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3日,第三届深港澳青少年创意设计大赛(简称青创大赛)在香港会议展览中心隆重举行。颁奖现场座无虚席,在领导、嘉宾、老师、家长及媒体记者的见证下,来自三地的百余名获奖者登台领奖,迎来属于自己的高光时刻。香港特别行政区民政及青年事务局局长麦美娟、香港中联办宣传文体部领导、中共深圳市委宣传部领导、深圳市教育局代表,三地有关方面负责人,以及来自深港澳三地的青少年学生老师近300人,出席了颁奖典礼。
香港特区政府民政及青年事务局局长麦美娟担任颁奖礼主礼嘉宾并致辞。她说,参赛作品展现了深港澳三地青少年的创意和粤港澳大湾区文化交融的魅力。香港特区政府非常重视青年发展,希望通过2022年公布的《青年发展蓝图》为年轻人创造更多机会,让他们一展所长,成就梦想。
星岛新闻集团行政总裁兼社长蔡晋在颁奖礼上致辞说,2023年举行了首届深港澳青少年创意设计大赛,该比赛目前已成为粤港澳大湾区文化创意产业的重要盛事,希望比赛不仅能激发青少年的创造力,更能成为培养具有民族自信和国际视野新一代的重要摇篮,助力年轻人在国家发展大局中施展所长。
澳门文化推广协会理事长丁潇表示,本届比赛以“交流交融,创想未来”为主题,希望参赛的青少年能保持探索的热情和勇气,将创意转化为贡献社会的力量。该协会将持续携手各界支持青少年在艺术、科技和文化传承中寻找创新方向,为粤港澳大湾区培养具国际视野和本土情怀的人才。
深圳市委宣传部常务副部长曾相莱表示,比赛为粤港澳大湾区青少年搭建了重要交流平台。比赛自去年11月在深圳启动以来,引起热烈反响,参赛者提交的作品展示了独特的创意和深厚的文化传承。展望未来,期待该比赛更具时代感与前瞻性,进一步拓展年轻人的视野与思维边界。
颁奖盛况与精彩表演
典礼现场气氛热烈,表演节目与颁奖环节相互交织。以“奔跑吧,湾区少年”为主题的表演将整场活动推向高潮,展示了湾区青少年向新而行、逐梦未来的青春风采。
深圳金艺童声合唱团与香港SJ国际芭蕾舞学校共同呈现的节目《奔跑吧,湾区少年》,以深圳为“原点”、三届赛事为“年轮”、三地青少年为“画笔”,通过“一人一作品一城市”的叙事逻辑,展现大赛三年来的发展历程。节目聚焦“共绘一幅画、共造一座城”的实践,将"交流交融·创想未来"具象为多组"深港澳学生创意共创"的鲜活场景。
香港沪江小学的沪江鼓乐团带来了乐曲《星辰》,展现自然规律与人类探索的哲思。澳门圣公会蔡高中学无伴奏合唱团CKppella则表演了歌曲《一样的月光》,呈现纯人声音乐的魅力。这支已有4年历史的合唱团曾参与2024年庆祝澳门回归祖国25周年文艺晚会等重大演出。
颁奖典礼现场同步举行了优秀作品展,展出超过100件获奖作品,呈现三地青少年的创意才华和对大湾区未来的美好展望。
赛事规模与影响力
本届大赛自2024年11月启动以来,吸引了三地数百间学校、数十万师生参与。据统计,参与学校达688间,其中深圳465间,香港198间,澳门25间;累计申报作品6332件。
经过12位专家的严谨评审,最终评选出新星组及新锐组两个组别共148个获奖个人或团队,最佳指导老师/指导团队8个,最佳组织奖3个,以及20个最佳人气奖。
相较前两届,第三届大赛参与面更广、专业性更强、影响力更大,为推动深港澳青少年创新创意热情和文化交融发挥了重要作用。
深圳获奖学生的创意历程
来自深圳的两位新锐金奖得主各具特色,展现了青少年在不同领域的创意才华。
深圳市龙岗区龙城高级中学(教育集团)宝龙外国语学校七年级生秦善若,已连续三年参赛,今年首获金奖。她在采访中表示:"因为是兴趣爱好,所以有动力一直投入其中。"她的指导老师陈定波介绍,秦善若在编程方面展现出浓厚兴趣与卓越天赋,学校与家长的持续支持使她不断进步,此次获奖是长期努力的自然结果。
深圳市盐田区云海学校的曾泽昊则凭藉科幻小说《迭代的守望者》获得金奖。作为一位科幻爱好者,曾泽昊分享了他的阅读成长路径:"从小喜欢物理、科技类书籍,从《地心游记》开始迷上科幻,小学时获过冰心文学奖,近期在阅读《三体》三部曲。"他的创作过程高效而专注,从构思到完成仅用四天时间,其中确定主题是最具挑战性的环节。
谈及深圳创新环境对创作的影响,曾泽昊表示:"深圳的创新氛围对我影响深远,父母的科技创新朋友圈、参加过的航展和航空航天夏令营,以及订阅的科技杂志都拓展了视野;华为、大疆、腾讯、比亚迪等公司的发展也为我们提供了方向。"
曾泽昊的父亲曾红波感慨道:"新时代的孩子拥有更好的条件和机会发展兴趣,他们愿意投入时间和精力的领域往往会带来超出预期的收获。"
未来展望
此次颁奖典礼不仅标志着第三届深港澳青创大赛的圆满结束,也为未来三地青少年文化交流开启了新篇章。组委会表示,第四届大赛将在今年底启动,将进一步扩大参与规模,增设更多创新项目类别,并计划在澳门举办系列交流活动,推动大赛平台建设迈上新台阶。
随着粤港澳大湾区建设不断深入,青创大赛作为青少年创意交流的重要平台,将继续促进三地青少年在科技与人文领域的融合创新,为大湾区高质量发展培育更多创新人才。
编辑 刘彦 审读 张雪松 二审 李璐 三审 甘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