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第39个“全国预防接种日”到来之际,4月27日,“健康中国家,疫苗护万家” 广东站科普活动举行。
为推动接种服务从“有保障”向“更优质”升级,今年广东准备开展“预防接种服务年”,重点推进如“30分钟接种圈”,周末接种、移动接种车、试点医生开具“疫苗处方”等十项便民举措,让接种更便捷,让服务更智能高效,让关怀更周到,让医防联手服务更深入,让预防接种更好助力健康湾区建设。
积极探索医防融合的落地新实践
深圳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免疫规划科主任刘刚致辞表示:“随着我国‘关口前移、预防先行’健康策略的全面推进,预防接种作为预防和控制疾病最经济、最有效的手段,对构建健康防线起着关键的作用。响应政策要求,深圳也在积极行动,探索医防融合的落地新实践。例如智慧接种、AI医生辅助服务、‘15分钟疫苗接种服务圈’、600多家预防接种特色门诊,成人疫苗处方以及科普账号的打造等。此外,我们还积极申请相关的政策支持,已将带状疱疹疫苗等接种费用纳入到医保支付的范围。通过这些举措方便老百姓进行接种,进一步提高了成人疫苗接种的可及性和可负担性。”刘刚表示,我们希望将社区成人预防接种服务体系的“深圳探索”进一步推广到全国,为疾病防控提供创新样本,进而加强中老年人等重点人群健康管理服务,切实提高常见感染性疾病(如带状疱疹、流感和肺炎球菌性疾病)疫苗接种的可及性和便利性,全面提升预防接种服务质量。
同属粤港澳大湾区,深圳和佛山在成人预防接种服务上展现出各具特色的创新智慧。佛山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免疫规划科科长朱志伟致辞表示:“当前我们各地的儿童疫苗接种率均达到90%以上,反观成人疫苗接种的现状却仍有很大的探索空间,需要我们一同努力、开辟和提升,将成人预防接种从部分人群的选择逐步转变为全民健康的主动追求。希望共同创新工作模式,着力突破中老年等重点人群接种瓶颈,营造‘人人接种疫苗’的社会共识,全面提升全人群免疫服务可及性和接种意愿。”
同时,广州也在锚定老龄化加剧这一时代课题,以数据为镜,剖析痛点,谋划更具针对性的破局方案。
预防胜于治疗,远离带状疱疹疾病风险与负担
在人口老龄化与慢性病防控的双重健康挑战下,疫苗不仅是儿童健康的盾牌,更是中老年人及慢性病患者抵御疾病侵袭的重要防线。以带状疱疹为例,带状疱疹是一种由水痘-带状疱疹病毒引起的感染性皮肤病,常伴有神经痛。人群普遍存在患带状疱疹的可能性,超过90%的成人体内潜伏有水痘-带状疱疹病毒。数据显示,大约1/3的人在一生中会患带状疱疹。年龄是带状疱疹最重要的危险因素。50岁以上为易发人群,年龄越大越容易患病,病情也更严重。
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疼痛科主任万丽表示:“很多患者对于这个疾病有一个误区,认为它仅仅是一个皮肤病,而忽略了其剧烈疼痛背后的神经损伤。这种疼痛不仅会严重影响夜间睡眠,更易引发抑郁、焦虑等心理问题,甚至有患者产生‘不想活了’的绝望情绪。做好预防不仅能让个体远离病痛,更能减轻家庭照护压力与社会医疗负担。除了尽早接种疫苗预防带状疱疹外,日常生活中还可以通过保持规律作息、适度运动等方式持续提升自身免疫力。”
带状疱疹目前多以抗病毒及对症治疗为主,提前预防远比发病后治疗更能守护健康!其中,接种疫苗是预防带状疱疹的一种有效方式,此外还可以通过提高基础抵抗力、清淡饮食、适度锻炼等来预防带状疱疹。
减少老年人多病共存风险,协同促进医防融合
糖尿病、心血管疾病等慢性病患者更要警惕带状疱疹的发生。与一般人群相比,心血管疾病患者罹患带状疱疹风险增加39%。
广东省人民医院心内科主任医师曾平表示:“心血管疾病、糖尿病、呼吸系统疾病、肾脏疾病、肿瘤等慢病患者一旦感染,因剧烈疼痛引起服药不规律、睡眠障碍等问题导致原有疾病加重,出现血压显著升高,焦虑恐惧,心绞痛频繁发作等,最终出现临床不良结局如心肌梗塞、卒中甚至加重死亡风险。预防远胜于治疗,积极行动很关键。目前,像带状疱疹也可以通过接种疫苗尽早预防,不仅可以避免‘缠腰痛’的发生,而且可以通过预防感染减缓老年人慢性病的进展,降低慢性病并发症导致的不良结局。”
构建社区防线,打消疫苗接种禁忌与安全顾虑
预防接种是一种最经济有效的健康策略。而社区是疾病预防的第一道防线,是家门口的“健康守门人”。创新成人预防接种服务体系,基层智慧是关键。祈福社区卫生服务站副站长王茵梦表示:“目前我们社区正在积极试点‘疫苗处方’,通过‘全科医生开具疫苗处方’机制,显著提升接种效率与便利性。”
今年全国预防接种日的主题是“打疫苗、防疾病、保健康”,倡导更进一步促进居民疫苗接种的认知和行动。家庭医生是居民的健康管家,也是居民健康疑问的“第一解答人”。王茵梦表示:“接种疫苗前可就疫苗的保护效果、保护时长、接种禁忌、安全性等信息咨询专业医生,进行科学接种。此外也需要关注禁忌证。例如,免疫功能缺陷或免疫抑制疾病患者,不能接种减毒活疫苗。”
(受访者供图)
编辑 王雯 审读 吴剑林 二审 党毅浩 三审 叶志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