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座城与两亿人”双向奔赴的时代篇章,在北京各界引发持续关注与讨论。这一热潮,始于音乐剧《东莞东》北京巡演,并借由“我在!一座城和两亿人的在场证明”当代艺术展北京巡展,进一步延伸至对“制造美学”以及“新工业文明”的深入探讨与思考。
4月10日,“制造·美学·城市:创新与更新的对话”主题沙龙、“我在!一座城和两亿人的在场证明”当代艺术展北京巡展嘉宾交流观展活动,分别在北京郎园Station城市书房、北京X美术馆举行。这场跨越南北的文化对话,让大家看到多元视角下“制造美学”的无限可能,感受到“一座城与两亿人”共生共荣的情感链接。
本次活动由工业和信息化部工业文化发展中心指导,中共东莞市委宣传部、东莞市精神文明建设办公室主办,北京市朝阳区文化和旅游局协办,北京X美术馆承办。
以艺术凝练文明底色,致敬两亿奋斗者的“在场”
4月10日下午,北京X美术馆内人头攒动,热闹非凡。“我在!一座城和两亿人的在场证明”当代艺术展,以及“寻找2亿分之一——《东莞东》邀您故地重游”特别策划回顾展,再度掀起一波观展热潮。自北京巡展启动以来,展览备受首都文化艺术界人士赞誉,“一座城与两亿人”互相成就,成为美谈。
去年,东莞以原创音乐剧《东莞东》全国巡演为契机,发起“寻找2亿分之一”主题活动,成为人与城之间情感共鸣的生动注脚。“在场证明”当代艺术展,可以说是对这一主题的深化,通过装置艺术重构城市记忆,既是对东莞改革开放发展历程的艺术注脚,也是向“2亿分之一”的深情致敬。
本次当代艺术展,循着音乐剧《东莞东》的步伐,从东莞出发,走进北京X美术馆,走向全国。展览共展出东莞本土艺术家李景湖大中型装置类系列作品19件,既有其享誉国际的代表作品,如《白云》《瀑布》《今日放映》《数星星》,又有根据东莞各地生产材料制作的各形态作品,如《海浪》《你装饰了谁的梦》《同一个宇宙》,还有专为此次展览特别创作的公共艺术装置等,如《英雄》《不朽》《青春》。
展览现场,流水线的精密与市井的烟火同场共振,处处都传递出人的“在场”感,可以看出东莞这座工业城市对人的关切,对“人-产-城-文”协同演进的新工业文明逻辑的思考。这场当代艺术展,让首都观众看到了“东莞制造美学”的艺术形象,也将改革开放浪潮中东莞2亿建设者的生命轨迹编织进更为宏大的当代中国发展的精神图谱中。
与这些当代艺术作品交相辉映的,还有同场展出的东莞潮玩产品。摩动核、TOYCITY、玩乐童话、佳乐专、SNOW BLACK以及狼博旺等品牌企业,带来东莞烧鹅IP、篮球城市IP劳拉、星甲魂将传IP天英星-三坛海会-哪吒等明星产品,从潮玩产业维度凸显“东莞制造美学”。
以对话凝聚发展共识,展现“制造美学”无限可能
在10日上午举行的“制造·美学·城市:创新与更新的对话”主题沙龙中,北京X美术馆馆长尤洋、工业和信息化部工业文化发展中心产业文化融合处负责人董温彦、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所美学室研究员刘悦笛、北京服装学院时尚管理学院长聘教授邱晔、中央美术学院美术馆策划研究部主任刘希言、众建筑联合创始人与主持建筑师臧峰、BUZZ建筑事务所主持建筑师庄子玉、首创·郎园Station副总经理黄绍翔、艺术家李景湖等制造业设计、公共艺术领域的专家学者,围绕“制造美学”“新工业文明”进行了一场前沿头脑风暴。
“‘制造美学’的本质,是文化、科技、产业的融合表达。”董温彦认为,文化、科技、产业在经济、社会层面都实现充分融合促进是制造美学的最高形态。
