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亚马逊选择在西雅图南联合湖区打造其全球总部,这片曾经的老工业区迅速蜕变为科技与城市共生的典范。高密度的办公楼、便捷的交通网络与滨水休闲空间交织,吸引了数万名科技人才在此工作与生活。这一案例揭示了一个全球性趋势——科技产业正加速回归都市核心区,推动“人产城”关系再平衡。
在深圳这座以“速度”著称的超大型城市中,福田区梅林街道也以独特的节奏书写着另一种发展叙事,这里像极了都市传说里的“城央桃源”,既能承载千亿级产业集群,又能留住市井烟火与绿水青山。这片曾以旧厂房和工业区为主的老城区,如今正以“创智绿谷”之名悄然加入这场“人产城”的变革,它的转型轨迹既非政策催生的奇迹,亦非市场自发的野蛮生长,而是一场制度设计与空间重构的精密实验,或许将为中国超大型城市的存量更新提供极具现实意义的解题思路。
从老旧厂区到“新质生产力”集聚地,深圳新一代产业园的蜕变具有典型意义。新一代产业园曾是“三来一补”时期的福田燃机电厂,经过整体重建,成为新质生产力企业云集的“智慧硅园”,被国家工信部评为“2024年度中小企业特色产业集群”。新一代产业园的转型不只是一次空间的更新,更是城市发展逻辑的一次跃迁,回应了一线城市的共同命题:在土地稀缺、成本高企的中心城区,如何突破资源瓶颈,培育出具有全球竞争力的创新生态?
答案,是精准的战略定位与紧凑的生态布局。不同于“空间红利”的云栖小镇,梅林片区更强调产业链上下游的深度耦合,在寸土寸金中走出“垂直生长”的路线图。政府以“绣花功夫”松绑政策、提升容积率,在仅3.28万平方米的空间里“叠”出了两条清晰的产业生态链——一条围绕5G上下游展开,构建涵盖芯片、模组整机、终端应用的全链条体系;另一条聚焦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人工智能与集成电路等核心技术领域,形成协同耦合的“数字森林”。与此同时,政府身份也在悄然转变,从“管理者”向“连接者”转型,通过产学研平台搭建、定向补贴政策、引导基金投资等多元路径,为中小企业打通创新“毛细血管”,使产业生态更为敏捷、灵活、生动。
2024年,这个“垂直工厂”创下超2000亿元产值(营收),单位占地面积产出密度(610万元/平方米)高于深圳科技园,而平均租金却低于相邻CBD核心区,既压低了创业门槛,也提升了聚集黏性。一个自循环、强联动的智能经济与数字经济生态圈已然成型。正如福田新一代智慧运营负责人所言:“这里像一片产业森林,生态好了,大大小小的企业自然茁壮成长。”如今,超过140家企业汇聚于此,其中91家专注5G应用,且有近三成为三年内新成立的科技公司。这些企业在园区内抱团成长、协同攻坚,不断将5G产业生态链推向高端,构建起“技术深、产业广、带动强、辐射远”的新质生产力样本。
产业与生态,似乎总在两端拉扯,而在梅林,它们找到了诗意的平衡点。城市的钢筋水泥向上生长,山水的脉络却在脚下舒展开来。谁能想到,在深圳这座以速度闻名的城市心脏地带,竟隐匿着一方绿意盎然、静水流深的生态秘境?梅林,这片“大隐于市”的街区,被塘朗山、梅林山与银湖山三山环抱,怀抱三座水库,山水相依、林泽相映,仿佛为现代都市镶嵌了一枚翠色的玉佩。约21.18平方公里的梅林街道辖区内,山林有1.45万亩,占福田区山林面积约72%,人均绿地面积达12平方米,这里的自然不是遥远的风景,而是生活的日常。行走其间,十分钟便可从办公楼步入山林小径,仿佛从忙碌的现实抽离出一段通往诗与远方的时间缝隙。
梅林的生态,不止于绿水青山,更体现在对自然的尊重与呵护中。作为全国首个开展街道级生物多样性调查的城区,这里记录下720种植物、160种动物的共生图谱,新增物种多达207种。其中,不乏国家一级濒危保护植物仙湖苏铁,亦有15种珍稀野生动物悄然栖居于林间水畔。人与自然在此并肩而立,山川草木皆有归处。而横跨梅林山与银湖山的“鲲鹏经一号桥”,将28年来被割裂的生态走廊重新缝合,不仅为野生动物提供了栖息通道,也为市民架起一条可以行走、观山、亲水的生态慢道。城市与自然,文明与野趣,于此交汇。
