式】个人赛/团队赛 【提交方式】在读特客户端“鹏友圈”带话题发布相关视频 【提交提示】在“鹏友圈”发布视频后,请保留高清原片,如若获奖还需收集进行后续展播。届时可将视频作品原片发送到指定邮箱:dutenews@163.com 请务必在鹏友圈文案/邮件标题中注明:【45载圳青春】或【报家生活秀】-[个人/团队]-[短视频/长视频]-[作品名称]-[作者/团队负责人姓名+部门] 【结果公布】8月26日颁奖礼揭晓,优秀作品还会在读特和新媒体大厦屏幕展播哦~ 别犹豫啦,拿起手机/相机开拍,让你的镜头故事被更多人看见!
07:43
#45载圳青春#[团队] - [长视频] - [微光成炬,爱在梅林] 这是一个关于老龄的故事,也是属于梅林街道的故事,林叔,一位初来深圳的“新深圳人”,带着牵挂,从远方来到女儿身边。他原本只想短暂陪伴,却在梅林的街头巷尾,遇见了意想不到的安心与温暖——适老化的社区设施,细致入微的居家服务,热热闹闹的老年课堂、邻里茶话、健康义诊……原来,这里不只是年轻人奋斗的热土,也是一座懂得倾听长者心声的城市。在一点一滴的关怀中,他看见了生活的温度,也读懂了城市的深情。于是,他决定留下,不只是为了女儿,更是因为,这里,也成了他的家。跟随林叔的脚步,我们看见梅林的温度,看见深圳的包容,也听见那句熟悉的承诺——“来了,就是深圳人。” 而在这里,老了,也能幸福地留下。
01:18
#45载圳青春 45岁生日快乐,我的深圳!最想对你说……
00:12
#45载圳青春#夏日傍晚,孩子们在深圳市民中心广场上放风筝,他们手牵引线,风筝在头顶迎风飞,轻松又惬意。深圳市民中心不仅是深圳市政府的办公地,也是市民悠闲娱乐的重要场所。开放包容,这里没有围墙,市民可以自由出入,是国内首例“没有围墙的政府”。
00:39
今年是深圳经济特区建立45周年。您还记得深圳当年的样子吗?您如果参与其中,不妨讲出您的青春故事,我们聆听。#45载圳青春#
- 友情链接: 深圳新闻网
- 粤ICP备10228864号
- 粤公网安备 44030402000917号
- Copyright @1997-2023 深圳特区报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