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18日-19日,以“人工智能条件下课堂教学方式变革”为主题的第七届“课堂变革与教学领导力提升”专题研讨会在南山外国语学校(集团)举行。来自全国各地的教育行政部门领导、师范院校专家、中小学校长、教师代表共聚一堂,共探智能时代的教育生态,共绘教育强国的数智蓝图。
本届专题研讨会由《中国教育学刊》杂志社、南山区教育局联合主办,南山外国语学校(集团)承办,旨在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呼应《教育强国建设规划纲要(2024-2035年)》提出的“以教育数字化开辟发展新赛道”的战略要求,推进学校教育适应新时代、满足新要求、解决新问题。
教育哲学的湾区交响
18日上午,研讨会在南外文华学校拉开帷幕。
南山区教育工委书记、南山区教育局党组书记、局长杨珺指出,南山丰富的科技创新资源为南山教育改革发展提供强大创新驱动和专业支持。早在2019,南山区便开始在小学五年级、初中八年级、高一普及人工智能课。去年新课改两周年之际,南山区发布的四个关于基础教育课程教学的改革文件,就有两个围绕人工智能新科技创新应用。“我们希望通过一系列行动,重构教学环境,创新教学形态,形成南山的‘人工智能+教育’生态体系,更好地探索大规模因材施教的个性化育人实践,培养出更多创新人才。”
杨珺还表示,南山教育将以更大的决心与魄力,以更大的力度,在更深更广的范围内推进教育数字化及人工智能教育,让改革创新成为南山教育高质量发展的根本动力。正如她所言,“在南山每一间教室都是未来实验室,每一次教学都是创新播种。”
中国教育学会第九届理事会副监事长杨念鲁则抛出“教育四问”,直指AI时代的核心命题:人工智能将如何改变我们的教育教学方式?人工智能条件下,学校需要着重培养学生哪些关键素养和关键能力?在人工智能形成的未加甄别的信息海洋里,如何帮助学生确立正确的世界观、价值观和人生观?当教育方式和学习方式都发生根本性变革的时候,教师的角色如何重新定义?
杨念鲁认为,人工智能背景下,教育必须做出前所未有的大变革。谁不变革,谁就会被时代的洪流所抛弃。他呼吁大家不仅要以积极开放的心态拥抱、善用人工智能,更要让人工智能在教育强国建设中发挥更大的作用。
数智时代的课堂伦理重构
《中国教育学刊》编委会委员、编审张彦春开启“主旨报告”环节。这一环节中,五位教育哲思者以多元视角解构未来,阐释了他们对人工智能背景下教育变革的思考与探索。
课堂文化发展联盟理事长冯恩洪在《数智时代深化课堂变革的思考与建议》主题报告中,提出“三个忠诚”理论,强调在人工智能背景下,教育发展要忠诚于人的完整性、忠诚于教育的生长性、忠诚于未来的可能性。余胜泉则希望带领与会者一起《跨越大模型教育应用的认知外包陷阱》,他呼吁发展核心素养,平衡、连接内外部认知;并提醒,“一定要经过教育教学的设计才能大规模推进人工智能教育,否则其带来的负面影响一定会比正面影响大。”
商汤教育研究院副院长傅慧则以《探索AI赋能学习之路》为题,描绘出人工智能时代课堂形态的三重跃迁:从“知识容器”转向“场景设计师”,从“单向灌输”升级为“人机共舞”,物理空间与虚拟世界的边界在教学中消融。教师的角色也将转型为情感联结者、思维炼金师以及伦理守护人。同样聚焦“AI赋能课堂与加速教师专业发展”这一主题,吴权威认为,AI赋能课堂的核心目的就是实现主动学和创新教,其“课堂文化密码”是:通过精选讲课内容,减少教师讲授时间,增强学生互动及能力培养,最终实现让阅读发生、让提问发生、让合作发生、让展示发生、让生成发生、让巩固发生。
作为本次活动东道主,深圳市南山外国语学校(集团)党委书记、南外高级中学校长梁明带来《数智重塑南外高中教育新样态》的精彩报告。在他看来,人工智能不是单一的技术而是技术源,人工智能开启的全新生产方式,必将深刻改变生产关系进而催生全新的人类文明。而人工智能对教育的影响不只是赋能,而是重塑。在这样的背景下,南外的探索包括:确立“基于立人而创新”的教育逻辑,构建“一体两翼”的南外人才模型,实施“三驾马车”齐头并进的分类教育举措,重构数智协同时代教育生态等。
课堂革命的生动样本
在18日下午举行的课例展示活动中,从南外文华学校、科华学校、大冲学校到南外高级中学,从小初语、数、英、综合到高中英语,28节展示课竞相绽放。当AI成为教育的“第三极”,南山正以湾区气魄书写答案:让技术赋能而非替代,让数据服务而非掌控,在人与机器的交响中,奏响属于中国教育的未来强音。值得一提的是,28节展示课大多与人工智能深度融合,充分展示了全国范围内AI赋能课堂的新样态——场景化浸润、个性化生长、社会化链接。来自全国各地中小学的优秀教师现场授课,学校负责人、教科研专家等学者参与主持、点评,实现了高密度、高质量的互动交流。
19日上午,活动进入“校长沙龙”时间。小初与高中两场沙龙,分别在南外文华学校、南外高级中学举行。
在高中会场,北京外国语大学党委书记、《中国教育学刊》主编王定华首先分享了题为《以教育家精神引领骨干教师成长》的报告。刘根平主持本场校长沙龙。东北师范大学校长助理、东北师范大学附属中学校长邵志豪,福建省厦门双十中学党委书记欧阳玲,深圳市南山外国语学校(集团)党委书记、南外高级中学校长梁明,上海市建平中学党总支书记郑朝晖,杭州七中党委书记夏峰平等五位中学校领导展开两轮精彩对话。
在小初会场,北京师范大学中国教育与社会发展研究院教授褚宏启带来主旨报告《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回归教育本质——从生命主体性到师生共同课堂》主题校长沙龙中,重庆市人民小学校党委书记杨浪浪,天府四中副校长彭世坤,杭州天长小学党总支书记、校长楼朝晖,武汉市武昌区中华路小学校长罗宏文,西安市高陵区第二实验小学校长高翠青,上海市建平中学西校校长董永刚等作为特邀嘉宾参与研讨。刘来兵主持该场论坛,与嘉宾围绕 “如何唤醒学生生命主体性的个体觉醒”“教师队伍高质量建设的团队赋能”“走向师生共生成长的生态重构”三个方面展开深度探讨。
活动相关负责人表示,第七届“课堂变革与教学领导力提升”专题研讨会是在教育强国建设开启新征程,教育数字化与人工智能一日千里的背景下召开。本次大会紧扣时代命题、聚焦前沿课题、理论联系实践、深度融合课堂,取得了良好的办会效果,也得到各方面的高度肯定,为人工智能时代的教育革新凝聚了新力量、提供了新思路、描绘了新蓝图。
(受访单位供图)
编辑 李斌 审读 张雪松 二审 桂桐 三审 陈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