梅林山水源保护区的存在,曾被视为产业升级的障碍,如今却成为引领科技跃迁的“生态资本”。正是凭借这片静谧山体所提供的优良声学环境,北科瑞声选择在此建立实验室,并在短短三年内研发出国内领先的存算一体AI芯片,广泛应用于头部品牌。绿水青山化作创新土壤,自然生态成为激发未来产业灵感的原力场。
如今的梅林,已织就一张绵延44公里的生态径网络,将A Park、梅林公园、梅林水库、新一代产业园、卓悦汇等地标串珠成链,山林、城市、社区相互渗透,绿意步道、书吧咖啡、林下花园点缀其间,营造出一种既贴地而行、又心向高远的生活气质。对于创新创业者而言,这里不仅有空间、有资源,更有一份难得的“松弛感”——它是灵感停驻的岸边,是心灵得以歇息的枝头。在生产与生态、效率与诗意之间,梅林以一种温和而坚定的姿态,探索出城市发展的第三条道路:让自然与人文同行,让科技与山水共鸣,构筑起“生产、生活、生态”三生共融的未来原型。
城市更新,从不只是一次简单的创造,更是一场关于记忆与未来的对话。当数字产业在垂直空间中不断延展,工业遗存也在另一条路径上悄然复活。梅林,在城市更新棋局中,选择了“新旧共生”的文化战略。这里的独特气质,源于烟火日常与人文积淀的交融。因此,城市改造并非一味推倒重来,而是在尊重历史肌理的基础上,注入当代表达的活力。以A Park深圳数字艺术公园为例,这座由旧厂房改造而来的文化创意地标,正是梅林“文化焕新”理念的生动注脚。在街道与园区的共建共治中,它已成为深圳首个融合生活烟火与艺术风尚的潮流商圈。这里不急不躁,自带“松弛感”,在不动声色中完成了空间形态、文化内容与生活方式的三重革新,成为梅林崛起中的新文化地标。
A Park的更新不仅是空间的重塑,更是城市记忆的当代表达。那些曾经的机器轰鸣,如今转化为电子节奏与艺术灯光,工业岁月与年轻节拍在这里交汇。园区内,年轻人围坐宠物草坪,享受自在的下午茶野餐;沿街是主理人品牌与艺术手作店交错共生;夜晚则有电音派对与咖酒生活地图轮番上演。围绕“郎朗音乐世界”IP打造的四季音乐会等公共文化活动,也让艺术真正走进了日常。在A Park,城市节奏与人文诗意得以同频共振。它既为深圳快节奏生活中的“打工人”提供了一种精神缓冲,也为创新产业注入了文化动能,更代表着一种在高效与诗意之间寻求平衡的全新城市生活方式。
“人产城融合”归根到底还是为了“人”。城市的更新,不应只是扩张与腾挪,更是关于人的温度、归属与未来。而在梅林,这种转型逻辑早已融入社会肌理之中——市井不褪色,烟火不散场,转型并未以驱逐人味为代价,反而在包容与提升中,找到了一条让生活可负担、让人才可停驻的温润路径。
这里的高端,不以昂贵为标尺。相较CBD中心区,梅林的写字楼租金仅为其七成,却拥有更加密集的生活配套。那些曾被忽视的城中村空间,在改造中被重新赋予价值:从人才公寓的倍数增长,到统租房改造1300套的稳步推进,再到对住房、租金、补贴等民生问题的精准回应——梅林让“职住平衡”不再是空洞口号,而是实实在在的日常体验。而在城市的另一端,福田农批市场仍日夜喧腾,从清晨至深夜,一条田间到餐桌的链条在此运转14小时不息;街头巷尾的893家餐饮店,汇聚八大菜系与地方风味,不乏登上2024年大众点评“必吃榜”的佳肴。烟火气不只是味觉的慰藉,更是一种人间的温度,撑起的是“高便利”与“低成本”同频共振的生活哲学。因此,梅林街道荣登2024年大众点评必吃榜全国商圈第三,烟火之地,自有热度。
与此同时,曾被视为掣肘的复合型空间条件——高密度人口、产业升级压力与生态资源保护需求,如今正悄然转化为AI场景创新的沃土。在这21平方公里的街道中,既有湾区数字产业高地的使命,也有20万常住人口的日常需求,更有超大城市中心区罕见的山水本底,这使得梅林成为一个理想的“城市实验场”。数据显示,2025年2月,梅林街道发布了首批24个“AI+城市治理”创新应用场景,涵盖企业服务、城市管理、公共安全、居民服务、绿色低碳等五个领域,推动片区新技术与应用场景深度融合,实现以城载产、以产聚人、以人兴城。
