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先锋概念艺术家河原温逝世十年后的全球首个大型美术馆回顾展"河原温:自由之律,律之自由"23日在香港大馆当代美术馆开幕,展出艺术家横跨半世纪创作历程中的系列代表作。
河原温(1932-2014)是20世纪重要的概念艺术家,以其独特的时间记录方式和系统化创作方法著称。此次展览由侯瀚如与郭瑛策划,秦文娟协力策展,展期至8月17日,展出包括《今日》《我还活着》《我起床》《我遇见》《我去过》《我阅读》和《百万年》等多个系列作品。
系统化记录诠释时间哲学
展览的核心是河原温著名的"日期绘画"系列《今日》。自1966年起,河原温创作了近3000幅日期绘画,每幅画作仅呈现创作当日的日期,白色文字置于单色背景上,并配以手工制作的纸盒,许多内含当日报纸剪报。
河原温的其他代表作品同样围绕时间概念展开创作。《我还活着》系列通过电报形式传达艺术家30年间的存在状态,共寄出超过900封电报;《我起床》系列记录了艺术家12年间每日的起床时间,通过明信片编织出横跨全球的联系网络;《我去过》系列以影印地图精心记录艺术家的日常行动轨迹。
展览还呈现了河原温的长篇作品《百万年》。该作品由《百万年:过去》和《百万年:未来》两部分组成,每部分包含十套各十本活页夹,记录长达一百万年的日期。展览期间将通过现场朗读形式呈现,由来自世界各地的表演者和志愿者轮流诵读这些年份。
特设香港专题展区回顾访港足迹
展览特别设置"日常现实的编年史学家"专题展区,聚焦河原温1978年在香港逗留并度过46岁生日的关键时刻。在港期间,河原温在酒店房间创作了"日期绘画",并持续进行其他记录性实践,展现了艺术家对日常生活的系统性记录与香港城市景观的独特交汇。
展览还包括流动展览《纯粹意识》,该项目此前已在全球28个幼儿园教室展出,今年3月曾在香港上水礼贤会幼儿园展出,体现了河原温作品跨越年龄和文化界限的普世意义。
前瞻数字时代的艺术先驱
策展人指出,河原温早在数字分享时代之前,就通过明信片、电报、日历等通讯工具系统性地记录自身存在,与他人建立联系。他将日常行为转化为跨越时空的艺术语言,其创作理念预示了当代社交媒体"打卡"文化,体现了对个体存在的深度思考。
河原温的创作方法论启发了几代艺术家,在延时性艺术、数据视觉化以及社交媒体艺术实践等领域影响深远。他的作品将日常记录升华为对时间、存在与生存的冥想,跨越文化与地域界限,带来对人类处境的普世省思。
此次展览作品由世界各地的私人藏家及美术馆借出,百万年基金会、千叶市美术馆、M+等机构提供了重要支持。配合展览,大馆还举办"只有此处,重回此地"系列公共项目和多场学术活动。
展览开放时间为每日上午11时至晚上7时(周二至周日),周一闭馆,公众假期照常开放。《百万年》现场表演将于周二至周日及公共假期下午2时至6时进行。
编辑 李璐 审读 吴剑林 二审 王雯 三审 赵明
读特热榜
IN视频
鹏友圈
国庆的红漫过鹏城街巷,中秋的月挂在深圳湾的夜空,这个双节,不必复杂,只需一次简单的 “比心”,就能把对祖国的赤诚、对家人的思念,装进深圳的每一处风景里。无论你在深圳何处,用手势“比心”,让国庆、中秋元素入镜,拍一张照片、剪段创意短视频,或是写下拍照打卡图文攻略,带话题分享出来,让你对祖国的爱、对家人的情,被更多人看见! 【本期话题】#双节在深比心祖国# 【活动时间】即日起至10月8日 【活动奖励】优质内容可获得“深圳盒子”、读特客户端开屏展示机会
#双节在深比心祖国#10月1日早上,众多市民来到梅沙尖迎接日出,当朝阳冉冉升起的时候,人们用力挥舞的五星红旗与之交相辉映。这一刻,真挚的爱国热情具像化了
国庆假期喜喜洋洋🇨🇳💐
家乡小吃DIY-粿汁皮+蒜头油 蒸排骨 炒萝卜干 小香芹 辣椒油
来成都,这里是我必打卡的地方[得意]环保超市就今天开一天,然后从一号到八号放假,赶紧来买点东西。那么多超市,独爱这个全球唯一一家邮购的环保超市,平常来不了实体店,就在网上购买,它和顺丰合作,方便快捷,早上刚刚开门居然这么多人[强]
- 友情链接: 深圳新闻网
- 粤ICP备10228864号
- 粤公网安备 44030402000917号
- Copyright @1997-2023 深圳特区报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