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山七院骨科携手国内顶尖团队 共启骨科医学发展新篇章

深圳特区报记者 罗莉琼 通讯员 吴华川 陈婷 文/图
04-15 18:35

深圳特区报

深圳市委机关报,改革开放的窗口

摘要

为深化骨科医学领域的创新协作,推动骨类组织修复与转化研究的前沿发展,近日,由中山七院主办的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积水潭医院(后简称“北京积水潭医院”)——中山大学附属第七医院三名工程项目启动学术会议暨深圳市骨类组织修复与转化研究重点实验室学术会议在中山大学深圳校区隆重举行。

本次会议汇聚国内骨科领域顶尖专家,对标国家骨科医学中心,聚焦辐射粤港澳大湾区的骨科学科高地建设、骨质疏松风险管理、骨科微创技术突破等热点议题,开启多维度、高水平的学术对话。

项目启动仪式

国家级平台联动,共筑骨科医学高地

作为深圳市“医疗卫生三名工程”的重要项目,会议正式启动了北京积水潭医院与中山七院骨科的合作,由引进团队学科带头人刘亚军副院长领衔的专家团队将深度参与学科共建,通过资源整合与技术共享,助力提升华南地区骨科诊疗与科研水平,推动深圳骨科诊疗水平迈向新高度。

同时,会议举行《中国人群骨质疏松风险管理公众指南(2024)》发布会,为骨质疏松防治提供权威科学依据;启动中国水介质脊柱内镜手术临床实践指南制定,推动腰椎退变疾病治疗的规范化与创新。

《中国人群骨质疏松风险管理公众指南(2024)》正式发布

《中国水介质脊柱内镜手术治疗腰椎退变疾病的临床实践指南》启动

国内多家单位骨科同仁线上线下交流探讨

前沿技术赋能,探索精准医疗新路径

会议期间,iWatchAge元能基因秒表应用于盘源性腰痛治疗的临床研究项目也首次在国内医疗机构同步启动,该项目由中山大学附属第七医院魏富鑫副院长、中南大学湘雅医院谢辉教授、中科院深圳先进院再生医学mRNA制药联合实验室王刚教授联合领衔,积极探索精准医疗新路径,有望为慢性腰痛患者提供精准诊疗新体验。

iWatchAge元能基因秒表应用于盘源性腰痛治疗的临床研究项目启动

顶尖学者云集,共探骨科未来方向

在学术论坛环节,来自北京积水潭医院、南方医科大学南方医院、香港中文大学、上海交通大学等机构的知名专家,围绕骨科前沿技术、骨科机器人技术、国家创伤区域医疗中心建设、骨代谢调控机制、骨再生医学研究等主题展开专题报告。北京积水潭医院骨科核心团队分享了最新科研成果,与会专家带来跨学科视角的深度洞见。

学科建设再提速,服务湾区健康需求

中山七院骨科作为深圳市骨科新生力量,近年来在高水平研究型学科建设上持续发力。本次会议特设骨科学科建设学术研讨环节,由深圳市骨类组织修复与转化研究重点实验室学术委员会主任、空军军医大学西京医院罗卓荆教授、山东大学第二医院冯世庆教授、南方科技大学肖国芝教授等权威学者参与,共同为学科发展方向及实验室建设建言献策,助力打造立足深圳、辐射大湾区的骨科医学创新平台。

本次会议面向全国骨科领域的医教研工作者开放,成功搭建起学术交流与协作的桥梁。会议聚焦骨科医学前沿技术、临床实践及科研转化,汇聚了国内众多顶尖专家学者,将有力推动科研成果向临床实践的转化应用,为骨科医学的未来发展注入新动力。

编辑 刘彦 审读 吴剑林 二审 桂桐 三审 陈晨

(作者:深圳特区报记者 罗莉琼 通讯员 吴华川 陈婷 文/图)
免责声明
未经许可或明确书面授权,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摘编、修改、链接读特客户端内容
推荐阅读

读特热榜

IN视频

鹏友圈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