梅林街道办事处负责人曾在营商环境推介会上提出:“在梅林,抬头望山水,低头流口水;白天搞创新,晚上去‘班味’,风景独好,何必远方!”这句质朴的语言,却道出了城市的真趣。作为中国城市化进程的微观样本,梅林正以“城央桃源”的姿态展现出中心城区转型的另一种可能——既承载产业迭代的雄心,又编织职住平衡的理想,更守护自然生态的本真。这里没有“推到重来”的豪迈,更像一场精心设计的“微创手术”——用政策绣花针穿起产业线、生态线与人文线,它的价值不在于提供一个完美模板,而在于证明:即便在土地稀缺的超大城市中心,人、产、城深度融合并非遥不可及,或许真正的“城央桃源”,不在逃离都市的幻想中,而在我们重新理解城市的当下——新与旧共生的温柔试验里。
读特热榜
IN视频
鹏友圈
诚邀您来写诗!用诗歌和AI,#把深圳写进诗#,打开45年的深圳记忆 今年是深圳经济特区建立45周年,也是你在深圳的第___年。或许在莲花山的朝阳下,你留下和深圳的第一张合影;在深圳湾的潮涌中,你看着高楼大厦如璀璨星辰。在夜幕中点亮那些奋斗的故事、深情的岁月,如今有人把它们编织成诗画传扬。 今天,距离深圳经济特区45岁生日,正好还有45天。读特客户端联合深圳市作家协会、深圳市美术家协会,推出“诗颂深圳,AI绘鹏城”特别策划活动,以“诗、诵、画”三位一体形式,呈现一场致敬特区精神、展现时代风貌的跨领域文化盛宴。 与此同时,我们也诚挚邀请深爱这座城的您,在鹏友圈带话题#把深圳写进诗#,用诗意的祝福,给深圳写一封“云端诗笺”。 【本期话题】#把深圳写进诗# 【参与方式】在鹏友圈带话题上传文字、图片或30秒以内视频,分享你对深圳诗意的祝福。 每一行诗句都是最深情的告白;每一幅画作都是一份炽热的心意;每一段声音都汇聚成礼赞特区的磅礴力量;每一句奋斗者的祝福既献给深圳,也献给未来……让我们携手,以诗歌之名,共赴下一个璀璨征程!
“圳”好玩!分享你的暑假遛娃攻略 暑期精彩不断!深圳各大公园推出40余场主题文化活动,涵盖群艺展演、自然教育、体育健身、户外音乐、艺术展览及创意市集六大板块。同时,读特小记者策划了5场趣味活动,通过互动课程培养孩子们的写作和表达能力。这个暑假,你准备带娃去哪里探索呢?快来分享你的#暑假遛娃攻略#,一起发现更多好玩去处吧!
00:08
这个暑假,深圳公园40余场文化活动轮番上演
00:05
深圳低空经济应用场景不断“上新”,上半年新增无人机物流航线50多条
带话题#读特小记者#在读特“鹏友圈”发布新闻稿,体验做一个读特小记者! “我是读特小记者,面对世界很好奇。我有新闻数不清,叽咕叽咕写不停~”爸爸妈妈们,你们的小记者,是不是也对身边大小事有着强烈的好奇心,有着旺盛的探索欲和表达欲呢?快邀请你们的小记者,勇敢地拿起笔,来读特“鹏友圈”撰写新闻稿吧! 小记者的眼睛里有大大的世界,小记者的才华会被我们看见!快来带话题#读特小记者#在读特“鹏友圈”发布个人自我介绍和新闻稿件,体验做一个读特小记者吧! 【本期话题】#读特小记者# 【招募对象】6岁到18岁青少年(小学到高中阶段) 【话题时间】2025年全年 【动态内容】800字以内,自拟题目,以身边发生的新闻事件为主题撰写新闻 【参选要求】①有效作品数量为每月1份;②参选者填写报名表一份 【版权提示】小记者在活动中上传的文字、图片、短视频以及其他形式的活动内容、知识性成果等,应确认拥有其作品的著作权并不侵犯他人权利,并授权活动组织方将这些作品应用于相关活动,版权归小记者本人及读特新闻客户端双方所有。如发现抄袭、侵犯第三人权利或其他不诚信行为,主办方有权取消参与资格。因抄袭等侵权行为引起任何纠纷均由创作者本人负责。 【报名流程】①关注“读特新闻”公众号;②回复“读特小记者”获取报名方式;③添加官方工作人员二维码;④将报名表私信工作人员;⑤工作人员将您拉进海选群;⑥将群内昵称改为参选者姓名 【发稿流程】①参选者在“读特”APP“鹏友圈”内注册账号;②更改账号名为参选者姓名;③带话题#读特小记者#在读特“鹏友圈”发布个人自我介绍1份,本人原创参与活动的新闻稿件1份 【入围奖励】①电子聘书1份;②账号将获得官方黄v标识,成为读特记者号;③被采纳的稿件将被收纳至读特“读特小记者”专题页面;④优秀稿件将会酌情给予稿费奖励
- 友情链接: 深圳新闻网
- 粤ICP备10228864号
- 粤公网安备 44030402000917号
- Copyright @1997-2023 深圳特区报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