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巡演最后一站!莎拉·布莱曼版《日落大道》5月深圳连演14场

深圳特区报记者 刘莎莎
04-23 07:56

深圳特区报

深圳市委机关报,改革开放的窗口

摘要

2025年深圳演出市场最受期待的项目之一——由“音乐剧之王”安德鲁·劳埃德·韦伯创作、“月光女神”莎拉·布莱曼领衔主演的英文原版音乐剧《日落大道》,即将于5月16日至25日在深圳保利剧院连演14场。这是该剧在中国华南地区的唯一一站,也是2025年中国巡演的最后一站。

据悉,莎拉·布莱曼版《日落大道》中国巡演仅设有4站。首站北京演出已于3月27日至4月13日完结,4月18日至26日在上海热演,5月2日至10日在武汉演出,此后将南下深圳。2024年暑假,原版音乐剧《剧院魅影》在深圳以40场演出、4500万元票房、近5万人次观演的成绩收官,创下场均90%上座率的纪录。如此亮眼的成绩单,让更多原版音乐剧“看好”深圳市场。在北京演出期间,《日落大道》的多位主创接受了本报记者的独家专访,他们纷纷表达了对深圳站演出的期待以及对深圳的好感与好奇。听说深圳是一座青春之城、梦想之城、科技之城时,女二号阿什利·鲁贝纳赫说:“迫不及待想与深圳年轻观众见面。演出之余希望去深圳的酒吧喝一杯。”男主角蒂姆·德拉克斯则表示,他对深圳良好的消费体验早有耳闻,尤其期待深圳的科技类产品。主创们齐声说道:“我们的钱包已经准备好了!”

▲《日落大道》剧照。 (受访者供图)

蒂姆·德拉克斯、阿什利·鲁贝纳赫和迈克尔·考密克。 (从右至左)

心向往之,优秀的作品与火红的市场双向奔赴

近年来,深圳着力引进原版音乐剧,从《音乐之声》《马蒂尔达》《猫》《剧院魅影》到《妈妈咪呀!》《摇滚莫扎特》等,培养了大批忠实的音乐剧粉丝。优秀的作品与火红的市场双向奔赴,在文化交流、文明互鉴的同时也在潜移默化中,孕育着深圳本土原创音乐剧的种子。此次来华的《日落大道》的主创团队中不乏曾经多次来深的“深圳通”。说起深圳,副导演纳塔莉·吉尔霍姆不吝赞美之词,她表示,自己曾于2019年和2023年来深,“我非常喜欢深圳,这里的一切都运转高效,有许多令人着迷、堪称完美的餐馆和咖啡馆。”音乐总监戴尔·里林分享说,他曾在29年前来过深圳,“那时我在香港工作,参加了一个一日游来深圳游览。”戴尔·里林对《日落大道》深圳站演出满怀憧憬,他表示,今时不同往日,他很期待今天的深圳。

演员玛丽·麦考里和特洛伊·萨斯曼还未到访过深圳。不过,他们表示,这丝毫不影响他们对深圳的了解。“虽未目睹但有耳闻。剧组里有人去过深圳,我们也从互联网上获得了很多信息。”玛丽·麦考里说,“深圳的科技产品独树一帜,这座城市还有着宜人的气候,风光如画、时尚现代,去深圳演出令我们特别兴奋。”特洛伊·萨斯曼则表示,“希望把好看、好听的《日落大道》分享给深圳观众,同时,我们也能沉浸式感受、体验深圳的城市文化。”

文化在交流中融合发展。此次《日落大道》来深圳演出,也令深圳市民、观众以及文艺界人士兴奋不已。不少市民早早预定了门票。“大IP、大制作来深,让我们在家门口就能感受世界一流的舞台艺术,太棒了!”观众何小姐说。市民张小姐供职于深圳戏院,她表示,对艺术创作而言,“开眼界”很重要。“海纳百川,有容乃大。见多识广、胸有丘壑,创作起来才能游刃有余。”据悉,2025年深圳原创音乐剧亦有“大动作”。深圳原创音乐剧《湾》《东门!东门!》已成功在北京演出,获得广泛关注和好评,计划未来在深圳演出。

令人惊喜!中国观众看戏安静,反馈热烈

音乐剧《日落大道》由安德鲁·劳埃德·韦伯作曲,1993年在伦敦阿德菲剧院首演。此次来华巡演的版本由韦伯创立的真正好集团授权,GWB公司全新制作,澳大利亚歌剧院联合呈现,于2024年在澳大利亚全球首演。谈及该版《日落大道》与其他版本的区别,纳塔莉·吉尔霍姆表示,全新的卡司阵容带来了不一样的体验,尤其是莎拉·布莱曼出演女主角诺玛·戴斯蒙德。“莎拉·布莱曼和诺玛一样,少年成名,闻名世界,主演和角色的命运在舞台上虚实交织,如真似幻。”戴尔·里林则表示,这一版的音乐非常忠实于作曲家。“韦伯在持续完善《日落大道》的音乐。我不知道有多少中国观众注意到了,开场曲的节奏做了改变,这大约是韦伯8年前做出的调整。”纳塔莉·吉尔霍姆补充说:“韦伯的作品音乐是引擎,演员的表演丰满了其骨血。”

