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论|双向奔赴的“艺术对话” ——深圳原创舞剧《咏春》俄罗斯演出启示录

深圳特区报评论员 尹传刚
05-02 09:44

深圳特区报

深圳市委机关报,改革开放的窗口

摘要

在万物并茂的美好时节,深圳原创舞剧《咏春》踏上俄罗斯的土地,开启了一场意义非凡的“追光之旅”,在海外再度掀起“追剧热潮”。

2024-2025年是“中俄文化年”。在此重要文化交流节点,《咏春》于4月25日至26日在莫斯科大剧院、4月30日至5月1日在圣彼得堡马林斯基剧院各上演3场。来自青春之城、梦想之城、未来之城深圳的“文化名片”广受欢迎。

观察这场跨越亚欧大陆的“艺术对话”,其意义已超越单纯的文化展演。深圳原创舞剧《咏春》以舞为媒,凭借独特的艺术魅力,开启的这一人文交流之举,架起了中俄友谊、文化交流、文明互鉴的桥梁,为两国人民的相知相亲注入新动力。

深圳特区报记者 耿超逸 摄

(一)

国之交在于民相亲。

作为人类精神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文艺对推动文明互鉴、增进各国人民之间的了解与友谊,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作为一部现象级佳作,《咏春》是一部向世界传播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开展国际文化交流的艺术精品。

无论是其中华武术文化的题材,还是其内蕴的精神理念、价值观念,都传承了中华文明的风骨和气韵。赴俄罗斯演出之前,该舞剧即已在伦敦、巴黎、新加坡、香港等国内外40多座城市演出逾200场,是传播中华优秀文化、开展文明交流互鉴的鲜活案例。

文艺是一种世界通用语言,拥有直抵人心的强大力量。在《咏春》中,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魅力通过演员们灵动的肢体语言得以形象展现,润物无声;中华文明的深邃与隽永,借助平凡人的奋斗故事生动演绎,引人入胜。《咏春》成功化身极具影响力的文化IP,吸引海外观众逐步了解中国、深深爱上中国。

在“中俄文化年”背景下,《咏春》于俄罗斯演出,不仅是艺术领域的盛事,更是中俄文化交流史上的盛事。诚如《喀山文化报》所报道的,这是“两国建交75周年之际中俄文化交流的重要标志性事件”;也如中国驻俄罗斯大使馆公使衔参赞、莫斯科中国文化中心主任封立涛所说,“在中俄文化交流中,这一定是值得载入史册的盛事!”

以文艺推动文明交流互鉴,深圳原创舞剧《咏春》始终表现卓越,此次俄罗斯之行更是如此。

(二)

在俄罗斯,深圳原创舞剧《咏春》持续激起“文化涟漪”。

“当舞剧落下帷幕,莫斯科大剧院内响起热烈而长久的掌声。”《人民日报》在一篇报道里用白描手法写下演出现场状况,盛赞“中国功夫与舞蹈融合之美令俄罗斯观众惊叹”。

《咏春》在莫斯科与圣彼得堡演出6场,场场座无虚席。包括文艺界大咖、政商名流在内的现场观众,都对演出报以热烈掌声。尤其是在谢幕环节,观众每每起立鼓掌、掌声经久不息。

来自不同地域、不同年龄、不同社会背景的观众,在观看《咏春》的过程中,产生了深刻的共情、共鸣与共振。观众们毫不吝啬地给出“五星”好评,用最真挚的话语表达着对这部舞剧的喜爱、感动,以及从中获得的思考。

我们且撷取几段观众心声——

俄罗斯国家杜马文化委员会主席奥加·卡扎科娃,连用多个“Bravo”(意为“精彩”)表达激动之情。

“这场演出展现出的活力和情感深深地打动了我,这一切难以言表。”俄罗斯金砖电视台工作人员托尔斯托古佐娃如是说。

一位观众在留言簿上写道:“舞台上的拼搏让我想起中国朋友常说的‘奋斗’,这是无论哪个国家的人都能理解的精神。”

全俄艺术体操联合会前主席伊琳娜·维纳感叹:“能与中国优秀传统文化有深入交流,我感到非常幸福……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和俄罗斯文化都是非常棒的文化,祝愿中俄友谊万古常青!”

这些质朴而真挚的心里话,共同构成了文化交流的生动注脚,充分彰显了文化交流、文明互鉴的重要意义。

一切都清晰表明,《咏春》在俄罗斯的演出,是一次别具意义的文化交流之旅。当俄罗斯观众为“戏外”剧组追光逐梦的故事热泪盈眶,为“戏内”叶问以武化人的精神鼓掌喝彩时,“中俄文化年”的深层价值得以充分彰显——它并非单向的文化输出,而是双向的精神共鸣。

“深圳原创舞剧《咏春》通过艺术与舞蹈搭建起连接中俄两国人民心灵的桥梁。这部舞剧宛如来自岭南的一颗文化种子,被播撒在俄罗斯肥沃的文化土壤中。它肩负着深圳向海外推广中国文化的责任,预示着文明交流互鉴在新时代的繁荣发展。”——时代通讯社如是写道。

通过这部舞剧,我们看到了文化的多元与包容,也感受到两国人民之间深厚的情谊。《咏春》为两国的友谊增添了一份独特的文化色彩。

(三)

深圳原创舞剧《咏春》诞生于深圳,闪耀于俄罗斯等异域,处处赢得观众喝彩。这既是文化的盛宴与热潮,也彰显心灵的交融与契合。

这种双向奔赴的“艺术对话”,体现了文化交流的魅力与价值,是不同文化相互欣赏、相互理解的生动体现。进而言之,文化交流的一个至高境界,就在于不同文明能够在相互映照中实现共生共荣。

在中俄文化交流的广阔舞台上,《咏春》凭借其精湛的艺术表现和深刻的文化内涵,成为了一座连接两国人民心灵的坚固桥梁,为“中俄文化年”的精彩篇章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它深刻地启示我们:在当今全球化的时代背景下,大国外交需要文化这一“软力量”的有力支撑,民心相通也依赖艺术这一“硬功夫”的积极推动。当《咏春》此次在俄罗斯演出结束,留在俄罗斯观众心中的,是中国文化的温度、中俄友谊的深度,以及深圳创新的蓬勃力度。

《咏春》,永春。

未来,深圳原创舞剧《咏春》将继续在国际舞台上熠熠生辉,绽放更加绚烂的光彩,让不同国家、不同文化背景的人们,在艺术的世界里相遇、相知、相融,共同书写文明交流互鉴的美好篇章。

编辑 白珊珊 审读 吴剑林 二审 王雯 三审 甘霖

(作者:深圳特区报评论员 尹传刚)
免责声明
未经许可或明确书面授权,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摘编、修改、链接读特客户端内容
推荐阅读

读特热榜

IN视频

鹏友圈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