“东莞提出‘有一种制造美学,叫东莞’的产城IP,对于当今中国城市的发展特别是城市美学的发展而言,是具有独特的范式意义的。”刘悦笛对东莞这座制造之都在打造制造美学方面的创新探索予以充分肯定,称“东莞制造美学”与众不同之处在于,弥补了城市美学的空白,而且从设计之美、工艺之美、生产之美、产品之美、人文之美到理念之美,贯穿了制造业的全过程,将制造美学的整体图景打造了出来,而且将各个企业部门分门别类地纳入其中,从而使得东莞的产业获得了新的动能。这种制造美学的赋能,会给中国式现代化赋予美学的动能,而这种现代化其实与新中式美学的发展也是息息相关的。
邱晔从“思想引领”“产业重塑”“地方创生”等维度阐释了城市的美学创生,以美学制造为根、美学市场为魂、城市为载体,表明东莞正依托制造美学,努力构建美学经济的系统化立体打造。
以交流深化展览认知,传递“新工业文明”理念
当天下午举行的“我在!一座城和两亿人的在场证明”当代艺术展北京巡展嘉宾交流观展活动,通过策展人、艺术家、“2亿分之一”代表等领导嘉宾的分享与导览,让现场观众真切感受到制造美学在艺术与城市中的具象表达,感受到“一座城与两亿人”共生共荣的情感链接。
作为粤港澳大湾区重要节点城市,东莞始终坚持“科技创新+先进制造”城市特色。如果说工业搭起一座城市的骨架和脉络,那么文化则塑造一座城市的气质和灵魂。去年,东莞在全国首次提出“有一种制造美学,叫东莞”概念,以美学赋能制造升级,探索新工业文明的“东莞答案”。“我在!一座城和两亿人的在场证明”当代艺术展,以金属、塑料、电子元件为媒介,将冰冷的工业材料转化为充满温度的艺术表达,展现的是生产与生活的交织、效率与诗意的共生,是在以美学为视角重新审视和评价制造业的价值和贡献。
2010年的一个新机遇,让徐莎莉在东莞这座活力之城开启转型之旅。15年后,当看到当代艺术展所展出的作品《海浪》时,作为曾经参与东莞城市建设与发展的“2亿分之一”代表,如今在北京从事公益摄影事业的她感慨万千,充满感恩与自豪:“时光瞬间将我拉回那年春天,有那么一群人曾经在这片土地上追逐梦想、聚沙成塔,在时代巨变、城市发展的浪潮中也曾翻涌我们友谊的浪花!”
编辑 吴诗敏 审读 吴剑林 二审 桂桐 三审 甘霖
读特热榜
IN视频
鹏友圈
国庆的红漫过鹏城街巷,中秋的月挂在深圳湾的夜空,这个双节,不必复杂,只需一次简单的 “比心”,就能把对祖国的赤诚、对家人的思念,装进深圳的每一处风景里。无论你在深圳何处,用手势“比心”,让国庆、中秋元素入镜,拍一张照片、剪段创意短视频,或是写下拍照打卡图文攻略,带话题分享出来,让你对祖国的爱、对家人的情,被更多人看见! 【本期话题】#双节在深比心祖国# 【活动时间】即日起至10月8日 【活动奖励】优质内容可获得“深圳盒子”、读特客户端开屏展示机会
00:03
#读特小记者#小镇上的风景
乡间小路
01:04
俯瞰蚝乡湖公园 中摄在线(记者 黄建华)图为10月2日拍摄于蚝乡湖公园,该公园位于深圳市宝安区沙井街道,画面中能看到公园内有大片葱郁的绿地、波光粼粼的湖水,周边分布着多样的建筑,远处林立着高楼大厦,整体呈现出自然景观与城市风貌相融合的景象,展现出独特的城市生态之美。 据了解, 公园以"碧城枢纽·蚝乡新生"为设计主题,通过整合湿地景观、人行景观桥、生态驳岸等技术,形成水湿地、水舞台、水生岛、水花园四大功能分区。建设中保留原沙井发电厂改造为文创展馆,设置蚝壳墙、蚝壳水迷宫等特色设施,成为展示千年蚝乡文化的重要载体。截至2024年,项目已获得美国建筑大师奖、香港城市设计协会年度大奖等国际奖项。#读特小记者#
【图片动态】
- 友情链接: 深圳新闻网
- 粤ICP备10228864号
- 粤公网安备 44030402000917号
- Copyright @1997-2023 深圳特区报社