日落大道是美国洛杉矶最为著名的一条街道。1911年,好莱坞首家制片厂在此成立,此地也是上世纪20年代大明星们的豪宅别墅区。1950年,比利·怀尔德编剧并执导的电影《日落大道》以黑色喜剧的风格,讲述了一位过气的女明星诺玛·戴斯蒙德与年轻编剧乔·吉利斯之间的爱恨情仇。电影上映后曾获得11项奥斯卡奖提名并捧走了3尊奥斯卡小金人。这部电影点燃了韦伯的创作灵感。音乐剧《日落大道》是一场关于梦想、衰老与遗忘的艺术寓言。它通过诺玛的悲剧命运,揭示了好莱坞光鲜外表下的残酷真相,同时也触及了人们对时间流逝的普遍情感。这使其得以超越地域与文化的界限,成为国际音乐剧舞台上的璀璨明珠。纳塔莉·吉尔霍姆认为,时至今日,诺玛的处境和故事仍“比比皆是”。“在社交媒体时代,年轻人一夜爆红的机会增加了,但成名之后如何面对?他们面对的情形与诺玛相同。”

蒂姆·德拉克斯在剧中出演男主角乔·吉利斯,他与饰演管家马克斯·冯·迈尔林的迈克尔·考密克、饰演女二号贝蒂·谢弗的阿什利·鲁贝纳赫一样,都是首次来中国。“中国观众相对安静,看戏时他们聚精会神,专注于舞台上发生的一切。我相信他们能够完全理解并沉浸到这部剧中。谢幕时,他们的反馈也很热烈,很高兴在每晚结束演出之后还能在SD口见到他们。”迈克尔·考密克则称赞中国观众“很懂戏”,“他们的反馈令人惊喜。”该版音乐剧的灵魂人物、女主角诺玛·戴斯蒙德的扮演者莎拉·布莱曼亦十分看重在中国的演出。在新闻发布会上,她深情回忆了2008年北京奥运会开幕式上与刘欢联袂献唱《我和你》的往事,并期待与中国观众共同书写新的艺术记忆。

【文化观察】

在你来我往中,美美与共,和合共生

舞台上,外国演员全情投入、表演酣畅淋漓;舞台下,中国观众目不转睛、看戏全神贯注。交流环节,中文与外语交错,欢笑声里是心领神会,是文化交流,是文明互鉴。艺术为媒,外国演员与中国观众之间没有距离。

经济增长呼唤高质量的文艺精品。

近年来,随着深圳在文化、艺术领域持续发力,越来越多的大制作、大IP纷至沓来。从原版歌剧《蝴蝶夫人》、原版音乐剧《猫》《马蒂尔达》《剧院魅影》《妈妈咪呀!》,到法语音乐剧《罗密欧与朱丽叶》《摇滚莫扎特》,再到2025年的莎拉·布莱曼版《日落大道》……涓涓细流,汇集成海;海纳百川,有容乃大。中西文化在此交流、交往、交融,日渐形成一个强大的磁场,让城市更加可亲、有趣、好玩,令人心向往之。

今年2月14日至16日,音乐剧明星音乐会《重聚·贰》在深演出5场,深圳保利剧院SD口“爆发”观众大合唱。这一幕发布在社交媒体上后,迅速走红、发酵。网友留言:“听着觉得世界太美好了!”“还有和声,这么高级!”“在深圳,做个观众都不简单!”“深圳果然是大城市!”……“好东西”看多了,口味自然也不一样了。审美是一场润物无声的潜移默化。当这批被文艺精品力作“喂养”大的观众长大后,其中有人开始从事文艺创作时,早期“种下的一粒子”就会“发出一颗芽”。深圳文化名片、深圳原创舞剧《咏春》中多位舞蹈演员是“深二代”。他们无一例外地谈到,在童年时期,在深圳的剧场里看到了优秀的舞台剧,诱发了憧憬、激发了热情,最终走上了专业文艺道路。而如今,集合了这批青年演员之力的深圳原创舞剧《咏春》,正在成为中国文化“出海”的一面旗帜。

文化是流动的,艺术是融通的。在你来我往中,美美与共,和合共生。

(受访单位供图)

编辑 杨渝嘉 审读 吴剑林 二审 王雯 三审 甘霖

(作者:深圳特区报记者 刘莎莎)
免责声明
未经许可或明确书面授权,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摘编、修改、链接读特客户端内容
推荐阅读

读特热榜

IN视频

鹏友圈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